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本菲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 404100)
宣漢縣隸屬四川省達州市,平均海拔780 米,屬亞熱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夏季晝夜溫差大,水果甜度較高。土壤類型以水稻土和紫色土為主,適宜種李樹。從2003 年開始,當地開始集中推廣種植李樹,到如今全縣數十個鄉鎮規模種植李樹已逼近10 萬畝,形成了以青李和紅李為主要產品類型,廟安鎮、南壩鎮及毛壩鎮為萬畝示范片區的產業區域?;仡櫺麧h縣的脆李產業發展,總結取得的成就,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的建議。
宣漢脆李(圖1)從2003 年的數千斤到目前年產量近5 萬噸,產值逾2 億余元。宣漢縣在全縣范圍內,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將各村撂荒土地集中流轉給專業合作社,不斷擴大李樹種植范圍[1]。當前,全縣已形成千畝示范區基地+萬畝示范片區+核心示范區的脆李立體產業發展格局。

圖1 宣漢脆紅李
宣漢縣在早期就重視脆李的規范化生產,在農業高等院校、農科院等的技術指導下,達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19 年3 月正式發布了《宣漢脆李生產技術規程》。改變了過去脆李生產亂、散、不規范的局面,使得當地脆李生產技術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在多年的實踐生產中,2021 年,宣漢縣結合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及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指導,又成功制定了以《宣漢脆李生產技術規程》為基礎的省級關于脆李生產的地方標準《脆李田間管理技術規范》,將全縣脆李生產的技術標準推向全省范圍。此外,隨著農業大數據和物聯網的廣泛應用,脆李的田間管理還利用了無人機技術,改變了過去由人工手段進行檢查的低效局面,為脆李生產提供科技支撐。
借助電子商務的發展,當地不斷地將脆李產品通過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推向全國各地,并利用當前的直播潮流,將脆李產品銷售帶到田間地頭,向廣大消費者積極宣傳脆李產品。2022 年7月,宣漢縣首次舉辦脆李電商節(圖2),通過聯合當地郵政公司、縣級脆李企業,簽署購銷協議,充分拓寬脆李產品產銷對接渠道,推動當地脆李產業新發展。

圖2 宣漢縣2022年脆李電商節(圖片來源:宣漢縣委宣傳部)
在促進鄉村發展方面,以宣漢縣廟安鎮為例,當前全鎮的脆李種植面積已有2 萬余畝,每年每戶脆李增收超過2 萬元,極大地促進了廟安鎮當前的鄉村發展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2]。當地居民收入水平高,也使得當地改變了過去貧窮的面貌,脆李產業儼然已成為宣漢縣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盡管宣漢縣脆李發展態勢良好,但脆李作為鮮活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和時令性。當前,當地脆李還主要存在產業鏈不完善、產品知名度不高、銷售保障能力不強以及青年人才不足等問題。
當前,宣漢縣脆李的產品銷售仍主要為初級產品銷售。通過采摘后及時運到銷售商處,進行集中網絡銷售或者線下分銷。雖然當地也有企業收購脆李產品進行果醋或者果酒產品的制作,但比重仍然較小。全縣脆李產品的產業鏈較為缺乏。首先,缺乏專業種養企業。當前的脆李種植較多依賴于當地的中老年農民,即使有統一的田間管理規范,但由于農民的總體自身專業度不高,對技術及果樹災害病害的敏感性不強,脆李產業缺乏專業的管理企業。其次,脆李旅游還未凸顯。當前宣漢縣擁有較多的脆李示范基地、3 個萬畝示范區以及核心示范區,利用這些區域進行李樹花期旅游觀光以及上市采摘游玩的市場氛圍還未形成,旅游挖掘力度還不夠[3]。最后,產品深加工不足。在脆李銷售上,目前仍未對脆李果干、罐頭等產品類型進行開發。既有的果酒果醋(見圖3)的開發也較少,深度不足。

圖3 宣漢脆李果酒廠
宣漢縣脆李產品產自大巴山南麓,天然交通位置條件在全國范圍內都屬于比較落后。第一,市場競爭激烈。脆李銷售主要集中在7—9 月份,而我國適宜種植李樹的區域非常廣闊。 就四川省范圍內而言,市場的競爭對手包括了汶川李、雅安李等。而在全國范圍內,浙江李、福建李、貴州李等競爭也非常激烈。第二,品牌效應尚未形成。盡管“宣漢脆李”已取得國家地理標志,也具有公共區域“宣品天下”以及“勤巴脆李”等企業商標。但總體上區域內的脆李沒形成全國知名商標,沒有形成明顯的品牌效應,脆李產品銷售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第三,產品銷售缺乏導向性。在銷售過程中,宣漢脆李盡管有李果大小等級之分,但在銷售中忽略了重點方向,對品質較好、甜度較高的脆李關注度不高。第四,市場宣傳力度不足。雖借助電商平臺對脆李產品進行銷售宣傳,但資金投入有限,熱度不高,受眾有限,轉化率較低。
脆李作為鮮活農產品,特別注重時效及環境溫度。從現有條件來看,主要表現在采摘、存放以及運輸環節。第一,缺乏專業的采摘分揀條件。7—9 月份為夏季高溫季節,脆李的變質速度較快。農戶在采摘后,通常是集中到合作社進行就地分揀。在分揀環節中,未能進行控溫管理。而脆李一旦采摘,產品的口感和質量必須依賴一定的溫度環境。第二,專業存放能力不足。在脆李分揀裝盒后,需要一定的時間由物流運輸商進行轉運銷售。但夏季常溫下的脆李堆放庫房散熱不暢,眾多脆李堆放會加劇產品變質。第三,物流運輸能力不強。作為鮮活農產品,實心的李果自身較重,運輸成本高。而在銷售市場價格一定的情況下,還需考慮運輸成本和生產成本,宣漢脆李目前主要依靠當前的普通快遞企業承擔脆李物流運輸。這些普通物流運輸不僅增加了脆李運輸時長,也由于缺乏相應的冷鏈運輸環境,使得脆李產品在銷售過程中容易使品質下降。
鄉村產業振興不僅離不開因地制宜的產業,更離不開鄉村人才的助力。2022 年,宣漢縣擁有近127 萬戶籍人口,但常住人口只有95 萬左右,有不少的本地人才在外地求學工作。當前,宣漢縣脆李產業已形成規模,急需兩類人才助力脆李產業。一是年輕創業人才。當前脆李合作社的社員多為本地中老年人,對于產業發展的最新環境及政策感知不強,不利于當地脆李產業的長期發展。二是專業農業技術人員。在現有條件下,當地已有縣農科院等專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但脆李產業不僅需要生產技術上的人才,同樣需要研發類的相關人才,及時攻克脆李產業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為脆李全產業鏈發展做好鋪墊。
做好發展脆李產業,不僅需要擴大種植面積,更需要延長脆李產業鏈。一是引進相關生產管理企業。對專業生產管理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在保障當地人就業的前提下,在種養李樹環節中可將技術類工種交由專業企業人員。二是深挖脆李旅游資源。在李樹花期和成熟采摘時間,主動宣傳吸引周邊及附近城市居民進行旅游觀光活動(見圖4)??砷_展各種趣味活動及直播活動,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三是提升深加工能力。鼓勵相關企業對脆李產品進行果干、果酒、果醋、罐頭等開發,對滿足條件的企業,給予優惠稅收等政策。

圖4 宣漢脆李花期
一是成立龍頭企業,著重打造以“宣漢脆李”為基礎的自有品牌,突破品牌地域限制。二是明確產品重點銷售對象。對脆李產品進行分級分類銷售,可將低端產品放在深加工方面,在中高端產品方面進行重點宣傳和打造。三是加強市場宣傳。參考宣漢脆李微電影《愛情神探》等形式,從宣漢鄉村振興出發,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及平臺,講好宣漢脆李故事。
一是創造分揀控溫環境,在注意采摘分揀時間的同時,可專門建立降溫分揀場所,配備泡沫保溫箱、冰袋等物流包裝。二是建立專業存放庫房,可根據實際環境和條件,配備降溫設備或建造專業保鮮冷庫。三是提升物流運輸能力,在采摘銷售時節,可專門與順豐物流、京東快遞等簽署訂單協議[4]。在借助其冷鏈運輸提升脆李產品運輸時效的基礎上,降低脆李產品運輸成本。
一是要對加強本土在外人才的引進,鼓勵在外有志青年返鄉創業,并提供資金貸款、稅收減免等一系列優惠條件。二是要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重點放在脆李產業相關碩博技術人才上,并落實相關人才補貼政策,讓脆李產業成為宣漢縣最絢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