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令,蔣小娟
(1.甘肅省臨夏州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站,甘肅 臨夏 731100;2.甘肅省臨夏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臨夏 731100)
青貯玉米是籽粒達到蠟熟中后期,干物質及淀粉含量分別達到30%以上,全株(帶果穗)收獲制作青貯飼料的玉米品種。優勢在于植株高大、葉片茂盛,生物產量高,莖葉富含糖、蛋白、優質纖維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等微量元素,是生產青貯飼料的最佳原料。
臨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黃河上游、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平均海拔2000m,境內川塬區、高寒陰濕區、干旱山區大體各占1/3。總人口205.88萬人,耕地面積16萬hm2,玉米是主要的農作物,常年播種面積10hm2,占糧食播種面積的70%左右。當地群眾素有養殖牛羊的傳統,全州肉牛育肥和奶牛養殖量80萬頭左右,對青貯飼料需求旺盛,青貯玉米面積逐年擴大。
《“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指出,在“西北區,堅持種養結合與商品草生產并重,積極推進糧改飼發展全株青貯玉米,加強草畜配套,有條件的區域適度發展優質苜蓿,打造優質商品草種植、收儲、加工、流通基地。”
為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提升青貯玉米生產潛力,通過試驗示范研究、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幫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瓶頸,加快推進種植養殖融合發展,不斷擴大農技推廣社會化服務范圍。臨夏州農技服務中心與甘肅潤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協商合作,在臨夏縣安家坡鄉建立青貯玉米試驗示范基地,開展青貯玉米新品種示范展示,測定參試品種的鮮草產量,適應性和抗逆性,為篩選適應本地種植的青貯玉米新品種提供科學依據,為臨夏州畜牧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青貯玉米品種。

瑞青貯616,屯玉168-1,強盛51號,豐大709。
4月19日-21日,中心組織20名專業技術人員,在臨夏縣安家坡鄉安家坡村(臨夏縣北塬燎原乳業種養殖基地流轉土地),開展青貯玉米試驗示范基地建設工作。中心為基地無償提供優質青貯玉米品種20個、良種150公斤、生物有機肥13噸、化肥1.5噸。
一是開展青貯玉米機械化覆膜播種示范推廣工作。根據近年來青貯玉米生產中的產量表現,在基地上示范推廣屯玉168-1、瑞青貯616、強盛51、豐大709等4個優良青貯玉米品種,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機械化覆膜播種技術措施,每個品種示范13畝,種植密度4760株/ 畝,示范面積52畝。
二是開展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示范推廣工作。在基地上以青貯玉米為示范推廣作物,采用“生物有機肥+配方肥”的技術模式開展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示范推廣工作,建立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示范總面積200畝。示范展示田采用幅寬70cm、厚0.01mm的無色農用地膜,采取機械整地、施肥、覆膜,機械播種,膜間行距60cm,壟上行距40cm,平均行距50cm,株距28cm,密度4760株/667m2,壟膜溝灌栽培模式。水肥條件、管理水平和大田相似。每個品種示范展示面積0.87hm2,示范展示總面積3.47hm2。
遵循產量和質量最佳的原則,用于青貯的玉米最佳收獲時期為乳熟末期至蠟熟初期,乳線高度在1/3~2/3。
三是開展青貯玉米不同試驗研究3項。
(1)青貯玉米新品種引種試驗。采用瑞青貯616、豐大709、屯玉168-1(對照)、均隆1217、隆豐211、強盛51、博金100、均隆1317等15個試驗品種,種植密度4500株/畝,試驗面積2.5畝。通過品比試驗,對比篩選出適宜北塬灌區種植的最佳青貯玉米優良品種1-2個。
(2)青貯玉米密度梯度試驗。供試品種為屯玉168,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開展4000株/畝、4500株/畝、5000株/畝、5500株/畝、6000株/畝、6500株/畝不同密度梯度試驗研究,試驗面積2.5畝。通過密度梯度試驗,對比篩選出適宜北塬灌區青貯玉米最佳種植密度。
(3)化肥減量增效技術試驗。供試品種為布魯克1099,試驗肥料為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有機肥。開展生物有機肥替減化肥試驗研究,設6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所有小區隨機區組排列,試驗面積2.5畝。生物有機肥施用量300kg/畝。
示范設在臨夏縣安家坡鄉安家坡村,海拔1950m,北緯N:35°40′54″,東經E:103°13′58″,年降雨量為500mm左右,平均氣溫6℃。該地土質屬塬地麻土,有滴灌設施且土層深厚、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是屬于土壤鹽堿化低的地塊。前茬青貯玉米,收獲后機耕翻地,立冬前灌冬水。
3.2.1 ?土壤條件
耕深一致,秸稈還田和綠肥地進行切茬,翻埋良好土地耕深達到25cm以上,非綠肥地耕翻前要基施優質廄肥30~45t/hm2。秋耕冬灌,灌水均勻,滲透一致,早春進行耙耱保墑,整平待播。
3.2.2 ?播種定苗
于4月1日灌春水,4月19日圓盤耙整地,噴施2、4滴—辛酯化學封閉除草劑,之后又耙地平整,機械施肥、覆地膜、播種一次過。施45%復合肥(N-P2O5-K2O:23-12-10)20㎏/667m2、46%尿素20kg/667m2。5月4日試驗田出苗,苗情良好,5月12日、13日查苗、放苗和補苗。
3.2.3 ? 施肥
5月31日潤源公司壟溝內機械施肥,施45%復合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25kg/667m2。6月8日農技中心用1‰的溴氰·馬拉松無人機飛防蚜蟲,潤源公司于7月12日、8月10日灌水兩次。示范田9月7日進行田間取樣測產,每品種分別取兩個點,每個點取10株,從地上部20cm處全株收割,進行測量、記錄、稱重、分析。
3.2.4 ? 收獲
根據試驗青貯玉米參試品種的株高至抽雄后13天基本定型,莖粗在抽雄后10天不再增加。單株鮮重以抽雄后20天達到最大值,單株干重在抽雄后30天為最高。此時玉米的株高、莖粗定型屬于植株進行光合作用的旺盛階段,體內含水量充足,因此單株鮮重呈最高。如果收割過早,會因玉米營養生長量不足而影響產量;如果收割期延遲,就會讓作物由于綠色素的減少、水分的蒸發等因素而導致鮮重下降。所以,一般在抽雄后30天為最佳收割期,此時玉米正處于乳熟末期、蠟熟初期。此外。還必須注意提高收割質量,才能確保調制成優質的青貯飼料。青貯玉米的收割部位應是莖基部距地面10厘米處。因為靠近地面的莖基部堅硬,易損壞切碎機的刀具,同時即使青貯發酵后家畜也不食用。適當提高收割部分還可以防止植株帶泥、水等雜質。對收割下的青貯玉米應及時運到加工地點,盡可能做到當天收割當天加工貯藏。如遇雨天應停止收割,以確保青貯質量。示范展示田于9月25日由潤源公司機械收割,全株青貯壓窖。
示范品種的生育期記載、生物學特性記載、主要經濟性狀比較記載和鮮物質產量結果比較記載詳見附表1~4。

由附表一青貯玉米新品種示范展示田生育期記載表可以看出四個參試品種播種期、出苗期相同;拔節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絲期、青貯適收期、適收生育期等均有差異;其中屯玉168-1青貯適收期、適收生育期最長,強盛51青貯適收期、適收生育期最短。
由附表二青貯玉米新品種示范展示田生物學特性記載表可以看出,瑞青貯616屬于半緊湊型之外,豐大709、強盛51、屯玉168-1等品種株型都屬于緊湊型;葉色濃綠;持綠性都好;其中瑞青貯616后期有蚜蟲危害;參試品種強盛51的雙穗率為5%。
由附表三青貯玉米新品種示范展示田主要經濟性狀記載可以看出,屯玉168-1穗粒數(粒)最佳。
參加示范的4個品種鮮草產量排名第一的品種為瑞青貯616,單株平均鮮重1.46kg,折合產鮮草6949.6kg/667m2,鮮草產量排名第二的品種為屯玉168-1,單株平均鮮重1.41kg,折合產鮮草6711.6 kg/667m2,強盛51鮮草產量排名第三,單株平均鮮重1.14 kg,折合產鮮草5426.4 kg/667m2,豐大709鮮草產量排名第四,單株平均鮮重0.874 kg,折合產鮮草4160 kg/667m2。示范品種鮮草產量均比對照減產(詳見附表4)。
示范品種株高339.2~389.8cm之間,葉片數16~17片,葉色濃綠,持綠性好,活干綠葉成熟,空桿率為零,無倒伏。其中瑞青貯616葉片寬大肥厚。
參試品種青貯適收生育期是以灌漿中后期目測籽粒乳線達到50%為標準。強盛51適收生育期最短,為123天,瑞青貯616為125天,豐大709為129天,屯玉168-1的適收生育期最長,為133天,參試品種中最早與最晚熟相差10天,適收生育期詳見附表1。
相對于往年,今年玉米生長中期和后期北塬地區氣候呈現高溫少雨干旱,有利于青貯玉米品種籽粒的干物質積累,適收期較早,示范品種綜合表現優良,其中以瑞青貯616、屯玉168-1田間表現抗倒、抗病、產草量高等特點,適宜我州川塬地區作為青貯玉米種植,綜合表現最佳,強盛51表現產草量較高、成熟適中等特點,適宜在較高海拔(2200m)區域作為青貯品種種植。
此次,臨夏州農技服務中心與甘肅潤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臨夏縣建立青貯玉米試驗示范基地,創新了農技服務與大型養殖企業合作機制,推動了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模式的發展。下一步,技術人員將持續做好配方施肥、田間管護、土樣采集、化驗分析等管理工作,確保試驗示范工作達到預期效果。

附表1?2021年青貯玉米新品種示范展示田生育期記載表?單位:?月-日?

附表2?2021年青貯玉米新品種示范展示田生物學特性記載表

附表3?新品種示范展示田主要經濟性狀記載表

附表4?2021年青貯玉米新品種示范展示田鮮草產量結果記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