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野,金 麗,張保祥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
21世紀以來,我國農村供水工程逐步從家家戶戶小機井發展至“村村通”自來水,再至聯村供水工程、集中供水工程,然后發展成以鄉鎮為供水單位的千噸萬人工程。“十三五”建設初期,提出“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各地紛紛掀起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新高潮。以山東省為例,2018年底,山東省啟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全省上下一心,以前所未有的強度推進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工作,農村供水水平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兩年攻堅行動期間,全省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268億元,新建、改建規模化水廠291處,新建、改建水源工程1 945處,鋪設主管網2.4萬km、村級管網20.6萬km,千噸萬人工程人口覆蓋率和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高,為“十四五”期間山東省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供水工程數量的增加,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的規范化、智能化管理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和難點,成為農村供水工程發展的肯綮,成為城鄉供水一體化“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的關鍵一環。
農村供水規模化程度越來越高,逐步縮小了與城市供水的差距,全省正逐步實現以縣級供水公司為單位的,規模化程度較高的供水企業,為“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提供基本保障,為“十四五”期間全省供水工程實現一體化管理的目標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為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的統一編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而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統一編碼工作與城鄉供水規范化、一體化重點與難點一樣,主要集中在農村供水的規范化、一體化發展方向。自2018年以來,全省各縣區下大力氣推進縣級供水公司統管,以成立縣級農村供水公司統一管理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標準化管理與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至2021年底,全省累計成立191家縣級或市級農村供水公司,現有服務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70%以上。至2025年,山東省將基本實現城鄉供水管網的全面覆蓋,城鄉供水供水管理公司化、專業化。縣級農村供水公司的成立,實現了農村供水統一管理、專業化管理,確保農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群眾長受益,同時也為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管理與編碼工作提供必要、可行的基礎條件。
供水工程規范化編碼目的是為了建立山東省乃至全國供水工程統一、簡便的代碼編制標準體系,以標準化、信息化技術手段有力提高城鄉一體化、現代化供水管理水平。編寫具有水利特色的供水工程名稱代碼編制標準,是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管理高水平發展的技術手段,為山東省城鄉供水一體化標準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規范編碼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現行國家行政區劃代碼編制標準為基礎,遵循水利行業已制定并已實施的行業標準,借鑒其他行業與地方已制定實施的標準,制定出符合山東省供水工程實際情況的地方標準。
1)現行國家標準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2007、《水資源管理信息對象代碼編制規范》GB/T 33113-2016。
2)現行水利行業標準有《水利對象分類與編碼總則》SL/T 213-2020、《水利政務信息編碼規則與代碼》SL 200-2013、《水利工程代碼編制規范》SL 213-2012、《湖泊代碼》SL 261-2017、《中國河流代碼》SL 249-2012、《中國水庫名稱代碼》SL 259-2000、《水資源管理信息代碼編制規定》SL 457-2009等。
3)其他行業可借鑒標準。環境保護行業標準有《中國地表水環境水體代碼編碼規則》HJ 932-2017、《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類別代碼(試行)》HJ 522-2009。城鎮建設行業標準有《城鎮供水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信息分類與編碼規則》CJ/T 541-2019等。
4)現行可借鑒的地方標準有《農業大數據基礎代碼集》DB37/T 3434.1~4-2018、《浙江省水庫名稱代碼》DB33/T 586-2013、《水務工程信息分類與編碼》DB4401T 45-2020、《用水行業分類與代碼》DB41/T 386-2004等。
將山東省內所有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及設施規范命名與編碼。包括:供水水源、城鄉供水一體化水廠、單村供水工程、供水管道加壓站、農村供水工程輸配水管網、總表后的埋地管網、自備水源的供水管網、農村村內管網、用水行政村、用水自然村、用水單位及用水戶表等。建立山東省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名稱代碼編制標準體系,以標準化手段、信息化技術有力提高城鄉一體化供水現代化管理水平。編寫具有山東特色的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名稱代碼編制標準,是城鄉供水建設管理信息化與智能化的技術手段,為山東省城鄉供水標準化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包括供水水源、水廠、加壓站、供水管網、供水管件、用水計量設施、用水單位等。供水水源包括地下水源與地表水源。水廠按照供水規模分為大型水廠(日供水規模達到10萬t及以上)、中型水廠(日供水規模達到5~10萬t)和小型水廠(日供水規模不足5萬t及以下)。而農村供水工程根據供水實際情況,又引入千噸萬人水廠和非千噸萬人水廠兩個定義,聯村供水工程與單村供水工程一般屬于非千噸萬人水廠。供水管網分為輸水管網、配水管網、給水管網等。供水管件包括鑄鐵管道、PE管道等各材質管道,還包含變徑、三通、減壓閥、排氣閥、排水閥等。用水計量設施主要包括布設在管道上的各類、各級流量表與各級壓力表。用水單位可分為用水企事業、用水機關以及數量龐大的以戶為單元的用水點。供水工程覆蓋面較廣,以山東省為例,全省擁有16個地級市,136個縣(區、市),1 822個鎮(街道),98 817個自然村,常住人口達到101 527 453人,全省共有家庭戶35 184 241戶,集體戶1 861 222戶,數量巨大。
首先,我國正發生著巨大的社會變革,一個自然村的行政區劃及隸屬關系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以山東為例,2012—2021年,山東省地級市由17個變為16個,區縣由原來的140個變為136個。目前,山東省城鎮化率正逐年增加,許多村莊由于舊村改造、合村并居等原因,或自然消亡、整體搬遷,或成為社區、變為城鎮,且這種趨勢仍然是今后鄉村發展的主流。其次,山東省各地正在進行城鄉供水工程一體化改造,像濟南、青島兩市農村供水正在與城市供水合并管理,一些小型聯村水廠、規模較小的千噸萬人水廠正在升級改造,一些水廠由于年代久遠、設備老舊,已關停、淘汰,被新建成的城鄉一體化水廠所替代;菏澤市、泰安市部分水廠由于水源水質原因,正在進行置換水源工程建設,絕大部分水廠由地下水水源變更為水質更穩定的引黃水、南水北調水;煙臺、臨沂兩市正在加快建設規模更大、設備更先進的城鄉供水一體化水廠,加快水源、供水管線的互聯互通,提高供水保障率和規模化率。
首先,供水工程建設資金來源復雜。有的供水工程建設投資來源于中央財政,有的來源于省級與地方配套資金。2018年以后的供水項目主要來自于地方融資,有少數供水工程由企業或個人投資建設,部分村級以下供水工程由村集體投資建設,入戶管道投資部分由村民自行承擔。其次,建設主體單位、建設時間、建設標準不同。再加上工程管理不規范,良莠不齊,供水項目管理檔案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與匯總,導致工程建設基礎資料大量缺失,部分工程的管理甚至單純依靠管理者的記憶和口頭描述才能大體確定供水工程設施、儀表的位置,供水工程管理存在著極大的隱患與漏洞。工程的復雜投資來源與工程建設基礎資料的缺失,都不同程度地為供水工程規范化編碼帶來困難。
首先,一個供水水廠有不同名字。例如,山東省青島膠州市洋河鎮駐地水廠,在山東省農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統內,該水廠名字為“膠州洋河駐地水廠”,而在某些青島市填報的文檔材料里該水廠經常被填寫成“膠州市洋河鎮水廠”,在洋河鎮政府的管理資料文件中又把該水廠稱之為“北部水廠”。一個水廠多個名字,無論是對政府行文、還是水利工程信息統計都會帶來許多不便,甚至導致發生錯誤。其次,有些計量水表、管件安裝時缺乏圖紙與統計資料,工程建設完成后辦理工程移交時,管理者與建設者缺少完整的驗收與交接手續,導致工程管理者對設施統計不全,甚至導致后續工程把計量表、管件直接封閉于地下或其他封閉建筑物內,無法統計、使用和維護。這些實際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不確定性,勢必對供水工程規范化編碼帶來諸多不便。
同一地區,城市供水工程建設、運行與管理普遍早于農村供水工程,有些城市供水工程已按住建部分的要求有了相應的工程編碼;有些水廠水源地已按照《中國地表水環境水體代碼編碼規則》HJ 932-2017、《水利工程代碼編制規范》SL 213-2012、《湖泊代碼》SL 261-2017、《中國河流代碼》SL 249-2012、《中國水庫名稱代碼》SL 259-2000進行了編碼;有的縣級供水公司已對自己管轄范圍內的供水工程進行了較為簡單的編碼。但這些編碼沒有統一的依據,結構較亂。
借鑒發達國家在供水工程規范化管理與編碼中的先進經驗,如法國在水源保護管理,挪威、日本在供水管網管理,芬蘭在水廠管理與出廠水質監控管理,新加坡在水源保護,污染防治與水質在線監控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先進經驗。深入這些國家在供水領域管理規范化文件、國家標準,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結合現有國家、行業標準與地方標準,集各家所長,在充分符合上位標準的前提下,借鑒城市供水管理經驗,完善農村供水管理方法。對城市供水管理經驗豐富,且工程建設內容全面,已有較為成熟的管理標準與編碼方式,農村供水工程可以充分地借鑒與學習。農村供水工程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比如,配水管線長、用水量相對城市供水較少、用水時間相對集中、管線加壓站多、不易實現環線供水等特點,所以,供水工程規范化編碼工作在農村供水領域應更具創新性,需要開展更多的調研工作。
對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的名稱的管理與編碼工作,可以借鑒戶籍管理的方式與方法。規范、統一的水利工程編碼是水利工程的身份證號碼,具有唯一性、特指性。可在山東省供水工程信息平臺,乃至國家級供水工程信息平臺上迅速查詢到該水利工程的駐地、位置、水源、規模等所有屬性。
中國現在正處于城鎮水平高速發展階段,城市人口逐年上升,農村人口逐年下降。農村自然村越來越少,農村合村并居、退居還耕、自然村消亡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山東省農村居住環境也在發生改變,經過新一輪的舊村改造,農村人口居住越來越集中,供水需求也發生著巨大變化,農村供水逐漸向城鎮化供水轉變。要求農村供水工程編碼工作引入退出與注銷機制,同時也對供水工程工程編碼、標準化新建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快速跟進與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過城鄉供水工程規范化編碼工作的實施,規定了山東省省域內所有城鄉供水工程代碼編制的原則和方法,城鄉供水工程有了唯一的、有序的、規范的代碼和唯一名稱,易于識別、采集、存儲、管理和應用,只要輸入一串代碼就能得到該供水工程的所有基本信息,使國內所有城鄉供水工程信息歸檔、整理更為便捷、精確。同時,可進一步強化政府與水利部門對供水行業的監管,完善城鄉供水系統的管理與建設,保障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