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范新宇
高質量發展靠黨建,高質量黨建促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新時期各行各業的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保險業作為國家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先鋒,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和潤滑油,更要積極發揮表率作用,而當前保險行業存在的種種問題正是對行業“重業務、輕黨建”工作的切實反饋,現實證明,低水平的黨建無法引領高質量的發展,只有實現高質量黨建工作與高質量業務發展的雙強效果,才能真正提升保險行業綜合競爭力與持續穩定的經營能力。
推進黨的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是我們黨不斷實現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本質要求。從1921年嘉興南湖的一艘小船到今天社會主義中國的巨大航母,我們黨已經艱苦探索前進了百年,在這百年中,我們黨面臨了無數的挑戰與挫折,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抗美援朝、對越、對印自衛反擊戰、文化大革命……雖有艱難險阻,但是我們黨始終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在人民的支持下最終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黨始終重視自身建設問題,不斷在自我革命、自我完善中發展壯大。1939年10月,毛主席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總結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發展的三大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而在其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就是“黨的建設”,只有把黨建設好了才能發揮黨的領導作用,才能領導好武裝斗爭和統一戰線。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組織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黨史專題學習教育活動……這些都是新時期黨不斷提高建設質量的有力之舉。
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成分,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保險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經濟快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生活質量、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得益于此,我國保險事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根據銀保監會報告的數據,到2021年四季度末我國保險行業總資產已達24.9萬億元,其中,產險公司總資產2.5萬億元,人身險公司總資產21.4萬億元,再保險公司總資產6057億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1030億元,從一窮二白到今天全球第二的保險市場,從無人問津到遍地開花,可以說,保險事業蓬勃發展的最根本因素就是黨的引領。保險行業必須著力推進行業黨建高質量發展,以黨建為引領,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保險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黨員干部帶頭示范效應,團結帶領廣大員工共同努力奮斗,推動企業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總體金融發展戰略,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企業治理的方方面面。
1.業務為王導向嚴重影響行業人才培養。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為保險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但是,時至今日,保險業仍不時面臨人才匱乏的窘境,“其真無馬歟,其真不識馬歟”,2021年12月10日,為進一步深化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銀保監會出臺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指出要積極落實國務院金融委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的整體決策,取消限制外資保險公司持股比例的上限。當年12月30日,繼友邦人壽、中德安聯人壽之后,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正式批復同意匯豐保險(亞洲)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提高到100%,成為第三家外資在華全資控股的保險企業,至此,我國保險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進入新發展階段,與外資保險公司相比,無論在經營水平、經驗、人才、科技,我們都處于明顯的弱勢,要想勝出必須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領作用,但現實中,我們的保險公司價值觀高度扭曲,否定人才的積極主動性,多年來大力推行“人海戰術、業務為王” 等低水平競爭戰略,選人用人業務為先,導致大批保險專業人員難以取得事業進步入,而保險公司也越來越難以招聘到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專業人才。
2.無序競爭導向嚴重損害行業形象塑造。“米、面、油、雞蛋,只要上保險都能送,一家公司優惠30%,另一家公司就敢提出40%”,部分保險經營單位粗放發展,無序發展,在“規模至上”的錯誤思想引領下,無視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自律要求和監管規定,只看眼前蠅頭小利,不僅造成市場混亂,也嚴重損害了保險行業的整體形象。根據銀保監會數據,2019年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保險機構共開出947張罰單,罰款總金額為1.41億元;2020年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保險機構共開出1705張罰單,罰款總金額為2.36億元;2021年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開出2191張罰單,處罰總金額達3.12億元,與2020年相比同比增長了30.91%,涉及公司達292家,其中大部分是由編制、提供虛假報表,虛列費用,財務數據不真實等導致的。可以看出,無論是罰款金額、罰單數量、罰款事項,我國監管機構對保險公司的監管可以說越來越嚴格,但是,以身試法的保險公司卻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究其原因,就是保險公司正當經營的風氣、理念的缺失,無序競爭、粗放競爭依然是行業揮之不去的主基調。
3.漠視客戶需求導向嚴重阻礙行業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保險事業贏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保險行業未能及時發現、響應人民群眾對新時代風險層面的保險需求。例如積極參與開發新冠肺炎治療、隔離補償、誤工補償相關保險產品,積極服務美麗鄉村建設相關保險產品,積極服務國家支持重大科技創新大背景的創新類保險產品需求,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落地的“一帶一路”相關保險產品,積極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出口類保險,只單純的算自己企業賠付率的小賬,對于車險、人壽、健康、理財等成熟業務,不計成本、甚至虧本都要上業務、沖規模,對于新經濟形勢下大量的風險敞口,不敢做、不去做、不想做、等其他公司先做,一味地等、靠、要,未能及時跟進黨和國家重大規劃和部署,積極推出相應風險程度產品,導致部分風險由市場主體自行承擔,同時部分國內高消費人群遠赴香港、歐美等國購買保險產品,進一步造成了國內保險需求的減少和保險公司競爭的加劇。
4.錯誤市場估計導向嚴重高估行業市場規模。目前,主流觀點認為,我國保險市場無論從保險密度、保險深度都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保險未來市場預測。根據2020年數據,我們國家保險密度為430美元/人,以匯率計不到人民幣3000元,保險深度是4.3%,而發達國家一般接近4000美元/人,保險深度達到5%-9%,以上數據說明我們國家的保險密度、保險深度水平以及其與發達國家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這個理論存在致命的一個缺陷就是它沒有深入思考居民財富的分配問題,根據2020年胡潤排行榜上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美國貢獻了全世界超55%的億萬富豪,而在這其中我國以1133人居于榜首,美國以716人居于第二。全球擁有億萬富豪的最多的三座城市分別是我國的北京、香港、深圳。可以看出,雖然我國保險深度與密度確實較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但是,貧富的分化會導致底層人民缺乏購買保險產品的資金和動力,2020年5月28日,國家總理李克強在出席記者問答會時提到,我國有六億人月均收入是低于1000元的,這一數據更是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雖然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是,低收入的人群是沒有資金、也沒有想法去購買相關保險產品的,所以目前主流的保險市場規模預計過于樂觀。
1.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規劃落地實施。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 “十四五”規劃實施、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之年。保險自然具有保障經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維護社會穩定、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等功能,對當前中央提出的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經濟運行模式具有重要意義。要想擺脫低水平的競爭,保險業必須要聚焦服務于黨和國家重大體系建設,對于新經濟情況下風險敞口較大的科技創新風險、創業風險、巨災風險、一帶一路風險等相關保險產品要靠前規劃、積極落實。運用保險的風險管理功能為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創業、巨災等風險提供切實保障,通過保險手段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體系。
2.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災害應急體制建設。新冠肺炎、河南暴雨、湖南自建房倒塌等事故不斷對我們的災害應急體制提出更高要求,而據國家應急管理部、國家發改委編制的《“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更是明確提出要積極應對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盡最大能力降低災害損失程度,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實現社會、經濟穩定發展,而保險作為社會穩定器和潤滑劑,更要主動發揮自身風險管理的先天優勢,在風險預防、風險管理技術、損失補償等方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資金優勢、風險管理優勢積極融入國家重大災害應急體制,為建設平安中國貢獻保險力量。
3.堅定保險保障屬性,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保險姓保,核心是保障,要始終明確一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有力促進了金融業的蓬勃發展,而金融業的高度發展也必須建立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上,2017年7月14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 在北京召開,會議中總書記明確指出“促進保險業發揮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的功能”。總書記的講話無疑為保險行業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由于保險資金的體量大、周期長、結構穩、來源廣等優勢與國家重大項目投資的長周期、資金缺口大、需要穩定的資金投入等特點不謀而合,因此,保險資金在支持國家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1.黨建是推動保險行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從抗日戰爭,到開天辟地般的建立新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大量的事實證明了我們黨不但能打仗、打勝仗,還能抓改革、促發展。大量真實、鮮活的例子不斷在驗證我國最大的優勢就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的帶領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得到滿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這充分說明,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內在要求。
而反映在保險行業經營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保險行業正面臨一場巨大的挑戰,從網絡眾籌到相互保、水滴籌,從惠民保到社區養老,保險的各個業務層面都面臨新技術、新思維、新競爭對手的沖擊,新形勢下,如何更有效地應對“三新”,如何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已成為各大市場主體關心的話題,技術的升級換代固然重要,但是黨建的引領作用卻更為關鍵,抓思想,促落實,縱向緊密落實中央關于黨建的具體要求,以黨建促和諧,打造公平、公開的企業內部競爭環境,引導企業各方面人才健康成長;橫向通過黨建強化與相關企業的技術、人才交流,營造企業發展的良性競爭環境已成為當前保險企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2.黨建是規范保險行業合規運營的根本保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下,保險行業不僅要直面嚴峻的發展形勢考驗,同時,國際上逆全球化、俄烏沖突、中美貿易戰等都對企業經營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愈行至深處,愈要堅定理想信念”,必須把黨建工作擺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高標準的黨建工作不僅能夠有效提高保險公司業務質量和人員素質,也能從根本上加強保險公司的綜合競爭力。而在當前,保險行業無序競爭、混亂競爭局面不時見諸報端,社會公眾對保險形象觀感不佳,“高保低賠”、“這也不賠,那也不賠”、“費用返點”諸多行業弊病限制了保險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而這也集中反應了部分保險企業黨建薄弱的問題,2021年9月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專項針對于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保險、中國人壽保險、中國太平保險等25家金融單位的第八輪中央巡視正式展開,在2022年2月召開的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反饋會議上,巡視組集中反饋了相關黨委班子在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強化黨的建設、推進從嚴治黨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大量的事實表明“重業務、輕黨建”的錯誤思想短時間內可能會帶來部分企業效益,但是從長遠來看,其對企業造成的損害是全方位的,無論是人才培養、選拔,還是企業內部風氣,管理經營導向。因此,以黨建強化合規意識、以黨建規范企業運營就顯得尤為重要。
3.黨建是提高保險行業服務意識的制度約束。黨建的核心落腳點和出發點之一就是始終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而這與保險行業發展的目標不謀而合,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要牢記社會主義保險企業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要始終堅持保險的人民屬性,以人民群眾對保險的實際需要作為保險企業發展的未來方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新時代生活保險產品的需求。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執行層面,要充分發揮保險監管機構、保險行業協會、保險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國有企業要發揮好帶頭、示范作用,帶方向、顧大局、嚴落實,以監管機構要求作為企業發展方向,以行業協會倡導作為企業自律準則,以企業內部管理作為合規準繩,引領、帶動保險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真正使保險具有服務人民的貼心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