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危機背景下,歐亞地區的力量格局和政策取向發生急劇分化,承受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多重壓力,維護自身穩定和安全的任務更加繁重,使得原有的矛盾在特殊形勢下進一步激化。
2022年,歐亞國家政治上基本保持穩定,但部分國家政權的脆弱性更加突出,反政府力量更加活躍,互聯網的普及使動員方式發生改變,現政權感受到了更大的執政壓力。為了維護長期穩定,這些國家相繼采取措施,鞏固現任領導人的地位或進行新的權力布局。
1月初,哈薩克斯坦發生騷亂,托卡耶夫總統在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幫助下,穩住了局勢,還結束了歷時兩年多的“雙頭政治”,從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手中接管全部權力,進而推動大規模改革。11月20日,哈舉行非例行總統選舉,托卡耶夫再度當選。3月,土庫曼斯坦出人意料地提前舉行總統選舉,副總理謝爾達爾獲勝,其父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總統退居幕后,完成了部分權力交接。5月,塔吉克斯坦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當局出動軍隊穩住局勢。6月,烏茲別克斯坦公布了憲法修正案草案。7月初,該國努庫斯市因民族問題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位于南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政局持續不穩,反對派多次舉行抗議活動,要求帕西尼揚政府下臺。
受西方對俄羅斯嚴厲制裁的連帶影響,歐亞國家經濟面臨很多困難,普遍調低了增長預期,但2022年下半年情況有所好轉,主要受益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資源能源出口國比較有利;推動國內經濟改革,為中小企業減負;擴大對外經濟合作的空間,取得較好效果。多數歐亞國家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為5%~7%,有的甚至達到兩位數。外貿形勢較好,主要得益于出口的能源和原料收入增多,也是因為俄羅斯被迫調整了經濟合作方向,與歐亞國家擴大貿易聯系。2022年1~8月,烏茲別克斯坦對外貿易額為321億美元,同比增長27.7%;阿塞拜疆對外貿易額351.1億美元,同比增長70%;能源短缺的格魯吉亞前八個月外貿額也同比增長36.6%。歐亞國家僑匯收入增加,改善了財政狀況。但是,各國普遍陷入高通脹、高失業的惡性循環,同時面臨著來自西方的投資大量減少或抽逃的困境。據世行預測,一些歐亞國家2022年通脹率可能達到15%~25%。

2022年11月26日,哈薩克斯坦全國選舉提前舉行后,高票當選的托卡耶夫總統向憲法宣誓。
歐亞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烏克蘭危機的影響,特別是白俄羅斯,因與俄結盟受到美西方制裁。外交上,歐亞國家繼續維持脆弱的平衡,沒有明確選邊站隊,拒絕參與對俄制裁,同時舉辦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展示活躍外交姿態。烏茲別克斯坦舉辦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這是新冠疫情以來上合組織首次舉行線下峰會。哈薩克斯坦主辦了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六次峰會。
俄羅斯依然非常看重其在歐亞地區的影響力和主導權,利用集安組織峰會、歐亞經濟合作理事會、獨聯體峰會等平臺,強調共同維護地區穩定、建立保障經濟增長的機制以及加強產業合作,還首次舉行“俄羅斯+中亞”元首會晤。然而,歐亞國家的外交也出現了明顯分化。有的國家在反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同為“古阿姆”集團成員的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有的國家在“主體民族化”過程中也與俄拉開距離,也有國家與俄深度捆綁。美歐等西方國家繼續加強對歐亞國家的滲透。美聯合中亞多國舉行“區域合作—2022”軍事演習。歐盟與中亞五國舉行首次峰會。地區性大國對中亞展開外交攻勢,特別是印度和土耳其。總之,傳統安全的威脅繼續增大,地區沖突、邊界爭端、領土紛爭引發的鄰國之間的兵戎相見,破壞了地區穩定。
2022年是中國和歐亞多個國家建交30周年,多場重要雙多邊活動舉行,總結建交以來的合作成就。在此過程中,雙邊關系得到新的提升,準備開啟新的“黃金三十年”。從1月中國同中亞五國領導人舉行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2月中亞五國元首赴華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到6月“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三次會晤決定升級為元首級會議機制,再到9月中國領導人疫情后首次出訪選擇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2022年的中國周邊外交堪稱“中亞年”。上合峰會期間,中國和白俄羅斯宣布建立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中國與歐亞國家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對接合作,中國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有助于歐亞國家的經濟恢復和發展。中國已經成為歐亞國家最大的貿易和投資伙伴之一。
中國和多數歐亞國家建立了戰略伙伴甚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繼續是這些國家外交上的優先方向,雙方在核心利益和國際舞臺上相互支持。歐亞國家普遍對華友好,雙方之間沒有意識形態障礙,正在攜手打造地區國家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