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華
(德惠市同太鄉綜合服務中心 吉林德惠 130315)
作為糧食大省,吉林肥沃的黑土資源得天獨厚,作物的播種面積在2020 年已經達到了568.178 萬公頃,但是在所有品類的播種作物中,西瓜的播種量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022 年8 月16 日,在雙遼市茂林鎮一片8 公頃多待采摘的西瓜地里,瓜農杜鑫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他的8 公頃西瓜地就實現了每公頃產量8 萬千克。在2 元多1 千克的行情下,這筆可觀的收入無疑令無數農民羨慕。
依據吉林省雙遼市2022 年8 月16 日西瓜的市場行情,每千克的收購價格按2 元計,以每公頃產80 000 千克計算,去掉每公頃地的投入保守算60 000 元,每公頃地種植西瓜的實際收益是100 000 元;對比2022 年玉米的收購價格:11 月份玉米收購的均價是2.4 元/千克,每公頃產量按15 000千克計,去掉每公頃投入7000 元的種植成本,每公頃凈利潤29 000 元,而實際玉米種植過程中受土地條件及管理水平的影響,能達到1.5 萬千克產量的并不多。從每公頃地種植西瓜和玉米71 000 元的收益差異中不難看出,吉林省通過發展西瓜種植產業來提高農民收入顯得必要且迫切。
從有關數據得知,2020 年瓜果類總的種植面積僅占作物總面積的0.6%左右,這個面積再去掉果樹及薄皮甜瓜等西瓜以外其他品類作物的種植面積,可以說微乎其微,所占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只有露地種植一種形式;西瓜上市時間集中在7 月中旬至8 月底。
以2022 年為例,瓜苗移栽時遭受低溫,西瓜生長的中后期受暴雨和冰雹雙重災害的影響,大部分瓜農收益受損嚴重,部分地勢低洼地塊的瓜農甚至顆粒無收(圖1、圖2)。但是8 月份以來南方普遍的長期高溫卻使種植能力強、管理水平高、地塊選擇好、成熟期在8 月中旬以后的瓜農銷售價格創下了歷史同期的最高紀錄。

圖1 被水淹過的尚未成熟的西瓜

圖2 遭受過冰雹襲擊的西瓜地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了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以后,鄉村產業振興受到了國家多方面的政策扶持,發展西瓜產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可謂得天獨厚。
吉林省耕地面積廣,以露地西瓜為例,可選擇地塊多。露地西瓜的種植對土壤和土質有著嚴格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不能重茬栽種。因為重茬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特別是枯萎病的病菌,會造成死苗、死秧及后期的枯萎病。吉林省內黑土占比大,黑土中腐殖質含量高,病菌在土壤中存留的時間會更長,這就導致即使是10 年以上的重茬地,如果趕上瓜苗移栽后長期陰雨,也有可能會造成土壤中少量的病菌大量繁殖,從而引發嚴重后果。2020 年吉林省的作物播種面積已經達到了568.178 萬公頃,這給了瓜農充分的地塊選擇空間。
吉林瓜農中相當一部分有10 年以上的西瓜種植經歷,無論是西瓜種植技術還是管理水平,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都是發展西瓜產業最有力的保障。
西瓜的品質相當依賴西瓜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而品質又是決定西瓜價格的重要因素,所以農民種植西瓜的技術門檻高。同時由于西瓜品種的不斷更新,在西瓜種植的過程中碰到的病害等問題也不斷變化,這就需要瓜農具有快速準確判斷病情并正確解決問題的能力。瓜農要想具備這種能力,不僅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還要有持續更新知識的能力。
就2022 年而言,種植玉米每公頃地7000 元的投入足夠了,而想要種植出高品質的西瓜每公頃地至少要投入4 萬多元,在規模種植的情況下,投入成本對于普通的農民無疑是不小的壓力。
4.3.1 西瓜在生長及銷售過程中受氣溫及自然災害影響大(1)以2022 年為例,瓜苗移栽初期受低溫影響,緩苗慢,生長周期變長,西瓜成熟較晚。在西瓜上市時,如果恰逢天氣長期高溫,西瓜價格會因市場需求加大而上升。反之如果遭遇連續陰雨天氣西瓜價格也大多會回落。
(2)露地西瓜苗移栽后,如果天氣長期陰雨,會誘發很多病害,嚴重時甚至導致瓜秧死亡。在臨近成熟時如遇長期陰雨,陰皮病或者被水浸泡導致西瓜腐爛的情況嚴重時,瓜農可能會顆粒無收。(3)冰雹災害輕則會使瓜農收益減少,重則瓜農白辛苦一場。
4.3.2 影響西瓜收益的不可控因素多,瓜農的收益不穩定決定西瓜價格的除了西瓜的品質外,市場上的供求情況、上市時的天氣情況、上市時氣溫高低、銷售渠道的完善與否以及從西瓜八分熟至九分半熟這個期間瓜農銷售決策的恰當與否都直接決定了瓜農最終能獲利的多少。
5.1.1 推廣溫室和大棚常規種植(1)當前吉林省的瓜農采用露地常規栽培,直根法種植的居多。露地常規栽培的西瓜受氣溫及自然災害的影響大。直根法種植的西瓜成熟后口感更好,但是瓜苗移栽時對地溫要求更高,緩苗慢,生長周期長,上市晚,同時抗病力弱,風險大。(2)對比多年西瓜價格,6 月底之前的早瓜和8 月下旬后的晚瓜大部分年份每千克采摘價格都在2 元以上,且有連年攀升的趨勢。而露地瓜上市時恰好避開了這兩個高價期,瓜農收益少。(3)溫室和大棚常規種植(圖3)可以有效提高瓜農抗風險能力,且能使瓜農通過更精準地控制西瓜上市的時間而更自主地決定收益。

圖3 大棚種植的西瓜
5.1.2 探索溫室和大棚無土栽培的種植方式,并在技術成熟后逐步推廣無土栽培會使瓜苗擺脫對土質的依賴,瓜農不僅能大大規避重茬地及自然災害的風險,還能實現一年多季收獲(圖4)。

圖4 無土栽培生產出的手剝皮西瓜
通過大規模的連片種植,形成區域的發展特色,健全西瓜產業的全產業鏈,精細化分工,降低種、肥、人工及銷售等產業發展各個環節的相關成本,形成產業良性循環,從而保證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不斷探索人工智能在西瓜種植產業中的應用,比如通過圖像識別及早發現并有效防治病蟲害;通過程序設置溫室或大棚內溫濕度自動控溫或澆水等,通過高科技的應用實現種植過程的精準化管理。
利用大數據資源全面搜集西瓜銷售的相關信息,跨區域整合市場資源,在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下,準確把握行情,科學分析和判斷,實現瓜農收益最大化。
縱觀多年瓜農收益,災情再嚴重的年份,同期的瓜農中也有贏利的;西瓜行情再好的時候,瓜農也有賠錢的。同樣是1 公頃地,瓜農會因為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不同收益相差幾萬元。實踐證明要想有效提升瓜農的種植技術及管理水平,農技人員制訂實施當面授課、現場觀摩講解以及微信群技術交流等多種形式并用的培訓體系是王道。
當吉林省的瓜農因西瓜以每千克2 元錢的收購價格而滿心歡喜時,山東瓜農呂孝東的西瓜1 千克卻能賣到20 多元,原因是他創立的泗河源品牌瓜憑借手剝皮、含糖量高、可溯源的賣點,已在高端消費市場被廣泛認可而且供不應求,這依賴于他對每一個西瓜了如指掌并且可以溯源的精細化管理。
長期以來,因為種植方式單一,西瓜上市的時間集中,再加上西瓜成熟以后儲存時間短,西瓜豐收不賺錢的事情稀松平常。近幾年,隨著西瓜的銷售從本地到外銷,瓜農的收益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但部分地區依然有瓜商和代辦盤剝瓜農的現象。
瓜農在管理西瓜之余,應該研究西瓜銷售的方法和策略,改變以往在瓜地里被動等待瓜商或者是代辦的局面,主動與需求量大的銷售終端合作,通過減少中間環節而使收益最大化。
瓜農在尋求與銷售終端合作的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走訪接洽、電話聯系外,更要熟練應用互聯網以及大數據,有效地整合市場資源。
西瓜的價格受制于很多不可控因素,除了市場的供求關系外,諸如氣溫、天氣條件等等這些因素都能左右西瓜的售價,這些因素不同地域間差異很大,而且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只有有效地獲取并敏銳地把握和分析這些信息,放寬眼界,全盤整合市場資源,利用好越來越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才能確保西瓜賣個好價錢。
近幾年,西瓜種植成本逐年走高,再加上疫情影響,給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只有正視挑戰,練好內功,科學種植,充分整合市場資源,才能迎難而上,創造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