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俊美
幼小銜接階段是幼兒行為習慣養成和各項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教師著重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小學學習。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應不斷優化教學模式,積極應用新的教學方法,以增強幼兒的專注力,為幼兒將來進入小學學習奠定基礎。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教師在幼小銜接階段如何培養大班幼兒的專注力,以供參考。
專注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注意力,小、中、大班幼兒的專注力有很大的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專注力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學者認為,人的注意力可以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是需要通過努力和訓練才能產生的行為,而無意注意則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小班幼兒的注意通常為無意注意,而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有意注意開始出現,且持續時間不斷增加。到了大班,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長可以達到十五分鐘以上。教師應當充分地了解這一點,并結合大班幼兒的興趣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其專注力。
專注力對幼兒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來看。一是專注力持續時長與認知能力發展有直接的關系,也就是說,幼兒在認識和了解新鮮事物時,其專注力持續時間越長,對事物的認識就越充分,也就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性。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先讓幼兒觀察植物的顏色、葉片、花朵等,然后提問幼兒,可以發現,那些注意力集中、觀察時間長的幼兒,回答問題更加細致、準確,這就是專注力持續時長對幼兒認知發展的影響。二是專注力越集中代表越能夠進行自我約束。教師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發現,在課堂上喜歡東張西望、做小動作的幼兒,通常學習效果都不夠理想,他們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較難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著重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對其成長與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游戲對幼兒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聽說游戲將聽、說與游戲充分融合,可以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增強幼兒的專注力,促進幼兒的智力發育。在聽說游戲中,幼兒只有認真地傾聽游戲的內容和要求,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內容表達出來,才能完成游戲,這一過程能夠很好地培養幼兒的專注力。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說反義詞”聽說游戲,先宣讀游戲規則并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再通過兩兩分組的形式讓幼兒按要求完成游戲任務,以達到培養幼兒專注力的目的。“說反義詞”的游戲形式極具吸引力,能夠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增加幼兒之間的互動。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幼兒發放小組記錄表,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彼此聽說的內容,促使幼兒認真傾聽,以增強幼兒的專注力。
科學探究活動是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的一種形式,旨在讓幼兒通過探究獲取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其對幼兒科學精神的形成和專注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充滿好奇心,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探究欲,對科學探究活動有強烈的興趣,教師引導幼兒通過科學探究獲取經驗,認識、了解新事物,是培養幼兒專注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教師應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確定科學探究活動的目標,并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以更好地培養其專注力。例如,教師可以將差別較大的兩片葉子帶到課堂上,讓幼兒觀察這兩片葉子,了解其顏色、形狀、大小等特征,并引導幼兒從聽覺、觸覺等方面感受這兩片葉子,了解它們的不同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全身心投入,專注于“找不同”,其專注力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傳遞游戲來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將幼兒分為多個小組,讓幼兒按照座位順序依次小聲哼唱音樂節奏,并要求最后一名幼兒和第一名幼兒同時將傳遞的音樂節奏哼唱出來。如果最后一名幼兒和第一名幼兒哼唱的音樂節奏相同,代表傳遞成功,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促使幼兒更加專注于音樂傳遞游戲,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歌詞傳遞的方式促使幼兒集中注意力。以《好餓的毛毛蟲》為例,歌詞中毛毛蟲一周的食物有蘋果、梨子、李子、草莓、橘子等,教師可以讓幼兒排成一排,讓第一名幼兒拍一下手說蘋果,讓第二名幼兒拍兩下手說梨子,以此類推。在這個游戲中,后面的幼兒需要注意前面同伴說的內容和拍手的次數,以清楚地知道輪到自己時該拍幾次手,這 可以很好地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專注力。

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幼兒自我管理就是通過集體生活來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規則意識,促使幼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愿且專注地參與某些事情,進而達到培養幼兒專注力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加強幼兒的自我管理,注重規則教育,讓幼兒了解規則、遵守規則,進而實現較好的自我管理。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端坐在座位上認真聽講,并根據小學的作息時間適當調整幼兒的生活作息,以增強幼兒的專注力,真正實現幼小銜接。
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比較淺顯,教材內容也很簡單,且以圖片為主,這一點與小學有較大的區別,小學教材中有較多文字,圖片內容較少。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小學教材,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豐富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此外,教師也可以適當優化大班幼兒的教材,逐漸減少教材中圖片的比例,適當減少日常活動中游戲的比例,逐步增加文本內容,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教學節奏。
實驗是培養幼兒專注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要積極開展實驗教學,以幼小銜接為前提,明確實驗目標,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實驗環境,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與探索,以增強幼兒的專注力,幫助幼兒了解更多科學知識。教師要科學地使用實驗材料,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以達到培養幼兒專注力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園實驗教學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須保證絕對安全,并具有實用性和代表性,可供幼兒進行小組探究。在開展實驗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的指導,并合理地安排活動時間,靈活安排活動進程。當幼兒在實驗中遇到困難、出現畏難心理時,教師應當鼓勵幼兒,幫助其建立自信心,促使幼兒努力攻破難關。同時,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強實驗過程的趣味性,讓每一名幼兒都可以積極地參與進來,以保證實驗教學順利、有序進行。例如,教師可以將昆蟲放在有蓋子的玻璃容器中,讓幼兒使用放大鏡自主觀察昆蟲,說出昆蟲的外觀特征和生活習性,帶領 幼兒領略昆蟲的世界,以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增強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師應關注幼兒的需求,增強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以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教師要充分考慮不同年級階段幼兒的實際 需求,科學設計集體教學活動,以保證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不同的幼兒興趣愛好有所不同,性格也不一樣,有的幼兒活潑,有的幼兒內向,并不是所有幼兒都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且同一個班級內,不同的幼兒也會產生不同的需求,這些需求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因此,在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幼兒的需求,盡量滿足幼兒的合理需求。對于幼兒的不合理需求,教師也不能一口回絕,而應說明原因,讓幼兒明白自己的需求為什么不合理,以免幼兒因為需求得 不到滿足而傷心難過、排斥教師,影響集體教學活動的效果。同時,教師也要學會傾聽,聽取幼兒的建議,讓幼兒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重視,從而積極參與集體教學活動。
教師要放低自己的姿態,主動參與幼兒的活動,和幼兒做朋友,以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在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促進幼兒之間的互動,還要注意自身與幼兒的互動,讓幼兒喜歡上集體教學活動,并通過認真參與集體教學活動,形成良好的專注力。
綜上所述,專注力的培養對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新鮮事物有著非常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師應當注意到這一點,借此加強對幼兒專注力的培養,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其日后進入小學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