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 輝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環境主要由家庭、社會、學校構成,不同的生活環境會給幼兒帶來不同的影響,塑造幼兒不同的性格特征。其中,家庭是幼兒成長階段中的重要環境,家庭的影響貫穿幼兒的整個生命過程。因此,在幼兒的成長教育中,父母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在和幼兒的日常相處中,通過家庭環境來對幼兒身心健康及思想逐漸產生的影響。家庭教育的內容不像學校教育的內容那樣相對固化,家庭教育的內容豐富,主要側重于幼兒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啟蒙、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同樣重要的,學校教育能夠使幼兒接受科學有效的教育指導,而家庭教育則能夠促進學校教育的有效 開展。
父母或者其他親屬是幼兒最早接觸的人,幼兒對他們充滿信任。幼兒的行為、語言是在自然條件下生成的,而家人是最了解幼兒、熟悉幼兒的人。因此,在家庭中進行的生活習慣教育、品性教育可以不受時間約束,不受地點控制,相對而言較為自由、靈活,教育的效果也最為有效。幼兒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中的一個復雜工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對于幼兒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注意教育方式,對幼兒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幫助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實施家庭教育,幫助幼兒養成基本的獨立生活技能,培養幼兒基本的社交禮儀,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幼兒更好地融入學校教育。幼兒園教育可以利用豐富的教育資源、多樣的教育活動、強大的師生共建環境、科學的課程活動,輔助家庭教育,讓其更為系統化、科學化、完整化。如今,家庭教育的內涵進一步擴展,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家庭內部的教育活動,其還強調多方聯合開展合力教育,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家庭教育的實踐當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實現教育的高效化。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幼兒具有示范、模范作用。幼兒跟撫養人相處的時間最多,撫養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印在幼兒的心中,幼兒會不自覺地模仿撫養人的行為。幼兒在早期成長中,會把家長當成最為崇拜和信任的人,這無形中會激發幼兒心中的依賴感。從這個層面來說,家長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個人素質將對幼兒產生積極影響,反之,則會產生消極影響。這也就意味著,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起到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比如,說話的時候注意文明禮貌用語,主動與人打招呼,不說臟話,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往之道,答應別人的事和做出的承諾要及時兌現,尤其是在跟幼兒交往時,答應幼兒的事情不能食言,使幼兒逐漸形成誠信做人的觀念。
智力成長發育的關鍵在于幼兒階段的積極引導和開發,在這個時期開發幼兒的智力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幼兒階段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兒智力的發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分家長會給幼兒安排大量的學習任務,讓幼兒背誦大量的古詩詞和做各種練習,導致幼兒的壓力過大,出現不想學習的思想傾向。在幼兒階段,有效的智力教育應該是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家長對幼兒的教育要做到寓教于樂,對幼兒參與玩樂的項目進行科學的評估,積極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智力發育。
幼兒心智發育不全,說話時容易說錯,做事時容易犯錯。部分家長對幼兒要求過高,當幼兒的行為無法滿足家長要求時,一些家長便以粗暴的方式進行責罵,或者以嚴厲的態度來對待幼兒,這會給幼兒造成心理壓力,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影響幼兒未來性格品質的塑造和培養。在開展家庭教育活動時,家長應該耐心指導并陪伴幼兒一起參與活動,或者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幼兒的年齡、認知、心理、性格等特點不斷探索與幼兒相處的新方法,尊重幼兒的想法,積極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付諸實踐。當幼兒出現行為上的錯誤時,家長不要反應過激,以適當的批評糾正錯誤行為即可。對于幼兒表現良好的行為,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對于性格內向的幼兒,家長要采用鼓勵的方法,對正確行為多次予以肯定,從而糾正其錯誤行為,增強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幼兒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幼兒的個性不同,只憑學?;蛘咧粦{家庭,難以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因此,形成家庭和校園的合力極有必要。另外,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是最了解、熟悉幼兒的人;在幼兒園中,教師是與幼兒相處時間最長的人。要想發揮幼兒教育的最大效力,幼兒園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教師和家長之間構建暢通無阻的溝通平臺,發揮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互補性、統一性價值。家長將幼兒在家的行為、情緒等告知教師,教師再將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及時反映給家長,通過溝通,多方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身體素質,從而及時調整教育方法,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和心理,促進優秀教育的延續。
幼兒是家長的影子,幼兒身上存在的問題,和家長的行為習慣有一定的關系。家長的個人素質、行為習慣、審美水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無形地影響著幼兒,幼兒在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接受家長的影響。從這一點來看,家長要轉變傳統的育人觀念,提升自我素質,加強對自我的管理約束,讓自己在教育中更具有信服力。基于此,在開展的家庭教育活動中,家長也要不斷學習幼兒成長知識,提高家庭教育技能,與幼兒共同成長,及時了解幼兒成長動態,更新知識結構,動態接受幼兒的發展和改變,增強家庭教育的責任感。
教育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幼兒教育要注重培養道德品質和知識文化同樣優秀的幼兒,使幼兒具有創造意識,思想積極向上,實現全面發展,才是幼兒教育的根本目標。第一,家庭有義務和責任培養幼兒掌握基本獨立生活技能,這要求家庭教育必須豐富教育內容,不能局限于陪伴幼兒玩耍,還要加強穿衣、吃飯、洗漱等生活能力訓練,讓幼兒一起分擔家務勞動,使幼兒從小意識到獨立、勞動的重要性。第二,樹立審美意識,提高幼兒的審美水平,增加美術鑒賞、繪畫、書法等藝術教育內容,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情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情操。第三,家長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生活情況,將日常飲食和體育鍛煉進行結合,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運動中,幼兒能及時宣泄內心的情緒和負能量,消除心理煩惱。第四,家長可以借助益智玩具或者益智游戲,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相應的智力訓練,開展相應的智力訓練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
在傳統的幼兒教育中,一些家長長期采用“不能”“不準”的否定式教育方式,使得幼兒在進行探索和試錯時被拒絕、被限制,久而久之容易讓幼兒感受到行為被否定,挫傷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告訴幼兒應該怎么做。另外,一些家長習慣采用簡單粗暴、批評教育的方式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和錯誤習慣,但是會發現這種方式的成效微乎其微,甚至會讓幼兒產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為。這種粗暴的批評只能讓幼兒意識到自己做錯,而不知道哪里做錯或者如何做對。家長應該轉變教育教養方式,對幼兒的錯誤行為給予寬容和包容,以平和的態度看待,并告訴幼兒正確的做法和下次再做類似的事情應該注意什么,引導其做出正確行為,避免幼兒產生負能量。
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都是幼兒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家庭教育讓幼兒學會基本生活技能,幼兒園教育讓幼兒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和升入小學前應該具備的知識,二者既相互補充又各有局限。家長因為文化水平的差異、教育理念的缺失等,對幼兒的教育未必能做到全面,而幼兒園因為幼兒人數較多,對幼兒的教育也不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形成家庭與幼兒園的教育合力,構建共育機制,勢在必行。一方面,幼兒園應當承擔主導作用,積極開展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各項能力。例如,借助微信群、QQ群以及公眾號等渠道和平臺,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家庭要發揮對幼兒園的輔助作用,配合幼兒園的工作,雙向互動。例如,在幼兒“洗手七步法”這一活動的實踐中,由幼兒園將洗手七步法拆解,打印成文本貼在走廊、洗手間等地方,再拍攝洗手七步法的視頻發給家長,由家長在家庭中進一步落實具體的操作步驟。家長要及時向幼兒園反饋幼兒的學習情況,強化指導?!跋词制卟椒ā钡募覉@共建,能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的形成。
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以后的行為習慣,受到家庭教育的深刻影響。如果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能夠形成教育合力,將增強幼兒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各司其職又共同合作,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偠灾?,幼兒的成長是一個動態過程,家庭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工程,家長要完成家庭教育這項任務,需要經歷時間的磨煉和考驗,只有不斷學習并探索新的育人方法,不斷調整教育策略,才能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