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娟
(作者單位: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環境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是隱形的課程,良好的教學環境會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區角環境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區角環境可以增強區角活動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學習品質和游戲水平,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所以,教師必須綜合運用幼兒園的各類教育資源,創設良好的區角環境,積極投放各種有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材料,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區角活動,從而讓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在創設幼兒園區角環境時,教師要使區角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一致,且符合幼兒身心的發展規律和興趣特點。區角環境創設要嚴格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自主性原則,即在獨立的空間創設各種不同的活動區角,在各個活動區角之間做好隔斷,減少干擾,方便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區角并專注地開展各項活動;二是相容性原則,即將性質相似的活動區角設置在相鄰的位置,使幼兒之間能夠產生互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活動效果;三是多樣性原則,即在每一個區角中均提供分類架和游戲框,方便幼兒取放和整理活動材料;四是互動性原則,即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區角環境創設,師幼共同收集活動材料,創設開放式、動態化的區角環境,方便幼兒之間進行互動與交流,從而保證區角活動的效果。
活動區角的數量要科學合理,教師應根據幼兒的人數和興趣愛好確定區角數量,以免因區角數量不合理而引發各種問題,如區角數量過少,會使得幼兒活動時非常擁堵,不利于實現良好的活動效果,也不利于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在一般情況下,教室設5~7個活動區角即可。此外,區角的空間大小也要合理,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確定每個區角活動空間的大小,對于多數幼兒喜歡的區角,教師可以適當擴大活動范圍,以保證區角活動的順利開展。
教師應按照區角功能,充分利用教室、走廊等空間,劃分出益智區、表演屋、美工區等,并合理投放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使園區所有區角活動在保持自主性的同時具備開放性。此外,教師可以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同時設有幾個活動區角,以充分發揮每個活動區角的功能,讓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教師應充分利用各類教學資源,合理布局,最大化地利用教室的空間,以保證區角環境創設的有效性。例如,書柜、置物架等既能起到隔斷的作用,又能用來放置幼兒所需的物品,教師可以利用書柜、置物架等劃分出不同的區角。又如,教師可以在陽臺附近設置自然角,教幼兒栽種花草、養殖小動物,以培養幼兒親近自然的情感,增強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活動區角的墻面也是區角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按照各個區角的功能和性質裝飾墻壁,讓幼兒園的每一面墻壁都可以“開口說話”,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區角活動,從而充分發揮區角環境的教育價值,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墻壁的裝飾應與區角活動的內容緊密結合,且能給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的活動內容,以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動手實踐,從而幫助幼兒獲得更多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直接經驗。例如,在美工區開展有關認識水果的活動時,教師可以在墻面貼上各種水果的圖片,以豐富幼兒的認知經驗。
主題墻的裝飾應當和區角活動的內容保持高度一致,以更好地適應活動的需要。例如,在“走進紙王國”活動中,筆者鼓勵幼兒大膽思考,讓幼兒運用不同種類的紙制作手工作品,并利用幼兒的手工作品裝飾了主題墻,很好地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達到了良好的活動效果。又如,在開展關于綠色植物的特色活動時,筆者改變了自然角墻面的環境創設,在墻壁上添加了與植物生長有關的紋飾,很好地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各個區角的墻面作為記錄幼兒學習過程與展示幼兒學習成果的記錄墻,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使幼兒更加積極地參與區角活動,從而增強區角活動的效果。
幼兒園區角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創設幼兒園的區角環境,關注各種細節,給幼兒提供良好的條件,并在活動中對幼兒加以啟發與引導,為幼兒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創設區角環境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容易忽視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沒有結合活動內容和幼兒興趣愛好來創設區角環境,從而使得整個區角環境顯得較為單調和死板,無法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也難以發揮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
部分教師在投放材料時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只是隨意地投放活動材料,在開展活動時也不注重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所以,很多時候幼兒只是用材料來完成區角活動,并不會創造性地利用材料。此外,部分教師不夠注重區角材料的環保性和實用性,且投放的材料較為單一,不利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身體素質和抵抗力等較差,在環境創設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區角環境的衛生問題和活動材料的安全性。但個別教師把心思都放到了區角主題墻的創設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材料和區角環境的安全衛生問題,這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首先,教師應樹立“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創設區角環境前,教師應深入了解幼兒身心的發展情況,切實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有針對性地創設區角環境,促使幼兒在活動中集中注意力,以保證區角活動的順利進行。
其次,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時調整區角活動環境。小班、中班、大班幼兒喜歡的活動類型不一樣,發展目標和興趣需求不一樣,對區角環境的要求自然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區角環境,并秉持“動態化”的環境創設原則,時刻關注幼兒的發展變化,據此及時調整區角環境創設,以持續激發幼兒參與區角活動的興趣,增強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感。
最后,教師應盡可能地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的區角環境,并開展相應的區角活動,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很多幼兒都去過醫院,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一生活經歷,將區角環境布置成醫院場景,開展“今天我在醫院”主題活動,讓幼兒通過扮演醫生、護士 等角色,明白醫生和護士的職責,并對醫生、護士的職業報以崇敬之心。
活動材料是幼兒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基礎,科學合理地投放活動材料,不僅是創設良好區角環境的需要,更是促進幼兒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應科學合理地投放活動材料,并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應盡可能采用一些環保型的材料,如牛奶箱、報紙、廢棄紙板等,以節約資源,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教師可以讓幼兒在家中尋找一些廢舊材料帶到教室加工,以在豐富區角活動材料的同時,增強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其次,教師應投放豐富多樣的材料,方便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自由創作,以充分發揮區角活動的價值,增強幼兒的創造力。教師可以確定一個活動主題,投放多種材料,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區角材料,合作制作手工作品,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創造性地使用這些活動材料,以豐富區角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實現有效教學。
最后,教師應根據幼兒興趣點的轉移和活動主題的變更,定期更換和調整活動材料,以保證區角活動的效果,讓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師還應定期給活動材料消毒,切實做好每日的清潔衛生工作,并定期檢查活動材料,盡可能地消除安全隱患,以保證幼兒在活動中的安全。
綜上所述,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區角環境的創設關系著幼兒區角活動的效率,也關系著幼兒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所以,教師要關注區角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創設良好的區角環境,科學合理地投放活動材料,努力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以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促使幼兒在活動中增強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讓幼兒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