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曼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我們做好新時代宣傳文化工作、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全省宣傳出版主陣地、主力軍、主渠道,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政治任務,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牢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堅持聚焦主業,守正創新,在新時代為湖北文化強省建設貢獻出版力量。”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國斌說。
調整結構做優總量
黃國斌認為,當務之急是調整結構做優總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出版集團綜合實力大幅提升,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規模、獲獎圖書數量等指標上了一個大臺階,但與省委省政府的期望相比,與行業頭部企業相比,發展上還存在一定差距。發展不足,是當前出版集團面臨的最大課題。黃國斌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實現爭先進位的發展目標,不能盲目采取鋪攤子、上規模、發展非主業的方式,更不能為了超指標、沖業績,就想著如何打造“賬面財富”、刷新“表上數據”。
必須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正確處理產業發展的速度與質量、規模與效益的關系,將工作重點由片面追求量的擴張轉移到調結構、促轉型、抓創新、提質量上來,在發展方式上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資源型向科技型轉變,依托產業布局的優化、新型業態的拓展、科技含量的提升、體制機制的創新,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始終沿著高質量發展軌道比學趕超、勇爭一流。
深耕出版提升質量
“多出名作、多育名家、多創名品是出版集團的初心使命,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上,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兩個效益相統一,將‘為人民謀幸福落實到‘為人民出好書上。”黃國斌說,提升出版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用力。
堅持正確導向。在廣大干部職工中不斷深化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形成對讀者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的境界和追求,在出版實踐中自覺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決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嚴把政治方向關、輿論導向關、價值取向關,始終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緊扣主題主線。把闡釋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讀物出版作為重中之重,加緊策劃推出一批重大出版項目、重點主題圖書、重要期刊專欄,做好有關黨的創新理論的文獻精編、權威讀本、學術專著、通俗讀物等展示展銷,著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切實履行好出版國企的職責和使命。
提升文化供給。堅持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出版思路,深入推進出版供給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完善主業扶持機制,聚集高端作者資源,提升原創生產能力,優化出版產品結構,特別是要深挖自身特色資源優勢,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努力打造一批千萬級乃至億元級碼洋的核心產品線,力爭走在全國細分市場前列,做到市場青睞、讀者喜愛、專家好評。
拓展文化交流。進一步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積極參與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策劃一批具有湖北特色、中國風格、國際影響的外向型出版物,擴大與海外主流出版文化機構的交流合作,提升版權貿易的規模和質量,努力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湖北故事。
服務教育拓展增量
黃國斌介紹,傳播新知、傳承文明、服務教育、培育新人是出版集團的光榮職責,立足出版、植耕教育,堅決扛起“課前到書”政治責任,構建編緝、印刷、發行、物資供應、媒體服務體系,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優質教材和教育圖書。
在此基礎上,出版集團順應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不斷創新服務教育的理念、途徑和模式,以加強統籌為前提,健全教育服務工作領導協調機制;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破解教育事業發展痛點;以內容創新為支撐,提升優質產品供給能力;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激發人才隊伍活力;以產品線建設為核心,擦亮長江傳媒服務品牌;以數字化轉型為重點,創新教育服務運營模式;以融合發展為牽引,筑強教育服務產業矩陣;以教育主題宣傳為抓手,營造支持教育出版發展氛圍,努力打造“出版+大教育”服務生態圈,實現由單純做教育出版產品向做教育全程服務的戰略轉型,為“加快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進程”助力賦能,為湖北“教育強省”建設添磚加瓦。
融合創新抓好變量
當前,受眾閱讀模式已經實現了由“翻閱時代(紙質媒體)”到“點擊時代(電腦媒體)”再到“觸摸時代(移動媒體)”的三次跨越,面對新媒體新技術新應用不斷迭代升級的這個最大變量,出版集團如何加快推進傳統出版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實現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升級?黃國斌開出了幾味“藥方”。
做好頂層設計。進一步厘清數字化融合發展的總體目標、發展路徑和具體任務,構建適應數字化轉型的組織架構和體制機制,打造相對成型的數字出版產品線和產業鏈,探索清晰的數字化盈利模式和運營模式。
強化資源整合。推動內部傳統出版單位與數字出版單位深度融合,整合“知識”、“數據”、“信息”等新生產要素,加強內容資源庫、數字資產管理平臺等數字化基礎建設,從標準研制、裝備配置、資源挖掘、產品開發、平臺搭建、服務創新等多方面推進轉型升級。
創新運營模式。充分發揮出版為內容源頭的產業鏈區位優勢,從傳統的編、印、發、供、媒的線性產業鏈,升級為包括平臺、內容、場景、數據和用戶的產業矩陣,構建包括紙質書、音視頻、4D媒體、虛擬現實、萬物互聯等多元化的內容呈現形式,成為貫穿“紙、網、端、屏”等多種媒介終端的內容集成供應商。
探索投資興業。加快推進面向新媒體的投融資平臺建設,瞄準發展潛力很大、成長勢頭良好、科技含量較高、盈利模式成熟、市場前景廣闊的新媒體企業與數字化轉型項目,穩慎開展股權投資和戰略并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
轉換機制激發能量
黃國斌還說,出版集團轉企改制與主業上市步伐較快,發展中不可避免地積累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下一步,需要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集團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強大能量。
進一步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與市場化接軌的勞動用工和分配制度,突出業績導向,推動薪酬分配向貢獻突出人員傾斜,適當拉開同職級干部員工的薪酬水平差距,避免吃新的大鍋飯。進一步優化業績考核體系。根據不同子公司發展階段、業態特點與功能定位,建立科學的經營業績分類評價體系,做到目標個性化、指標個性化、考核個性化,強化營收利潤率、凈現金流、凈資產報酬率、不良資產率等指標的考核,引導子公司更加注重經營質量。進一步嚴格考核獎懲兌現。形成“重業績、講回報、強激勵、硬約束”的業績考核機制,實現考核結果與收入分配、職務任免相掛鉤,發揮好考核指揮棒的作用。進一步引入長期激勵機制。在市場競爭性強的投資業務中積極探索經營責任人的“跟投”機制、對外合作項目上的“對賭”機制,探索運用股權、期權、分紅權等方式,給經營骨干和關鍵人才套上長效激勵的“金手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