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銀,吳媛媛,秦亞瓊,伍積磊,汪云飛
(銅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安徽銅陵 244152)
獼猴桃為獼猴桃科獼猴桃屬落葉藤本植物,是20 世紀由野生到人工商業化栽培馴化最為成功的果樹種類之一。我國獼猴桃商業化栽培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已發展成為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全球第一的國家,成為果樹產業發展的新亮點。獼猴桃果實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不僅含有鈣、硒、鋅等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的17 種氨基酸,還含有豐富的果糖、蘋果酸、檸檬酸等,尤其維生素C 含量極高,是柑橘的5~10 倍、蘋果的30~50倍,被稱為“VC 之王”。當前獼猴桃市場價格穩中有升、效益顯著,在農民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銅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中下游,是安徽重要的工業城市,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也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 城之一。銅陵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豐沛,日照充足,雨熱同季,非常適合中藥材及果樹生長。獼猴桃作為一種新型水果一直受到該地區消費者的青睞,但是由于當地獼猴桃品種缺乏,當務之急是篩選適宜銅陵栽培的優良獼猴桃品種,從而促進銅陵地區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豐富和優化當地獼猴桃品種結構,提升地方果品市場競爭力。
本試驗引進中獼2 號、東紅、仲夏紅3 個獼猴桃栽培品種,從物候期、樹體長勢、果實品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為銅陵地區適宜的獼猴桃品種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本試驗于2020—2021 年在銅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安徽春及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基地進行(圖1),試驗基地地理位置為117°56′1″ E,30°54′38″ N,年平均氣溫16.2 ℃,年平均降水量1300 毫米,全年無霜期238 天,土壤類型主要為黃紅壤土,偏酸性,獼猴桃定植前進行深翻并施入雞糞、稻殼、商品有機肥等,以改良土壤透氣性。

圖1 基地試驗品種生長狀況
試驗品種為中獼2 號、東紅、仲夏紅,均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前兩者為嫁接苗,后者為組培脫毒苗,基地2016 年開始建園,采用水平大棚架栽培,起約30 厘米高、2 米寬的壟,定植株行距為2.5 米×4 米,每個品種均搭配相應的雄株,雌、雄株比例為8∶1,采用單主干雙主蔓整形修剪方式,試驗基地管理條件基本一致。
試驗品種2020 年開始進入豐產期,2020 年和2021 年連續兩年對引進品種進行測試,每個品種隨機選擇5 株進行定點觀察測定,主要觀測各品種的物候期、植物學特性、果實性狀等指標,其中,物候期主要調查萌芽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植物學特征主要調查枝條萌芽率、授粉后坐果率等;當果實可溶性固性物含量超過7.0%時,每株隨機采摘20個果,觀察測定單果質量、果形、橫切形狀、果喙形狀、表皮顏色、表皮茸毛類型、果肉顏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質含量等。
相關指標判定參照NY/T 2351—2013《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獼猴桃》,在果實達到可食狀態時,測定果實品質,其中單果質量用電子天平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折光儀(PAL‐1,ATAGO,日本)測定,干物質含量用烘干法測定。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軟件等進行統計分析。
準確把握獼猴桃品種物候期對了解品種生長習性、指導適時采收具有重要意義。由表1 可以看出,3 個測試品種在安徽銅陵地區物候期有明顯差異,同一品種年份間差異不大,軟棗獼猴桃仲夏紅和中華獼猴桃東紅均在2 月下旬萌芽,其中仲夏紅萌芽期最早,美味獼猴桃中獼2 號萌芽期最晚,在3 月上旬萌芽。3 個品種的開花期均在4 月份,東紅的花期最早,4 月上旬開始開花,而中獼2 號和仲夏紅的花期接近,都在4 月下旬開花。軟棗獼猴桃仲夏紅成熟期最早,8 月上旬陸續開始成熟,其次是東紅,果實9 月上旬成熟,中獼2 號品種成熟期最晚。最早和最晚品種間成熟期相差近2 個月,不同類型品種成熟期的差異,可有效拉開鮮果銷售期和貨架期。3 個品種的落葉期都受早霜的影響,早熟品種仲夏紅落葉也最早,在10 月下旬便開始落葉,另外2 個品種則在11 月中下旬開始落葉。

表1 三個品種物候期比較
由于不同類型獼猴桃品種自身特性和適應性的差異,在銅陵地區表現出的生長特性也有所不同。由表2 可以看出,3 個品種的萌芽率均在70%以上,美味獼猴桃中獼2 號萌芽率最高,達85.6%;其次是中華獼猴桃東紅;軟棗獼猴桃仲夏紅萌芽率最低,為71.2%。3 個品種均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在采用自然授粉與人工輔助授粉相結合的條件下,坐果率都很高,均超過80%,仍以美味獼猴桃中獼2 號的坐果率最高,達到90%以上(圖2),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品種,其次為仲夏紅83.9%,東紅坐果率最低。

表2 植物學特征

圖2 中獼2號坐果情況
果實成熟后對3 個品種的果實性狀及品質特性進行了測定評價,由表3 可以看出,3 個品種的果形均為圓柱形,它們的單果質量、果喙形狀、表皮顏色等性狀存在一定的差異。中獼2 號平均單果質量最大,為98.18 克,喙端平,表皮顏色為褐色,表面附糙毛,果肉顏色為中綠色;東紅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達18.9%,果喙端淺凹,橫切形狀橢圓形,表皮附著短茸毛且易脫落,果肉外層中黃色、內層紅色;軟棗獼猴桃仲夏紅平均單果質量最小,僅為7.89 克,喙端尖凸,果皮和果肉均為紅紫色,表皮光滑無毛。3 個品種平均干物質含量均大于19%,品質上等。

表3 果實性狀特征
獼猴桃對種植區域的土壤和氣候環境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種植條件也對植株的生長和果實品質有一定影響。經過觀察,引進的3 個獼猴桃新品種在銅陵地區均能正常生長結果,且長勢較旺,基本保持了品種原有的特性,表明銅陵當地氣候條件適合3 個獼猴桃品種的生長,但不同品種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果實成熟期方面,3 個品種中軟棗獼猴桃仲夏紅成熟期最早,中華獼猴桃東紅次之,美味獼猴桃中獼2 號成熟期最晚,它們成熟期的差異也適當拉開了當地市場供給。綜合來看,東紅果實風味甜,但果實相對偏小,同時考慮到其不抗潰瘍病,在銅陵多雨的氣候條件下若有避雨設施可適當規模性發展;仲夏紅成熟期早,且可即采即食,豐產性好,但由于果實耐貯性較差,在當地可作為觀光采摘進行小面積推廣;中獼2 號品種單果質量大,且露地條件長勢旺,抗性強,豐產性和風味品質佳,耐貯性好,可作為主栽品種在當地大面積推廣種植,以滿足當地市場水果種類多樣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