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偉,張國泰,李紅利,王小耐
(洛陽農林科學院 河南洛陽 471027)
巴旦木目前全球需求量為140 萬噸,國內2021年僅干果需求就約為13 萬噸,鮮果市場屬于空白。多年的市場銷售經驗證明,鮮果市場正在逐步打開。終端消費者對巴旦木的好評在95%以上。口感的獨特性和高營養價值深受消費者喜愛,近年來得益于經濟水平和生鮮食品的發展,巴旦木鮮果在國內市場呈稀缺狀態。為滿足國內巴旦木干果市場的需求,同時進一步開發鮮果市場,擴大種植面積成為當務之急。
巴旦木又名巴旦杏、扁桃、扁桃樹、婆淡樹,也叫巴旦姆,國家推薦標準稱扁桃。全世界主要主產區在美國,占總種植面積的80%,產量110 萬余噸,占全球產量的84%。銷往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種植面積約占5.6%,產量約8.3 萬噸,排名占第二。意大利、西班牙、伊朗等國家占種植面積的3.4%,產量2.9 萬噸。中國目前種植面積僅占0.67%,產量0.8 萬噸。
巴旦木營養價值很高,它的營養比同質量的牛肉高6 倍。粗蛋白、氨基酸含量是核桃的18 倍,蛋白質、膳食纖維、大量的維生素E、胡蘿卜素含量都高于核桃和雞蛋,并含有大量的鈣、鎂、鈉、鉀、鐵、鈷等18 種微量元素和8 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等。巴旦木藥用價值很高,可緩解皮膚衰老、滋陰補腎、補腦安神、抗癌防癌、平衡血糖,對心腦血管、高血壓、氣管炎、糖尿病都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巴旦木抗旱性強、耐貧瘠,可作桃和杏的砧木;木材堅硬,淺紅色,磨光性好,可做擺件、擺玩、工具和家具。巴旦木仁含脂肪40%~70%,可作為高營養密集型的健康食品,可做干果、食品、保健品、食用油、制藥、乳制品、化妝品等,使用價值廣泛。為了增加巴旦木的經濟效益,洛陽農林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桃課題組對巴旦木的豐產栽培技術進行了試驗,現把巴旦木的豐產栽培建園技術總結如下,供廣大巴旦木種植者參考。
巴旦木要豐產(圖1),建園是關鍵,建立巴旦木豐產園是巴旦木生產的基礎工作,建園質量好壞,對以后多年的經營管理和果品產量、質量有重大影響。建園時考慮不周,后期很難補救。因此必須認真分析,周密設計,精心施工。

圖1 巴旦木豐產狀
巴旦木雖然適應性強,適合多種立地條件,但在選擇園地時仍需注意以下幾點:
(1)巴旦木具有休眠期短、開花早的特點,因此,應根據當地的小氣候,選擇在晚霜不易發生的山坡中部和開闊的盆地、丘陵地建園,同時要注意春季主風向,不要選在迎風面。
(2)巴旦木樹性喜光,宜選擇避風向陽的南坡地。
(3)巴旦木雖在降雨量300~500 毫米的情況下能夠正常生長結果,但若能灌溉,栽培效果則更好。如因灌溉困難,應采取覆蓋等保水措施。
(4)巴旦木喜歡通透性好的沙壤土,地下水位不能過高、土壤黏性不能過重,排水不良的地塊不宜栽植。
園地確定后,應根據建園任務和當地具體條件,本著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便于經營管理的原則,全面考慮,統籌安排。以期達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工作、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規劃前,要進行實地考察,查看地形、土質、地下水位與季節風向;收集當地歷年的氣象、水文資料;必要時,繪制千分之一的地形圖,寫出建園論證報告。
1.2.1 劃分栽植區為便于經營管理,大面積果園應先劃分大區、每個大區再劃分小區;小面積果園則只劃分小區。
小區是果園的基本生產單位。地勢平坦,便于機械作業的平地果園,小區面積可大些,100 畝左右。丘陵山地果園、小區面積可小些,一般在30~50畝以上。栽植小區一般以道路、灌溉渠為分隔,平地栽植區呈長方形或正方形,丘陵山坡地果園盡可能為梯形。平地果園小區最好為南北向,樹行向與小區邊長一致,有利于光照充足。風害較大的地區,小區邊長應與主要風向垂直。這樣,可以沿小區長邊配置防風林。丘陵山地果園的小區應水平設置,長邊與等高線平行,以利于水土保持。
1.2.2 道路設置巴旦木園的道路系統由主路、干路、支路組成。主路要求位置適中,貫穿全園,以便于運送肥料和產品。丘陵山地果園,主路可以環山而上,呈“之”字形。干路須沿坡修筑,不能沿真正的等高線修路。支路可以根據需要順坡修筑。大型果園的主路寬7~8 米,干路寬4~6 米,支路寬2~4 米。
配置果園道路時,應保證辦公室、作業間、包裝點以及各小區都有比較方便的交通聯系。園地道路應與灌溉渠、防護林相結合,協調配置,盡量少占園地。
1.2.3 水利設施丘陵或山地果園應建立蓄水和引水設施,如修建小型水庫、引入河水等,解決灌溉水源問題。
灌水系統由水源、干渠、支渠和灌水溝組成。干渠連接水源和支渠,支渠連接干渠和灌溝。有條件的可應用噴灌、滲灌或滴灌等節水灌溉設施,提高水分利用率和保證樹體對水分的需求。
排水系統由小區內的集水溝、區間的排水支溝和干溝組成。依靠這些溝渠,把果園內要排除的水逐漸集中起來,排出園外。系統分明溝排水和暗溝排水。明溝排水即在地面挖明溝,排出地面徑流;若將明溝挖深,也兼有排出地下水的作用。丘陵山地果園宜用明溝排水,應按自然水路趨勢,由集水的等高溝和總排水溝所組成。
品種選擇是巴旦木建園乃至發展成敗的關鍵。目前,巴旦木品種繁多,各個品種之間的適應性、生產力差異較大。因此,選擇的品種必須是當地經過一定時間栽培試驗證明優良的品種,如紙皮巴旦木、雙薄、晉扁一號、晉薄一號(圖2)等。

圖2 晉薄一號
巴旦木的大多數品種自花不實,而且有些品種之間授粉不親和,所以配置適宜的授粉品種對巴旦木生產來說顯得十分重要。最理想的方式是兩個主栽品種的花期完全一致,且親和性好,可相互授粉。或一個主栽品種,一個授粉品種。
山地在栽植前應沿等高線修筑梯田,梯田寬窄根據坡度而定,坡度緩的修成寬梯田,坡度大的修成窄梯田,也可沿等高線修魚鱗坑、深水平溝等保水措施。平地以栽植區為單元整平,為灌溉奠定基礎。
土壤改良是建園的一項重要工作,應根據不同土壤情況制定改良方案。對于常年栽培的作物地塊,一般不需要特別改良,植樹以后間作豆科綠肥就可以了。對于新修的梯田、平整的地塊,要先行深翻、播種綠肥,提高土壤肥力后再栽植。對于沙石海灘地要掏石換土,播種綠肥,逐步使土壤得到改良,待肥力提高以后建園栽植。
巴旦木定植時間可以分為秋季定植和春季定植兩個時段。秋季定植在落葉后土壤封凍前進行,大致在11—12 月份;春季定植在土壤解凍后,苗木葉芽萌動前進行,大致在2—3 月份。一般多在秋季定植,這主要是因為秋季定植,次年苗木長勢旺盛。
巴旦木生長旺盛,一般栽植密度為每畝地33~55 株。當然,栽植密度還應根據土壤情況、立地條件及栽培方式最終確定。土壤肥沃的平地密度適當小一些,丘陵山坡地、土壤肥力差的沙灘地密度可以適當大些(圖3)。

圖3 巴旦木栽培模式(株行距為3米×5米)
在栽植的前一天應將根系在水中浸泡12 小時,讓其充分吸水,還要對根系進行修剪,將斷根毛茬剪齊,這樣會促發新根,提高成活率。栽植時每穴施優質有機肥15~25 千克,與表土攪拌后,填入定植穴中,苗木栽植深度與在苗圃時的深度相同。栽植好后及時灌水,水下滲后,覆土保墑。
4.4.1 修剪定干栽后根據干高要求,在飽滿芽處將多余的枝干上部剪掉,促使整形帶內的芽盡早萌發。
4.4.2 定干后套袋巴旦木定干后,選用寬3~5 厘米、長與定干高度相適應的塑料袋套于干上,以減少苗木水分散失,促使苗木成活。
4.4.3 埋土防寒在寒冷地區,秋栽的苗木,應在結凍前將苗木下部埋土30 厘米左右,待苗木萌發后,再將土扒開。
4.4.4 防止獸害有兔、鼠危害地區,應在苗木上綁縛帶刺的枝或涂帶惡臭的保護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