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勝 吳鳳英
(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肇慶檢測院 肇慶 526000)
肇慶市高新區是新開發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區,近年來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進駐園區。近年來高新區的特種設備數量逐年增加,全區在用特種設備總數在2019年已達到了5 140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為了對在用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性能進行調查摸底,進一步加強安全監察力度和質量,在2019年開展了在用特種設備監督抽查檢驗工作。由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承擔本次抽查工作,并有針對性地制訂了監督抽查方案與細則,對全區范圍內的電梯、起重機械、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六大類特種設備進行一定比例的抽查檢驗。通過監督抽查的特殊檢查方式可以提前發現問題,并且有效地排除潛在的安全隱患[1]。
1)抽查類別:在用電梯、起重機械、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六大類特種設備。
2)抽查數量:電梯37臺、起重機械46臺、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21臺、鍋爐2臺、壓力容器59臺、壓力管道7條。抽查各類特種設備的分類數量統計如圖1所示。

圖1 監督抽查類別分類數量統計
3)主要抽查場所:
(1)公眾聚集場所使用的特種設備,即車站、醫院、商場、酒店、大型住宅小區、學校、幼兒園等場所使用的特種設備;
(2)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特種設備;
(3)有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有毒介質)的化工企業的特種設備;
(4)投訴較多的特種設備。
結合國內其他地區的特種設備監督抽查情況和寶貴經驗,通過抽查的方式能夠提前發現設備潛在安全隱患,提高設備的本質安全,最終起到預防事故和減少事故發生率的積極作用[2]。為此,筆者將本次監督抽查發現的多項問題和安全隱患按照不同的設備類別進行分類統計和分析。
●2.1.1 發現問題統計
本次監督抽查涉及乘客電梯、載貨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等4個品種共37臺,共發現20臺電梯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不符合率為54%。客梯和貨梯主要存在問題為電梯使用資料不齊全、緊急報警及緊急照明失效、層門自閉力不足等。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主要存在問題為停止標識不符合要求、阻擋裝置不符合要求、圍裙板間隙超標、梳齒板損壞等。電梯抽查發現問題的分類統計如圖2所示。

圖2 電梯抽查發現問題分類統計
●2.1.2 原因與風險分析
電梯抽查發現的問題究其成因可以歸結為3類:安全保護裝置缺失或失效、電梯保養質量不足、電梯使用資料不齊全等。對于以上問題的原因分析及風險分析見表1。

表1 電梯抽查存在問題原因與風險分析
●2.2.1 發現問題統計
在本次監督抽查過程中,共發現7臺起重機械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在46臺總量中占15%。抽查發現使用單位對設備的維護不當、維修不及時,造成起重機部分安全保護裝置失效、設備帶病運行等不良現象。問題具體表現為失壓保護失效、防碰撞保護失效、行程限位器保護失效等,另外發現有1臺起重機被使用單位非法改造,并改變了原有的使用用途,屬于本次抽查發現的重大問題。本次起重機械抽查發現問題分類統計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起重機械抽查發現問題分類統計
●2.2.2 原因與風險分析
起重機械抽查發現的問題可以歸因為日常維護質量不足、非法改造起重機等2個范疇。對于以上問題的原因分析及風險分析見表2。

表2 起重機械抽查存在問題原因與風險分析
●2.3.1 發現問題統計
在本次監督抽查過程中,共發現5臺車輛存在問題,在21臺總量中占23.8%。大部分的車輛(76.2%)沒有發現安全隱患,數據表明目前高新區在用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的整體安全狀況還是比較良好的。廠車類抽查發現問題的統計如圖4所示。

圖4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抽查發現問題統計
●2.3.2 原因與風險分析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抽查發現的問題其原因主要包括車輛日常維護不足、關鍵零件存在缺陷、違規使用車輛等。如上問題的原因與風險分析見表3。

表3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抽查存在問題原因與風險分析
●2.4.1 發現問題統計
本次抽查了蒸汽鍋爐和有機熱載體爐各1臺,發現存在安全管理意識差的問題,其中1個單位的鍋爐在上次定期檢驗時發現了需要整改的不符合項目,使用單位在按要求整改合格并取得合格檢驗報告后,又擅自恢復了整改前的隱患狀況,導致該安全隱患依然存在。鍋爐抽查發現問題的統計情況見表4。

表4 鍋爐監督抽查結果不符合項目統計
●2.4.2 原因與風險分析
使用單位在鍋爐的安全使用管理上仍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且安全意識薄弱,沒有嚴格按照《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要求填寫鍋爐房記錄;加裝結構不合理的熱水回收裝置存在爆炸的嚴重安全隱患;鍋爐燃燒器點火程序的吹掃時間不符合要求,入風口接入了生產廢氣等。
●2.5.1 發現問題統計
本次共對9個單位59臺壓力容器進行了監督抽查,共發現20臺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問題項目多集中在使用管理以及安全附件的維護檢查。壓力容器抽查發現問題的分類統計情況見表5和圖5。

表5 壓力容器監督抽查結果不符合項目統計

圖5 壓力容器抽查發現問題分類統計
●2.5.2 原因與風險分析
使用單位對壓力容器的安全使用管理、定期自行檢查以及安全附件的維護檢查工作不夠重視,不熟悉《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的要求,沒有按要求做好安全檢查記錄或記錄不完善;沒有做好安全附件的維護檢驗工作,導致安全附件超期使用(安全閥壓力表共發現16項,占比達27.1%);5臺沒有按要求進行年度檢查。
●2.6.1 發現問題統計
本次共對6個單位7條壓力管道(6 145 m)進行了監督抽查,共發現5條管道安全附件不符合要求、管道標識不符合要求的問題。壓力管道抽查發現問題統計情況見表6。

表6 壓力管道監督抽查結果不符合項目統計
●2.6.2 原因與風險分析
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意識薄弱,沒有做好安全附件的定期維護檢查工作,導致安全附件超期使用。
●3.1.1 發現問題
監督抽查時發現1臺起重機被人為地去功能化改造,已不屬于特種設備。該起重機械的品種為電動葫蘆橋式起重機,安裝在企業的加工車間內,在2年前完成了監督檢驗,型號為LH5t-8A3,額定起重量為5 t,跨度為8 m,工作級別為A3,原設計的起升機構為一個5 t的電動葫蘆。檢驗員在現場發現,該起重機械已經被拆除了起升機構(電動葫蘆、鋼絲繩、吊勾等),小車被完全拆除,只剩下大車運行功能,失去了原有起升重物的基本功能。使用單位還在原起重機械的主梁下端,焊接了1套繁雜的工裝夾具,該夾具自帶有1個液壓升降油缸,并在下端安裝有夾頭。經改造后,該起重機械已經變成一個專用的工業機器,用于裝夾一些特殊形狀的零件。該起重機械經非法改造后的現狀見圖6和圖7。

圖6 起重機械被改造為專用工業機器

圖7 起重機械被拆除起升機構并焊接了工裝夾具機架
●3.1.2 原因分析
本次案例屬于非法改造行為。該起重機械的主要受力結構件(如主梁),已經遭到改裝和二次焊接,其結構形狀和受力狀況也完全改變。此外,起重機械的起升機構喪失和改變原有的用途,也導致該起重機械的主要配置、原性能參數、技術指標等與原設計和出廠資料不符。經核實,實施本次改造的廠家并非起重機械制造企業,同時也不具備對起重機械安裝、改造的能力和資質。因此改造的整體行為是不合法的。
通過現場調查了解情況,使用單位為了實現加工和裝夾特殊零件的生產需要,形成了將在用起重機械改造為工業機器的決定。并由某專業的改造廠家對起重機械進行了所謂的改造升級。改裝后的起重機械已經喪失了原有的起升重物功能,只能用工裝夾具來裝夾和加工零件。經查實,實施改造的廠家甚至沒有起重機械的制造和安裝資質,屬于非法改造起重機械的行為。使用單位的法律和安全意識淡薄是本次案例的主要原因,企業擅自對特種設備進行非法改造,單方面地追求經濟利益,而無視設備的安全性能。經過非法改造后的設備有著明顯的安全隱患。
●3.1.3 風險分析
該起重機械被改造成一種專用的工業機器后,原有的起重機已被去功能化,已不屬于特種設備,但如果使用單位繼續使用該機器,也會存在很多潛在的安全隱患。
1)改變原設備的使用用途帶來的風險。起重機械同其他工業產品一樣,需要遵守產品設計和使用范圍才能保障其安全性能。在本案例中,該起重機械已經徹底喪失了原有的起重功能,不可避免會帶來不可預測的使用性能、受力狀況的改變,原有的起重機械無法勝任新的使用工況,甚至也無法保證設備使用的安全性。加裝上去的工裝夾具未經檢驗和驗證,該裝置本身也有可能帶有設計缺陷和防護缺失,無法保證對操作人員的安全保護,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安全隱患。
2)主要受力結構件受損帶來的安全隱患。起重機械原有的主要受力結構件將會被損害,并帶來以下幾點安全隱患:首先,主梁的負荷被加大了,新裝上的夾具裝置帶有液壓缸、液壓泵站、管路、機架等諸多零部件,較原有的小車及起升機構的重量有明顯增加。而且液壓缸在作業時對主梁的反作用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零部件重量和反作用力的組合會超出主梁的設計負荷。其次,改造過程中主梁被焊接上了新的夾具機架,焊接和加工的過程產生的熱應力會引起金屬結構的內應力不均衡,從而削弱了主梁的力學性能和機械強度。加之新裝上去的工裝夾具的力學原理較原有的吊勾更為繁雜,其作業的工作頻率也要高于原設計。這些不利因素都會影響起重機械主要受力結構件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
3)缺乏必要的安全保護裝置。起重機械在設計、生產、安裝、檢驗等環節均有嚴格的規范約束,以保證其安全使用。尤其是必須配置的安全保護裝置,是保證安全生產的必要保障。在本案例中,該起重機械的起升機構被改造成工裝夾具,原有的安全保護裝置也被拆除和失效。例如起重量限制裝置、起升上限裝置等。實施改造的單位不具備應有的資質,缺乏改造起重機械的能力和經驗,新安裝上去的工裝夾具沒有配置必要的安全保護裝置,設備改造后未經法定檢驗就直接投入生產和使用,對設備和操作人員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3.1.4 防范措施
本案例中使用單位缺乏法律常識以及安全責任心淡薄是主要的成因,鑒于該起重機已被非法改造并且不符合特種設備定義的事實,在檢驗員的要求下,使用單位向當地監察部門申請注銷了使用登記證,此后也不再作為特種設備納入監管范圍。本次事件也引起了安全監察機構和檢驗機構的重視和反思。特種設備監察機構應加大對在用設備的安全巡查力度,加大對使用單位的法律和安全責任的宣傳工作,提高使用單位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做到不違法不妄為,做到不使用違法、不合格的特種設備[5]。檢驗機構也有義務做到認真細致的檢查和驗證,在檢驗環節大力排查安全隱患,通過共同努力營造特種設備安全運行的良好環境。
●3.2.1 發現問題
蒸汽管道參數見表7。

表7 蒸汽管道參數
檢驗人員到現場抽查時發現以下缺陷:彎頭與直管有挖補;彎頭與直管有穿孔泄漏現象;保溫層破損。現場抽查發現問題及缺陷情況見圖8。

圖8 彎頭及管道的缺陷情況
●3.2.2 原因分析
現場可見管道彎頭和直管部位有挖補現象,且管道穿過樓層周圍有明顯的潮濕痕跡,說明有水或其他液體由上至下滲到管道,保溫棉材料被水或其他液體浸泡后,會在金屬管道外表面發生電化學腐蝕,造成以外腐蝕為主的損傷、失效模式。
●3.2.3 風險分析
由于發現有彎頭與直管有挖補和彎頭與直管有穿孔泄漏現象,使用單位采用挖補的處理方式不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且焊接質量也得不到保證,存在相當嚴重的安全隱患,在使用過程中隨時會發生第二次破裂和泄漏,如果剛好有人在附近會造成嚴重燙傷,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后果相當嚴重。
●3.2.4 防范措施
對彎頭及有挖補的直管部位進行更換,更換后除銹,噴涂專業的高溫底漆和面漆,根據管線溫度選擇密度較高的巖棉,分層錯縫安裝,用鐵絲或鋼帶(有條件可以用不銹鋼絲或不銹鋼帶)緊固,保護層用帶防腐層的鐵板或鍍鋅板或不銹鋼板,有效的措施防止雨水等液體滲入保溫層;另外要加強運行檢查及定期檢驗,重點檢查管道絕熱層有無破損、脫落等情況;從制度上防止雨水等液體滲入保溫層。這樣才能保障其正常、安全、經濟運行。
通過本次在用特種設備監督抽查工作,發現了若干問題,經過使用單位的整改和抽查檢驗人員的現場確認,全部的安全隱患均得以排除。尤其是電梯抽查環節,針對公共聚集場所和投訴較多的住宅小區電梯的檢查,及早發現了大量安全隱患并及時排除了安全風險,保障了廣大群眾的安全出行,從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實用效果,也為安全監察部門進一步提高在用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管質量提供了技術依據和決策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