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泰州市姜堰區溱潼第二中學致力于“自·互·導”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在“自·互·導”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形成素養所需要的必備知識,還要能批判性地通過搜集各種信息,對其加以整合并創造知識,從而解決生活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該課堂教學模式不僅關注學生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提升,更聚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實踐應用能力、探究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自·互·導”課堂;教學模式;課堂轉型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正在全力推進,泰州市姜堰區溱潼第二中學一直致力于“自·互·導”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在以人為本、素養立意的新課標導向下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優化,迎來新的轉型。本文將具體闡述在新時代的政策背景下,“自·互·導”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實現的三個轉向。
一、課堂組織:在關注“三學”中融入“三會”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注重學生的自學、同伴的互學和教師的導學。通過自學主動構建知識體系,互學完善知識體系,導學深化知識體系,從而實現知識體系的邏輯化、系統化和交互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數學核心素養表述為“三會”,旨在讓學生通過數學眼光更加理性地認識現實世界,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對當下“自·互·導”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創設足夠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深度體驗中感悟現實世界中的數學知識,通過自學主動建構這些知識的現實背景,理解自然現象背后的數學原理,從而養成發現和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現象的意識與習慣。其次,要多制造課堂上思維碰撞的機會,讓學生通過互學建立合作小組并就問題展開討論,在對話交流、思路互補中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互動形式,學生在相互審視與自我審視中不斷發展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與批判性,逐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理性精神,養成重論據、講道理、有條理的良好思維品質。最后,要幫助、引導學生對自身想法進行精準而簡約的表達,讓學生在導學中經歷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等自我表達的環節,形成良好的數學語言表征能力,發展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解決問題、進行科學判斷與合理決策的能力。核心素養中的“三會”與“自·互·導”課堂中的“三學”融合為一個整體,互為支撐,互有交叉。
二、學習過程:從低階思維轉向高階思維
“自·互·導”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更應關注思維,特別要關注學生高階思維的提升與發展。高階思維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跨學科、跨知識領域,能對思維進行評價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創新力、問題解決力、決策力和批判力的核心。《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到,核心素養在初中階段表現為“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事實上這些素養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都指向高階思維。由此看來,在“自·互·導”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抽象思維幫助其認清數學學習的本質,以此探索現實世界中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與重要規律;多運用歸納、演繹等數學推理方式發展學生從事實與命題出發,依據規則推理出其他命題與結論的能力;多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在決策時運用數學知識尋求最優方案,發展學生的模型觀念與應用意識。
當然,思維本身并沒有優劣之分,研究高階思維并不意味著我們排斥低階思維,低階思維是通向高階思維的基礎,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低階思維轉向高階思維,從而實現思維的進階。在“自·互·導”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進階。例如,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讓學生們來一場頭腦風暴,學生不僅能貢獻自己的智慧,還能激發其他小組成員的靈感,如此一來,小組成員在單位時間里產生的觀點數量和角度會越來越多,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靈活性自然也就得到提高。再如,可以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數學辯論賽,小組在陳述觀點并得出結論的過程中,為了讓對方辯友信服并贊同自己的觀點,必須事先提供充足的證據,這就需要他們事先進行系統、整體的組織與梳理。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后,無論是哪一方的學生都會有所收獲,在碰撞與交流中學生的思維也會逐步由低階向高階邁進。
三、課堂評價:從僅關注分數轉向全面發展
從課堂教學系統的完整性來看,課堂評價改革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這直接關系到評價導向下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要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在“自·互·導”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力求將課堂評價從僅關注分數轉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就評價的主體而言,我們努力實現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學生通過自評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和初步成效,通過互評了解所處合作小組的整體氛圍和學習進展,通過師評厘清課堂主體及目標間的交互關系。評價理應在有效反饋學生學習狀態的同時實現其調控功能,在對評價結果的合理分析中促進學生改進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及在評價中有效反思的能力。
就評價方式而言,我們更注重課堂評價的激勵性。這里所說的激勵評價既包括對優秀學生的個體激勵,也包括對比拼小組的集體激勵。比如,在比拼中獲得周冠軍的小組可以自主選做課外作業,讓學生擁有一次自主選擇的權利;在比拼中獲得月度冠軍的小組,學校會通過集體拍照展示的形式在全校范圍內進行表揚,讓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愉悅感;而在比拼中獲得期中冠軍的小組學校會專門為其舉行儀式,獲勝小組全體成員登臺領獎,接受全體師生的掌聲祝賀。另外,優勝小組的小組長還會代表全組發表獲獎感言,介紹他們的學習經驗,與全校學生相互激勵、共同進步。事實證明,這些激勵手段的實施讓每一個學生都懷有美好的期待,給予了他們快樂向上的力量,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獲得尊重的滿足,形成了師生共進、教學相長的良性發展局面。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自·互·導”數學課堂實踐必將更好地適應核心素養的改革取向,深入推進育人方式、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和資源配置方式的深度變革,將課堂教學的重心轉移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高階思維的能力上來,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達到學科育人的理想目標。
[本文系2021年度泰州市第十三期教研重點立項課題“指向高階思維的‘自·互·導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編號:tjyzd2021-003)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聚焦核心素養 指向學生發展——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基礎教育課程,2022(10):12-18.
[2]楊曉,毛秀榮.高階思維的內涵、生成與評價[J].教學與管理,2020(30):22-25.
徐友勇?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溱潼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