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陽煜
上一屆世界杯時,一位足球評論員說:“我去過摩洛哥,那里的足球很純粹。”
本屆世界杯,見證了三星阿根廷和球王梅西的輝煌時刻,但最耀眼的黑馬,當屬獲得第四名的北非雄獅摩洛哥隊。之前,非洲只有塞內加爾、喀麥隆、加納3支球隊闖入過世界杯八強。而摩洛哥這次,先以2勝1平的不敗戰績小組頭名出線,又在淘汰賽階段連克西班牙、葡萄牙,與法國會師半決賽才落于下風。
過去,摩洛哥以經典影片《北非諜影》和旅游名城卡薩布蘭卡,為世人所知。二戰期間,由于歐洲戰火擴散極快,許多人都想逃往美國,他們需要過境摩洛哥,從這里拿到簽證后前往附近葡萄牙的里斯本,才能抵達美利堅大陸。當時尚未被法國維希政權完全控制的卡薩布蘭卡,是歐洲人流亡北美最重要的中轉站之一。
正是得益于這樣毗鄰歐陸的地理位置,時至今日,摩洛哥的足球體系發展極為西化。在摩洛哥隊參加本屆世界杯的26人“大名單”里,旅歐球員達到了20位—這匹最大黑馬的橫空出世,背后有著相當一批在象征著足球最先進潮流的歐洲聯賽奮戰的優秀球員的支撐。
踢球是我的夢想,也是家人的犧牲,我每天為他們而戰。
摩洛哥足球快速崛起為非洲大陸的佼佼者,離不開該國足協在2014年發起的“天才回家計劃”。作為一個典型的移民輸出國,摩洛哥在歐洲約有500萬僑民,他們廣泛分布于法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國。另一項數據足以說明“天才回家計劃”對摩洛哥足球的提升:上屆俄羅斯世界杯,摩洛哥隊中有17人出生在海外;這在本屆世界杯上降到14人,但仍是32支正賽球隊中比例最高的,就連他們的主教練,也是在法國出生的。
在摩洛哥這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有人評價說,足球相當于其第二宗教。摩洛哥一代代國王對足球運動鼎力支持,打造了足以向歐洲發達國家看齊的青訓體系。摩洛哥的國歌曾經沒有歌詞,該國在1970年首次參加墨西哥世界杯時,為了讓隊員們在奏國歌時不輸氣勢,當時的國王哈桑二世下令給國歌填詞。這也讓后來無數的摩洛哥國民一唱起國歌,就會想起世界杯。
摩洛哥的足球很純粹,球員的夢想也很樸實。在戰勝比利時的一場小組賽結束后,摩洛哥隊內的后防鐵閘、上述移民球員的代表阿什拉夫,沖向了看臺,親吻他的母親。這一幕成為了次日許多媒體的頭條配圖。
在西班牙出生的阿什拉夫,小時候家庭貧困,是母親干清潔工和父親擺地攤供他踢足球的。聽聽這位效力于世界頂級俱樂部巴黎圣日耳曼、身價已達6500萬歐元的年輕人在賽后是怎么說的吧:“我媽媽為別人打掃房子,我父親是一個街頭小販。踢足球是我的夢想,也是家人的犧牲,我每天都為他們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