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紐約時報》1月10日文章,原題:芬蘭如何教年輕一代人識別虛假信息芬蘭教師馬蒂卡這樣為她的學生上課:她向八年級學生展示了_篇新聞文章,隨后他們會一起討論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仟么?它是如何以及何時寫的?作者的核心主張是什么?她表示:“僅因為它看起來像一篇好文章并不意味著它是真實的或合理的。”在上月的一堂課上,她向學生展示了3個社交媒體短視頻,他們討論了創作者的動機和視頻對人們的影響。
與芬蘭各地的教師一樣,馬蒂卡的目標是教導學生如何識別虛假信息。在保加利亞索非亞一個研究所去年10月發布的一項調查中,芬蘭抵御虛假信息的能力連續5次在多個歐洲國家中排名第一。官員表示,芬蘭的成功與該國教師向學生們傳授有關虛假信息的知識有關。
在上述調查的排名中,緊隨芬蘭之后的歐洲國家依次是挪威、丹麥、愛沙尼亞、愛爾蘭和瑞典。最容易遭受虛假信息影響的國家是格魯吉亞、北馬其頓、波黑和阿爾巴尼亞。
該調查結果是根據媒體的社會信任程度以及閱讀、科學和數學得分等項目計算而來。美國未被納入其中,但其他調查結果顯小,隨著2016年以來錯誤和虛假信息變得更加普遍,美國人對媒體的信任度正接近歷史最低點。蓋洛普去年10月發布的調查發現,僅有34%的美國人相信大眾媒體全面、準確和公正地報踮聞。然而在芬蘭,當地報紙行業團體委托市場研究公司去年8月開展的調查顯示,76%的芬蘭人認為紙質和數字報紙是可靠的。芬蘭在反虛假信息方面具有優勢。芬蘭國家視聽中心主任佩卡拉表示,由于語法容易出現錯誤,母語非芬蘭語的人撰寫的含有虛假內容的文章很容易被識別出來。
芬蘭學校還必須開設媒體素養課程,教師們上課的方式多種多樣。一中學教師馬蒂卡表示,她讓學生自己編輯視頻和照片,以此了解操縱信息有多容易。盡管如今的青少年伴隨社交媒體長大,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知道應該如何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識別和防范虛假視頻與新聞文章。2013年,芬蘭制定媒體教育目標,并在接下來的凡年加快教導學生如何識別虛假信息。
佩卡拉表示,如今芬蘭針對年輕人的項目已經到位,政府正將圖書館用作老年人教育中心,并教導他們如何識別虛假信息。
赫爾辛基中學教師烏西塔洛說,在教導學生的時候,她一般會從基礎做起,讓學生了解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和報紙上看到的內容有何區別。她說:“如果他們不了解社交媒體和新聞業之間的關系,他們就無法真正識別假新聞和虛假信息。”
在她任教的16年中,她注意到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明顯下降,她將該趨勢歸咎于學生花更多時間玩游戲、看視頻。她表示,由于閱讀能力差,學生更容易相信假新聞,或缺乏識別虛假信息所必要的知識。▲(作者珍妮?格羅斯,丁玎譯)
環球時報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