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明華

那是2018年5月,當時互聯網經濟對傳統商業的沖擊越來越強烈。在互聯網背景下,營造最優最好的購物環境是本市發布的《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 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所明確的三大核心任務之一。為此,我就“加快營造最優最好的購物環境”展開調研。
2018年7—8月,我和團隊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專題調研,與星巴克中國、淮海集團等企業進行了深入交流。在多次溝通后,我們發現“購物景點化”是未來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南京路的星巴克臻選工坊與淮海路的Gentle Monster(眼鏡品牌,以下簡稱GM)都通過跨界融合,營造沉浸式消費體驗,呈現出明顯的“購物景點化”特征,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然而,無論是星巴克臻選工坊還是GM,當初在項目審批和推進過程中都遇到了不少挑戰。雖然在各委辦局通力合作下,最終這兩個項目都得以成功落地,但過程均較為艱辛。
因此,我建議參考美國對星巴克首個臻選工坊的處理過程,對商業創新采用備案制做法,即對此類創新項目,不在事前審批環節層層設卡,而是與業內專業人士討論并明確關鍵風險防范點(即有關部門檢查要點),然后在事中加強關鍵點的檢查,并在出現問題時,提高事后懲罰力度,從而令行業和企業在謀求創新的同時,也積極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共同承擔創新壓力。同時,我建議借鑒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模式,采用“非禁即入”的判斷規則,最大限度地支持新業態的發展。在現有“一網通辦”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輔以負面清單機制、多方聯席委員會機制、慣例法決策與執行機制等諸多創新機制,以應對未來開放多元的商業創新,建立自我迭代、可持續完善的營商環境,有助于上海更好地接納新興業態發展,為打響“上海購物”品牌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