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建敏

“社區衛生服務站不能直接拉卡”“去社區服務站看病配藥至少要往返兩次,實在太折騰了”……到滬東新村街道工作后,多次聽到居民反映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問題,這引起了我的關注。
2016年起,我到滬東新村街道任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轄區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人口超12萬,鄰近的浦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人口近20萬,兩個中心下設的社區服務站覆蓋的服務人口中,30%以上都是60歲以上老年人。對于老年人來說,便捷性很重要,雖然去社區服務站配藥距離近了,但往往因為沒有醫保線而需要往返數次,依然很不方便。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立即展開調研,發現有3個社區服務站沒有醫保線聯網。其中,滬東新村街道博二社區衛生服務站、東波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服務周邊1.2萬、1.6萬居民,60歲以上老人占比均超過30%。2017年建成投用的浦興路街道雙橋社區衛生服務站輻射周邊3萬居民,但因沒有醫保線,日均服務量不足10人次。
我把這個問題帶到了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現場,正式提出《關于提請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醫保聯網的申請》的建議。市醫保辦第一時間與我溝通,經實地調研后,緊抓快辦解決了滬東新村街道及浦興路街道沒有醫保線聯網的問題。
居民們的熱烈反響讓我感到,只有深入群眾,才能了解居民在想什么,才能幫在點子上。人大代表就是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帶到會場,讓“百姓盼的”和“黨和政府干的”緊密對接、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