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強
(內蒙古自治區本級政府投資非經營性項目代建中心 呼和浩特 029499)
現有的資源已經無法保障人類的生存發展,同時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對人類健康生存造成嚴重威脅。而綠色建筑材料則是通過對資源的優化,所制作而成的無污染的健康材料。通過將其運用到各類工程中,不僅可有效地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率,而且還可有效地提高對環境的保護。因此,相關的各類工程部門應樹立正確的綠色施工意識,將其合理地運用到各類工程之中,促進城市的綠色建設與發展。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建筑施工管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接決定著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因此,作為建筑施工企業,一定要加強對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在實際的施工中,要嚴格地按照施工規范進行,同時也需要融合綠色施工管理理念,進而符合綠色建筑施工的要求。首先需要加強對建筑施工材料的管理,保證施工材料符合綠色施工材料的要求;其次,施工過程要嚴格地監督和指導,杜絕施工過程中的浪費情況,保證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后,提高對建筑施工的檢查力度,保證綠色建筑施工的質量。
安全施工是建筑施工行業第一準則和要求,要求建筑施工企業樹立安全施工意識,加強施工人員安全施工培訓和教育,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另外,還要合理擺放施工材料和施工設備,對易燃易爆危險品進行嚴格管理,避免發生安全隱患,保證建筑施工順利開展。
成本管理貫穿于建筑施工中,與此同時,成本管理還直接決定著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因此,作為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管理工作,保證資料的合理利用,杜絕浪費情況。另外,設置專門的資金審計部門,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工作,以此來保證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建筑施工企業的穩步發展。
相較于傳統的建筑材料而言,綠色建筑材料并不會大量的浪費資源,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破壞,綠色建筑材料都是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整合與優化,不僅可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對可利用資源進行循環利用,更能有效地保護好健康的生態環境,所以愈發被建筑行業所重視,國家也在大力地推進綠色建筑材料的研發與利用,為建筑行業和國家的綠色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就以新型的綠色建筑材料乳膠漆為例來說,這種新型涂料工藝十分簡單,不僅無污染還能散發出陣陣清香,可有效地抑制墻體內的霉菌散發,加上其色彩的多樣性,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建筑的多樣化審美需求,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環保施工效果和各類工程質量美觀度,可見綠色建筑材料環保健康,是我國建筑行業當前所需運用的重要建筑施工材料。
從結構材料分析的角度來說,所運用的都是傳統的木材、鋼材與混凝土,但是這些材料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環境污染,加上各類工程復雜且工程量大,也會產生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但是通過運用綠色建筑材料,將竹子運用到各類工程之中,竹子生長周期短,可以被大量運用到工程中,其硬度大和材料堅韌的優勢,可作為各類工程施工的主要結構材料,被循環與環保地運用到工程建設之中。
工程部門還可以將工業廢渣進行二次利用,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將其組成新型的綠色建筑材料,將其運用到各類工程之中,以解決運用粘土磚所產生的破壞良田的問題,而是以綠色建筑材料進行對不良材料的替代,加強對各類工程綠色環保開展的保證,對于環保與建筑行業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功能材料也是新時代下衍生的新型綠色建筑材料,這種建筑材料功能性更強,不僅具有原有建筑材料的防水與防滲性能等,還具有的智能化運用的其他功能應用優勢,可有效地提高各類工程建筑的質量和工程效益。正如工程部門可以將各種新型的綠色建筑功能材料運用到其中,運用好納米材料、智能材料與超導材料、納米二氧化硅、納米氧化鋯、納米氧化鋁等建筑材料,提高對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循環利用效果,不斷地提高對環保的保護效果,也使工程的質量能得到高效地提升,使建筑行業能得到更好的綠色發展,有效地發揮出綠色建筑材料的實用價值。
當前,綠色建材與裝配式建筑的工業化已初見成效,但要使其更好地落地應用,更深入地開展科研與合作,推動行業的高品質發展,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的研究與實踐。其中陶瓷作為建筑材料中的一種,尤其是近年來國家提倡綠色建筑材料的大環境下,建筑材料就一直以其優良的抗污性備受關注。為符合綠色建筑材料的要求,陶瓷磚需具備良好的抗污能力,是建筑陶瓷所必備的條件,由于材料技術的迅速發展,工藝水平的提高,出現了許多新的防污工藝和新產品。其中將陶瓷磚應用于建筑施工中,通過在拋光磚體的表面上進行微小的孔洞的特殊處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污作用,從而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污能力。抗污的特性使得建筑材料的使用更方便、清潔,使得建筑材料在家居中的使用越來越普遍。
在建筑施工之前,建筑施工企業首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規劃,根據施工計劃開展綠色環保施工。首先,建筑施工企業需要明白綠色建筑施工的規劃和要求,樹立綠色環保的施工理念,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其次,在實際的施工之前,需要對建筑施工場地進行勘察和規劃,結合實際的要求進行布置,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資源。最后,建筑施工企業還需要求對相關的專業對施工方案進行討論,并且還需要對周圍的生態環境,衛生設置進行有效的保護,提前預見建筑施工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要想實現綠色建筑施工的要求,就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綠色建筑施工材料,既保證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同時也降低了對資源的消耗,滿足了綠色建筑的要求。如果建筑施工材料不滿足綠色要求,不僅會對人身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在選擇綠色施工材料的過程中,施工企業需要選擇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對綠色施工材料進行全面的檢測,保證施工材料無污染,并且符合國家對綠色建筑施工材料的要求。如使用空心磚,不僅保證了建筑的施工質量,同時也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降低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一定的固體廢棄物垃圾,如果對這些垃圾處理不當,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對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建筑施工企業在處理固體廢棄物垃圾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容器進行收集,每天定點清理,進行集中處理。可將這些固體廢棄物垃圾集中掩埋,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節能環保的要求。
首先,外墻保溫材料選擇過程中,也需滿足綠色環保要求。目前,綠色外墻保溫板材料主要是由粉煤灰與水泥制成,這種外墻保溫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同時也具有耐久性和環保型,廣泛地應用于綠色建筑外墻保溫施工當中。其次,要合理地安排施工設備的工作時間,特別是一些較大負荷的施工設備,避免長時間地運行,避免對資源造成嚴重的浪費。與此同時,還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維護保養制度,定期對施工設備進行維護保養,保證機械設備的工作效率,增加機械設備的使用年限,進而保證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后,需要施工企業加強用電管理。如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選擇能耗較低的用電設備(如節能燈具等),以此來降低電能的消耗。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及時關閉用電開關,避免對資源造成嚴重的浪費。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業還可以積極開展太陽能發電設備,來降低對電能的消耗,滿足綠色建筑的施工管理的要求。
目前,建筑主要是以鋼筋混凝土建筑為主,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到大量的鋼筋、水泥以及木材,還有一些高分子材料,為了滿足綠色建筑施工管理的要求,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加強對施工材料的管理,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首先,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做好施工人員的培訓,引導他們樹立節約資源的意識,并且加強施工中的監督和管理。其次,在使用施工材料的過程中,采用循環利用的方式,建立施工廢料回收管理體系,做好施工廢料的回收工作,避免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費,實現綠色建筑施工管理的要求。
首先,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對施工場地進行合理的規劃,特別是對臨時用地的規劃工作,在建設臨時用房時,要遵循集中建設的要求,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對臨時建筑用房進行合理的規劃,最大限度地減少占地面積。其次,在基坑施工過程中,最好在基坑周圍設置施工管理平臺,避免過多地占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最后,對施工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對施工材料進行集中管理,避免出現施工材料隨意占道的情況,提高對施工現場的管理質量。
綠色建筑材料是促進我國健康可持續發展所需研發利用的重要材料,相關的工程部門或材料研發企業等,都應認識到綠色建筑材料后期發展的廣闊前景,高度重視對綠色建筑材料的合理運用,將其合理地運用到工程或陶瓷磚等各個行業的施工中,并對其進行施工應用的嚴格管理,選拔高素質與高能力的施工人員和施工管理人員,使施工人員能熟練地掌握各種綠色建筑材料的優勢,將其高效地運用到施工過程之中,并使施工管理人員對綠色建筑材料施工應高效管理,保障綠色建筑材料真正發揮節能環保的價值,不斷地提高其對綠色建筑材料的施工管理與應用效果。這樣可有效避免施工管理人員沒有做好綠色建筑材料管理工作。同時,各個企業的高層領導者,都需對基層員工的教育培訓,使其都能樹立正確的綠色施工的理念,使其能朝著綠色發展的方向,進行對綠色建筑材料的深度研發,使其能研發出各種符合時代發展所需的各種綠色建筑材料,也使各個企業都能將現有的綠色建筑材料合理地運用到施工中,全面地提高工程綠色建筑施工的效果,也使其他的行業都能通過對綠色建筑材料的運用,得到綠色與健康地發展,使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能符合國家對綠色行業發展的要求。綠色建筑材料的市場潛力巨大,保護好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重要方向。相關的部門應積極拓展綠色建筑材料的應用領域,不斷地提高其綜合利用的效果,使其不僅能被運用到建筑行業之中,也能被高效地運用到其他領域之中。
總而言之,做好建筑綠色材料施工管理工作,可保障其在各領域的運用價值。相關政府部門與企業部門,都需正確與深刻地認識到應用好和發展綠色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將綠色建筑材料合理地運用到各領域中,委派專業的施工管理人員進行材料應用管理,發揮出綠色建筑材料的實效,不斷地提高對現有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利用效率,并有效地提高對環境的保護效果,從而使社會、環境與經濟三者能真正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