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銀淑
十年的履職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人大代表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份責任,需要傾心投入、艱辛付出。從歷屆代表履職經驗的傳承和自己多年來履職的歷練,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我始終認為,只要安排好時間,履職和自己的工作完全可以實現相互賦能:把履行代表職責與自己從事的工作和關注的領域結合起來,真實地反映民情民意,適時提出意見和建議是最好的履職;反過來,代表履職需要的系統思維、全局思維和調研方式方法又對本職工作有所助益。
多年的涉農基層工作經驗讓我對“三農”有深入的了解,也有特殊的感情。圍繞“鄉村振興”,我提出多件代表建議,均被采納。法律和經濟的專業背景又讓我在看待問題時有了相對專業的視角。2020年時,我建議鄉村振興應立法先行,次年被采納,列入市人大常委會立法項目。《上海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已于2022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工作者后,我參加過多次長三角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協同立法調研,不僅分享了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以社保卡為載體,率先實現“同城待遇”的先行經驗,還對如何進一步探索便民的最大可能性提出立法建議,得到了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值得高興的是,2022年9月下旬,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同步審議通過的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規定明確鼓勵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開展先行先試。既為“一卡通”的應用領域“拓荒”,也為我們相關政策的制定“排險”。立法相當于給示范區的探索背書,讓我們更加有信心排除障礙、跨前探索。
在市人大常委會探索非駐會委員工作機制后,我榮幸地成為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委員,擁有了更多“接地氣”的調研機會。從立法調研到執法檢查,一次次基層走訪、一場場懇切座談,我在專業領域“鉆”得更深的同時,履職目標也日漸清晰。通過深度參與重點立法監督項目,拓寬了履職的渠道。隨著履職舞臺更加寬廣,參與常委會工作更加深入,我能夠更加全面系統地看待和思考問題,履職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參加相關的立法審議和工作監督也更精準有效、更有底氣了。在一次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關于本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生活富裕情況的報告時,我的發言直面問題——上海大量遠郊純農地區,“三低”現象(即村級資產低、村級收入低、農民收入低)依然突出,并對于如何避免“窮村更窮”問題提出了相應建議。最終,我的建議被采納。
隨著對常委會立法監督工作的深入參與,個人思考的問題也逐步跳出專業范疇,“履職寬度”也不斷拓展,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密切關注群眾的所思所想,跟蹤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沉下身去聽民聲、匯民意。針對老百姓反映的瑣碎事情做好整理、分類工作,對所掌握的情況進行深入的觀察、分析和思考,力爭看深一些、看透一些。比如通過參加執法檢查等活動,充分收集和反映來自群眾的呼聲和真實需求,不僅可以推動民生和社會領域的立法監督工作更好回應群眾關切,還可以對一些帶有共性、普遍性的問題提出議案和建議,從法律、政策層面推動問題解決。
回顧十年履職實踐,我對“人大代表”這個稱呼背后承載的豐富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我們根植于人民,人民是代表履職的智慧源和動力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新征程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許多“新需求”。作為代表、委員和“一體化”工作者,應當有新作為!我會一如既往地努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