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際形勢呈現出冷戰結束以來最為深刻、復雜、動蕩的變化。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中國展現大國擔當,引領全球合作,為動蕩不定的世界注入正能量,為加強全球治理提供新動力。
2月,習近平主席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為各國貴賓舉行盛大歡迎宴會,密集舉行20場雙邊會見會談。31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近7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約170名官方代表來華觀摩北京冬奧會,50多位國際政要向習主席致函致電表達祝賀。7月,應習近平主席邀請,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訪華,開啟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元首外交新篇章。
習近平主席在新冠疫情發生后首次出訪,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往訪國熱烈歡迎。9月,習主席出席在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并對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重啟元首外交出訪活動。一年來,習主席以視頻或視頻連線形式主持金磚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和全球發展高層論壇,出席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等國際會議,同美、俄、法、德等國領導人視頻會晤,彰顯疫情之下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元首外交掀起新高潮。習近平主席分別出訪印尼、泰國和沙特,并出席在印尼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在泰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成為黨的二十大后首位來華訪問的外國最高領導人。之后,坦桑尼亞總統哈桑、古巴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老撾國家主席通倫等國元首對華進行國事訪問,德國總理朔爾茨、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等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2022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成為中共二十大閉幕后首位來華訪問的外國領導人。圖為10月31日中越兩國國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空迎風飄揚。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致開幕詞時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并在一系列重要國際場合就金磚國家合作、上合組織國家合作、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及加強全球治理等重大問題提出中國主張,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主席同印尼、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等周邊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一致同意進一步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構建更加穩健和強勁的雙邊關系,進一步提升合作水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同南非、塞內加爾、巴布亞新幾內亞、阿根廷、智利等發展中國家領導人深入溝通,同意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支持彼此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在同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領導人會晤時,習主席針對各國特點廣泛深入做工作,積極引導各國同中國加強合作,推動雙邊關系在正確軌道上行穩致遠。在會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習主席強調,大國應該以身作則,以人類前途命運為重,多為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要讓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各國應該多曬成績單,而不是空喊口號。中方愿同聯合國加強合作,共同推進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
各國領導人都積極評價各自對華關系,表達愿同中方深化合作的強烈意愿。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韓方愿以今年韓中建交30周年為契機,同中國發展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成熟的關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中作為近鄰,需要也應該和平共處,日中合作擁有很大潛力,日方愿同中方實現兩國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法國總統馬克龍、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都表示,不贊同陣營對抗,應尊重各國差異,加強對話交流,增進相互了解。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說,澳方愿秉持當年澳中建交初心,同中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推動澳中關系回穩發展。古特雷斯表示,聯合國高度贊賞中國堅持踐行多邊主義,期待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更重要作用。與會領導人都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古特雷斯強調,聯合國堅定支持一個中國原則,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可觸碰的紅線,必須得到尊重。
2022年11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這是新冠疫情發生后中美兩國元首首次面對面會晤,也是習近平主席在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后首次與他會晤。中美兩國元首一致認同確立中美關系指導原則的重要性,并就此進行了深入探討。這次會晤富有建設性和戰略性,為改善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系把舵定向,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穩定性。
2022年,美國出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印太戰略“報告,美國務卿布林肯發表對華政策演講,明確把中國確定為“系統性戰略競爭者”。拜登政府繼續打貿易戰,大肆搞脫鉤斷鏈,竭力糾集對抗中國的陣營,中美關系在危險的道路上不斷下滑。2022年8月2日,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竄訪中國臺灣地區,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沖擊中美關系政治基礎,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嚴厲譴責,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在與拜登總統會晤時,習近平主席就事關中美關系以及世界和平發展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就美方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全面系統闡述中方原則立場。習主席深刻剖析中美關系實質,指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習主席強調,應從把握世界大勢的高度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摒棄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思維,確立對話而非對抗、雙贏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調,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共同確保中美關系沿著正確航向前行。習主席指出,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指出中美關系最重要的防護和安全網就是遵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習主席明確指出,中美不沖突、不對抗、和平共處,這是兩國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兩國經濟深度融合,全球經濟疫后復蘇、應對氣候變化、解決地區熱點問題離不開中美協調合作,雙方應該相互尊重,互惠互利,著眼大局,為合作提供必要氛圍和穩定關系。
拜登總統表示,一個穩定和發展的中國符合美國和世界的利益,美中應向世界展示,雙方能夠管控分歧,避免由于誤判或激烈競爭導致沖突對抗。美方再次重申“四不一無意”承諾,并進一步表示美方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不尋求把臺灣問題作為工具遏制中國,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中美元首會晤后,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介紹說,此次會晤明確了一個方向,就是防止中美關系脫軌失控,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確定了一個框架,就是共同探討確立中美關系指導原則或戰略性框架;啟動了一個進程,就是要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落到實處,管控和穩定中美關系。
展望未來,中美關系能否健康穩定發展,仍面臨諸多嚴重挑戰。一是美國能否端正對華認知、改變對中國的戰略誤判。美方認為中國崛起可能改變世界秩序,損害美國霸權利益。但事實是,中國的發展始終是為了人民的福祉,無意挑戰任何其他國家。美國如果不能消除這種誤判,兩國關系就難以實現長期穩定。二是美國能否停止干涉臺灣問題、掏空一個中國政策。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完全是中國內政。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履行“不支持‘臺獨’”的承諾。三是美國能否秉持開放包容的理念,將務實合作作為優先選項。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通過加強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及雙邊同盟,搞排他性“小圈子”,挑動陣營對抗,給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帶來威脅。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阻滯甚至拆解亞太地區長期形成的產業鏈供應鏈,只會損害亞太地區經濟合作,掀起一場“新冷戰”。

2022年9月29日,“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北京冬奧展臺上的吉祥物“冰墩墩”。
烏克蘭危機是2022年國際形勢中最突出的地緣政治事件。2月24日,俄羅斯宣布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俄烏兩國在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可謂同源同宗,歷史上有過密切關系,兩國如今走到兵戎相見的地步,令人深感遺憾。烏克蘭危機自爆發以來已經持續近一年,國際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如果沒有外來因素卷入,俄烏關系不會惡化到現在這種地步。
美國是致使俄烏爆發沖突的主要外部因素。美國長期以來無視俄烏關系的復雜性,竭力挑撥、激化兩國矛盾。美國大力扶持烏克蘭的反俄勢力,不斷拉緊北約同烏克蘭的軍事合作關系,一再給烏政治人物畫“入約(北約)大餅”。美國在戰爭爆發前對俄烏矛盾推波助瀾,戰爭爆發后又一再火上澆油。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似乎生怕戰爭很快停下來。拜登聲稱,“普京想要的是一個分裂的北約,一個分裂的西方,坦率地說,一個分裂的美國。” 普京則稱,美國搞垮了蘇聯,如今又謀求削弱、孤立并最終摧毀俄羅斯。
美國一些前重要高官及著名學者認為,引燃俄烏戰火的責任歸咎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核心的問題是事實上將烏克蘭納入北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指出,烏克蘭作為介于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國家,無論倒向哪一方都不是好的選擇,而應當成為連結東西方的橋梁。美國現實主義國際政治學者、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說,西方對正在發生的俄烏沖突負有主要責任,“出現目前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國執意要將烏克蘭納入北約。”美國前駐蘇聯大使杰克·馬特洛克稱,“我們正在目睹一場被美國媒體精英嚴重放大且被用以服務于國內政治目的精心策劃的鬧劇。”他指出,只要存在北約,歐洲就處于分裂狀態,任何把烏克蘭納入北約的行動注定要引起俄羅斯激烈反對,因此俄烏沖突是“蓄意促成的危機”。
烏克蘭危機發生在歐洲大陸腹地,歐洲國家深受其害,德國和法國等歐洲重要國家承受巨大壓力,反思聲音增大。歐洲受到的傷害突出表現在安全形勢惡化、經濟發展受阻、能源危機加重、烏克蘭難民問題突出等方面。德國聯邦議院氣候保護和能源委員會主席克勞斯·恩斯特表示,“我們有50%的能源從俄羅斯進口,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這種提議完全是荒謬的,這就像我們本想要打擊俄羅斯,卻給了自己一拳。”他稱,俄羅斯當然有自己的安全利益需求,北約東擴是不明智之舉,對烏克蘭輸送武器只會延長戰爭的時間,而不會成為戰爭的轉折點,北約不應該干涉俄烏沖突。
中國的立場十分明確。中方對烏克蘭局勢深表擔憂,對歐洲大陸重燃戰火深感痛惜。中方主張,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中方認為,要化解當前危機,必須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尊重和保障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堅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照顧當事方的合理安全關切;必須堅持通過對話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必須著眼地區長治久安,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