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崔 娟
(1定邊縣楊井區域農牧獸醫技術推廣站 陜西定邊 718699; 2濟南市萊蕪區方下街道辦事處 濟南 250100)
我國唯一一個符合蘋果生長的7 項氣候指標區域就是西北黃土高原區,海拔高,光照足,晝夜溫差也大,生產出來的蘋果顏色鮮亮,品質絕佳。定邊縣位于陜北黃土高原西北部,全縣海拔在1303~1907米,地貌以古長城為界,中部白于山橫亙,將全縣分為61%的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和39%的北部風沙鹽堿灘區[1],南部山區緊密接壤黃土高原山地蘋果主產片區甘肅省和延安市。在開展榆北地區山地蘋果產業發展調研中發現,定邊縣域內有近6000 余畝的蘋果樹疏于管理,沒有為當地的農戶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鑒于此,筆者就定邊縣蘋果產業提質增效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定邊縣坐落于陜西省西北角,處于黃土高原和鄂爾多斯荒漠草原的過渡地帶,位于東經107°15′—108°22′,北緯36°49′—37°53′,全縣總土地面積6920 千米2,年平均氣溫8.6 ℃、降雨量330 毫米左右、日照2 743.3 小時、無霜期141 天,屬于典型的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定邊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陜西一顆璀璨的“塞上明珠”[2]。
定邊縣南部山區梯次分明、通風透氣,空氣清新干爽,所產蘋果色艷、硬度大、酸甜適度、蠟質層厚、耐儲存,蘋果栽培可追述到20 世紀70 年代,80 年代達到鼎盛時期,該時期百畝以上果園屢見不鮮,從90 年代開始,受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和技術等多個因素的制約,導致蘋果樹大面積撂荒[3]。截止到目前,全縣蘋果成規模栽植面積達6000 余畝,主要種植小沙果、國光、紅(黃)元帥、秦冠、紅玉、富士、雞心果等品種,從陜北最高峰(1907 米)的魏梁村到縣城(1 378.5 米)均有蘋果栽植,尤屬紅柳溝鎮黃爾莊村栽植300 余畝蘋果樹最具代表性(圖1),其中30 年樹齡的蘋果園有2 處,成為當地農戶增收的重要支撐。

圖1 定邊縣紅柳溝鎮黃爾莊村種植的蘋果樹
近年來,定邊蘋果種植面積雖然有了一定的擴大,但是產量和質量依然跟不上,經濟效益持續低迷,除了受自然災害的影響,還存在認識不到位、勞動力資源短缺、專業技術力量不足等諸多問題。
定邊縣的天氣變化多端,隨著當地蘋果種植面積的擴大,極端天氣對蘋果種植的影響愈加凸顯,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霜凍、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時,現有技術的防御能力十分有限,導致大量減產。
定邊縣果農的種植技術水平普遍不高,研究果樹種植的專業技術人員較少,全縣范圍內對種植果樹的宣傳力度不夠、培訓頻次少,相關組織不能及時到位,雖有少量農民具有一定的實際生產技能,但缺乏系統配套的理論知識以及相關的技術、實踐能力,因而,整體力量嚴重匱乏,致使蘋果園經營粗放、產量低(圖2)。

圖2 定邊縣蘋果管理粗放、產量低
果品質量是黃土高原地區蘋果生產效益及發展前途的決定因素,目前,定邊縣內主要種植國光、小沙果、紅玉等老品種仍占比達到60%,而耐貯存、品質好的新品種不足30%[4],嚴重影響了縣內蘋果的質量,同時,果農投資能力有限,品種更新速度太慢,所以導致市場競爭力差。
目前,定邊縣蘋果苗木繁育體系尚未建立,大部分苗木多從山東、陜西延安、甘肅等地調入,品種混雜、質量無法保證,同時,全縣果樹方面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跟不上,推廣力度不夠,還不能對現有果樹進行嚴格統一的栽培和管理[5],全縣范圍蘋果栽植面積的逐步擴大與先進的實用技術的普及推廣不對稱、不同步,在技術培訓上明顯滯后于其他地方。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定邊縣的蘋果產業化發展對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當地農業現代化進程意義重大。針對此,筆者認為,定邊縣的蘋果產業發展要在規范化、標準化上下功夫,引導、幫助果農種出好蘋果,特提出以下技術建議:
種植技術上選擇短枝密植、矮化中間砧密植、開溝栽植等方式;種植區域集中在南部山區的新安邊、楊井、油房莊、白灣子、樊學、張崾先、姬塬、紅柳溝等鄉鎮,同時結合當地緩坡,因地制宜發展桃、杏產業。
目前定邊縣蘋果產業逐漸回暖,但是栽植品種依舊比較傳統單一。為更好地發展定邊縣的蘋果產業,一方面要大面積推廣富士、雞心果等優良系列品種,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化,提高產量和質量;另一方面還要適當發展一批早中熟的品種,如玉華早富、黃元帥等,形成成熟梯度,保證不同時期都有蘋果供應,進而不斷地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在現有蘋果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利用營養缽大苗來翻新舊園,加速蘋果苗的更替。栽培營養缽大苗的優勢在于:一是它的成活率較高,補苗少;二是在幼樹時期的整形修剪和主干形樹體培養等方面,都能夠省去較多的后續環節,大大節約了成本;三是可以縮短幼樹期達1.5 年以上,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生產管理成本,能夠盡早實現收益。
蘋果產業是一項勞動、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蘋果樹也是對水、肥、土壤等要求比較高的樹種,要保證蘋果產業更好地發展,就要保證蘋果園有科學的管理模式。不僅要普及果園機械化、化學疏花等技術,還要不斷地提高果園的土壤肥力,增加果園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還要不定期組織果農和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學習新的觀念、新的技術,提高思想認識,提高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