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玉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為此,我園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加強家園合作,建立家園同伴關系,構筑共育互動平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的出發點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但是,教師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家園共育工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許多幼兒由祖輩家長隔代教育,祖輩素質參差不齊,年輕家長“缺位”,給幼兒的成長帶來了負面影響;不少家長在家園工作中一直處于被動合作的狀態,往往停留在觀摩活動、提供資源等表面工作上,不能積極參與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影響了家園共育的有效推進;一些教師沒有真正意識到家園合作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家園共育工作表面化,缺乏科學的家園共育策略、經驗,致使共育形式效能低下。
我園分發專題調查問卷,了解家長對家園共育這一模式的認同感。調查發現,多數家長認同家園共育這一模式。在此基礎上,我園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園地、家長會、班級群等途徑,向家長宣傳家園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積極性。我園分別成立了園級、年級、班級家長委員會,其中,年級家長委員會由12 位家長代表組成,班級家長委員會由班級中5~6 位家長代表組成,其職責為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管理,共同為提高保教質量出謀劃策。例如,為確保幼兒安全,我園要求各班嚴格執行憑卡接送制。可是,一些家長對此表示不解。為此,我園建立了由家長組成的安保隊伍,協助學校做好幼兒出入園安全管理。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家長積極參與,和幼兒一起動手,創設班級環境。我園還組織家長到幼兒園做義工,讓家長親身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體驗幼兒的一日生活,了解幼兒園教育教學情況,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幼兒園工作。
為了更有效地做好家園共育工作,我園結合園所實際,開展“家長助教”活動,邀請全園家長(包括幼兒父母、祖輩家長、代理家長等),參與幼兒園活動組織,如游戲活動、集體活動、社區活動、生活活動、實踐活動、主題教育活動等,形成具有園所特色的家園共育課程,提高家園合作的實效性。我園還通過各種有效途徑,了解家長技能、特長等方面的優勢,建立“家長助教”資源庫,邀請他們走進幼兒園,開展各類教育活動。例如,我園邀請當消防員的家長來園舉辦消防安全講座,邀請有種植經驗的爺爺奶奶來園指導種植活動,邀請做護士的家長來園講解健康護理知識等。家長資源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被引入幼兒教育,家長不同的職業背景、成功的育兒經驗、鮮明的個性特征,是幼兒園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