李國琪 劉詩怡 李傳瓊 劉勁松



1 前言
1.1 選題的依據
日本隊作為亞洲國家為數不多可以踢進世界杯的國家,日本隊足球技術的發展水平不斷增強,而中國隊在20世紀初還能夠與日本隊在比賽中相互較量,還能夠戰勝日本隊,贏得比賽的勝利。然而最近幾年,中國國家隊整體實力不斷退步,與許多亞洲弱國都需要拼盡全力還難以勝利。東亞杯作為亞洲地區水平最高的足球運動比賽,通過2019年東亞杯中國隊和日本隊在比賽中傳球表現進行分析研究,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以社會網絡分析法的角度出發對兩隊的整體網絡、局域網絡、個體網絡三個層面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直觀的了解到中國隊問題所在,了解兩隊的差距,最終通過直觀化的數據,理解日本隊陣容、戰術特點以及發展趨勢,通過學習日本隊在比賽中整體配合能力,促進中國隊的發展和進步。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對2019年東亞杯中國隊與日本隊在比賽中的傳球的數據進行統計,運用ucinet軟件進行社會網絡分析并研究,通過數據,了解比賽的動向、戰術特點和兩隊在比賽中的傳球和運動節奏。根據社會網絡分析法的研究結果找出中國隊和日本隊在比賽中的傳球特點以及兩隊在比賽中的傳球表現,分析出中國隊輸掉比賽的原因和問題所在,發現日本隊在比賽中的傳球表現和勝利的關鍵。
傳球表現和足球技術對比賽過程和比賽結果起著決定的作用,研究好的傳球表現和足球技術的比賽可以對未來傳球表現和足球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把握作用,最重要的是通過研究高水平比賽的分析,可以了解高水平隊伍的傳球表現和特征,了解日本球隊技戰術表現的發展規律和一般進攻規律,找出中國隊和日本隊之間的差距對中國隊技戰術改善提供了量化支持,為教練員提供了數據參考,對日常的訓練和比賽提供了顯著的幫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2019年東亞杯中國隊對日本隊的比賽為樣本,對雙方兩支球隊的傳球數據和傳球網絡進行統計和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平臺,用“社會網絡分析法”“足球傳球技術”“足球傳球表現”“足球比賽啟示”等關鍵詞,查找并尋找收集文獻資料,結合本論文的研究方向,尋找與本論文主題相關的資料,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上的研究基礎。
2.2.2 錄像分析法
通過騰訊視頻觀看全場錄像,分別統計兩支球隊每名球員的傳球次數、方向、傳球成功率、射門次數、射正率等數據。
2.2.3 社會網絡分析法
使用社會網絡分析工具Ucinet6.7,根據研究的數據把原始數據轉換為對稱數據,利用軟件自帶的NetDraw繪制兩隊的傳球網絡圖,利用繪制的圖像從傳球網絡的整體、局部、個人進行分析和研究,尋找兩支球隊的戰術陣容和戰隊打法,揭示中國隊和日本隊的傳球表現和傳球技術。
2.2.4 數理統計法
使用Excel軟件對收集的比賽傳球數據進行數據的歸納,整理和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傳球基本數據
以下是通過騰訊視頻觀看的2019年東亞杯中國隊與日本隊比賽所整理的兩隊上場球員數據和傳球次數、傳球成功率和全隊控球率的數據統計。
通過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隊在傳球次數、控球率、傳球成功率都是低于日本隊,這是中國隊輸掉這場比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傳球方向上,雖然中國隊在努力的進攻,但是并沒有產生一些威脅的進攻球,而日本隊雖然在進攻方面略低一些,但是日本隊卻在進攻中將球轉換為進球。而在向后傳球和橫傳球方面,中國隊的傳球占比都低于日本隊,從向后傳球占比和橫穿占比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日本隊的隊員在賽場上對于控制賽場節奏和尋找突破點上都是要比中國隊隊員控制更好和更加靈活,在長傳和短傳方面,日本隊的長傳球和短傳球都高于中國隊,而長傳球可以控制比賽的進攻方向和轉移進攻角度,并最終控制比賽的節奏、合理轉移、尋找比賽的突破點,這也是為什么中國隊輸掉這場比賽的重要原因之一。
傳球是集體戰術配合的基礎,也是完成戰術配合、創造射門機會的主要手段。高水平隊伍可以通過傳球,轉變進攻方向、控制進攻速度、尋找進攻突破點、轉變防守節奏,并最終控制一場比賽的節奏,把握一場比賽的規律,獲得比賽的主動權,贏得比賽勝利。當今世界,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運用到比賽過程之中,各個頂尖球隊越來越重視隊員們在比賽中對于技戰術的要求以及在比賽中對于傳接球技術運用,各個球隊對于傳球成功率和控球率對于把控比賽節奏尋找突破點能夠贏得比賽的觀點越來越支持。
3.2 傳球網絡圖比較分析
圖3圖4是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法建立的兩支球隊在傳球方向、傳球的核心點、球隊人員、傳球側重點的路線方位圖。
通過圖1和圖2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隊和日本隊在比賽上的傳球頻率、傳球方向、傳球密度的相關數據。并通過網絡圖我們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出中國隊與日本隊兩支球隊的傳球關系以及兩支球隊在比賽中的傳球趨勢。
表4兩支球隊傳球緊密程度分布表
結合表1、圖1,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隊的陣型是“4-4-2”陣型,而在表4中我們清楚的看出中國隊在2-11這條連線最為緊密為15,第二條為11-17和15-22,緊密程度為11,第四條為15-3、3-10、11-21這三條連線,緊密程度為10。結合表1的球員號碼表和位置圖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隊最緊密的連線在后場,而第二第三條高密度連線均在左邊。由此,我們得出結論中國隊在比賽中的對于的側重點在于對中后場的控制。
結合表2、圖2,我們可以看出日本隊的陣型是“4-3-3”陣型,雖然通過圖4可以看出日本隊的傳球緊密在“19-5”但是通過觀察我們看出日本隊在中前場的控球能力的明顯數據高于中國隊,日本隊通過中場球員的串聯作用,在球場上充分拉開空間和位置,造成日本隊可以更加容易的轉換進攻方向,使球員可以更容易獲得進攻的機會,使得球員的傳球率提高,然后球員利用自己的個人能力,造成有效的進攻。
通過圖1、圖2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國隊和日本隊兩支球隊的傳球方向、傳球路線和傳球的關系圖。然后通過比較兩支球隊的社會網絡分析圖的數據,我們可以了解到日本隊在傳球緊密程度上明顯高于中國隊,由此我們得出結論:日本隊通過傳球以及陣容陣型上的運用使得中國隊在比賽節奏上輸于日本隊,這是中國隊輸掉比賽的原因之一。
3.3 兩支球隊的傳球核心比較分析
結合圖1、我們可以清晰的觀察出中國隊的傳球網絡核心在2號和3號球員,兩名球員均為后場球員。在進攻方面,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隊的進攻方向在于左側,而中國隊的唯一一個進球也是有“17-9”產生的,更加證實了中國隊的進攻更加偏向左邊。通過圖2我們可明顯觀察日本隊在進攻方面的數據與中國隊具有明顯的差異,日本隊的前鋒的獲得傳球數和觸球機會上明顯高于中國隊。而在后場方面,日本隊的19號、5號、4號、7號在球場配合十分緊密,日本隊的后衛通過傳球轉移進攻路線,把控比賽的節奏,在傳球中尋找進球的突破點、使得日本前鋒14號9號有更多的接觸球的機會,從而有機會進行射門,贏得比賽的勝利。而反觀中國隊后場和前場的配合不夠緊密,也是中國隊失敗的原因。
中國隊和日本隊在全場比賽的控球率上兩隊相差不大,在射門次數上兩隊的相差也不大,中國隊為9次,日本隊為11次。而命中目標方面,日本隊中國隊的命中目標均為2次,但是日本隊2次均轉換為進球,而中國在最后僅靠9號唯一一顆進球挽回顏面,而在犯規次數上日本隊的犯規次數接近中國隊的一倍。
3.4 傳球表現比較分析
通過對2019年東亞杯中國隊與日本隊的比賽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通過對傳球方向,傳球次數、控球率、傳球成功率、犯規次數進行統計并分析,然后建立原始數據表,將數據代入到社會網絡分析法中繪制兩支球隊的傳球社會網絡分析圖,通過傳球社會網絡分析圖,我們可以的到以下結論:1、日本隊在傳球總次數、射門次數、控球率、傳球次數、傳球成功率數據上都高于中國隊,這是日本隊取得比賽勝利的關鍵所在。2、日本隊在比賽中通過長傳球轉移進攻方向、路線,造成日本隊形成進攻和射門次數高于中國隊。
3.5 傳球表現導致的進攻差異比較分析
通過表5我們可以明顯的對比出日本隊和中國隊的進攻數據差距,而造成兩隊進攻數據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隊的傳球表現造成的,兩隊通過積極的傳球,中國隊雖然射門次數、射正次數都相差不大,并且中國的射正率還高于日本隊,但是日本隊通過后衛以及中場的積極傳球,造成日本隊在攻入禁區的次數高于中國隊,最終造成日本隊贏得比賽。
4 結論
通過使用社會網絡分析法研究比賽數據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兩支球隊的傳球方向和傳球數據情況,可以直觀的觀察到兩支球隊中的傳球表現。而我們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法我們可以將分析比賽的整體布局從整體分析縮小到球員與球員之間的關系上,這可以更加有利于分析比賽的傳球表現和傳球數據。我們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法的數據研究結果來看,在整體方面:中國隊和日本隊的整體表現能力在大體上是基本相似的,但是通過局部來看,日本隊的后衛傳球更加積極主動,傳球效率更加有利,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對于中國隊在比賽中失利,我們可以通過數據發現中國隊的幾個問題所在:
(1)中場球員的傳球路線單一、向前傳球和威脅性傳球太少。
(2)中國隊雖然和日本隊在傳球網絡圖上的差別不大,但是在局部區域,日本隊通過有利積極的傳球,使中場的傳球具有連貫性。
(3)中國隊在整體的配合上熟練程度低于日本隊,使得中國隊在傳球失誤率上高于日本隊,造成中國隊在戰術使用和運用上達不到理想水平。
通訊作者:劉勁松
(作者單位:湖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