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維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范蠡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在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常態化發展背景下,國家為大眾創業提供了眾多政策上的支持。大學生作為新生態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需要發揮大學生的才能、學識、修養等,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美麗中國的責任。高校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教育陣地,承擔著教育人才、培育人才的使命,所以高校應結合國家建設需要,積極推進雙創教育,加強學校教育資源建設,解決好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更新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個人能力與社會需求相契合。
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育的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幫助有創業需求和想法的學生系統地掌握創業課程知識,在創新創業課程學習和實踐中,將所學的課程內容靈活應用到實踐中,確定相應的創業計劃和創業項目,并將頭腦中的創業思維和想法感知融入其中;二是鍛煉學生的創業思維并提升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其中包含獨立完成企業注冊、渠道查詢、企業管理的能力等;三是幫助大學生樹立風險管理意識,站在創業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確立相應的管理策略和實踐方式,同時深入學習創業相關的法律知識和商業規則,為創業做好全面充分的準備。
為了落實這些層面的內容,高校需要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多元的信息資源,方便學生使用教育資源,做好長遠的創業準備和創業規劃。有了多媒體教育資源庫,既可以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在借助信息化學習模式和課堂學習的結合應用優勢的基礎上,融合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方式,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同時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知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除了在課堂學習創業知識之外,還能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了解對創業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認識。
高校傳統教育資源建設偏重對物理平臺的建設,而對應用系統平臺的建設有所忽視。物理平臺的建設,是教育資源平臺建設的基礎,但是如果僅僅注重物理平臺的建設,缺少對應用系統的完善,容易造成物理平臺和應用系統的協調性不足,造成物理平臺建設越來越完善,但是實際上整個應用系統缺少實用價值,在校園內無法高效展開使用。所以,針對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加強物理平臺建設與應用系統建設的協調性,同步發展,共同發揮實效作用。
高校教育資源與區域教育資源有著緊密的聯系,不管從教育功能上還是資源內容上,都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想要實現資源互動,相互發揮教育作用,實現資源庫建設,需要開展全網運用,打通資源界限,實現資源互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區域教育資源建設要明顯高于地方高校資源建設,區域資源十分豐富,如果簡單地落實到高校,只能發揮初級應用作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校教育資源與區域教育資源脫節的問題。因此,地方高校教育資源建設需要主動與地方區域文化融合共進,利用區域教育資源,為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提供內容支持,并豐富和發展校園創業社團形式,讓更多學生基于個人興趣,積極參與。
在高校建設多媒體教育資源庫進程中,高校對信息化資源的建設與使用更多偏重于管理功能,而對教學有一定忽視,對區域化教育資源的應用不足,從而使高校教育資源庫的使用退化為“管理系統”。從實效性來說,管理涉及范圍較廣與多方面和不同人群的工作方式和學習習慣都有關聯,但是管理系統在短時間內難以獲得成效。對于學生來說,無法便捷、自由地使用信息化教育資源,教師也無法有效利用教育資源,豐富和補充課堂內容。所以,需要加強教學與管理的融合,深化高校教育改革,要讓創新創業課程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要完善高校教育資源系統,為教師教學提供資源支持。
交互式多媒體電視教學系統是在一般校園閉路電視系統單向傳輸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信技術及圖像傳輸等技術,增加了系統“交互式”控制功能,實現雙向溝通與控制的一種多媒體電視教學系統,以聲像并茂、直觀靈活的特點,運用不同的多媒體素材,改變了傳統“課堂+粉筆+板書”的固化教學模式。所以,在功能設計上需要契合教學實際需求,逐一細化。
教師可以借助遙控器對錄像機、DVD等播放設備進行控制,并通過快進、快退、停止等各種動作操作,在每個教師授權管理下實現同一時間操控多臺播放設備,也就是說在任一教室里同一節課可以調動多個節目源,這樣教師構建多媒體課堂,建構多媒體教學資源庫時,就不用每上一節課,就將多媒體設備搬到相應的教室中去,同時在上一節課就可以同時運用多種多媒體設備進行授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多媒體教室中,各種智能控制器都需要預留鍵盤和鼠標端口,使教師可以利用有線鍵盤和鼠標,通過中心控制器對多媒體計算機進行控制,能夠自由調用教學課件、進行VOD點播、連接Interne查找資料等。教師站在講臺上,可以結合教學進度和課程需要,面對彩色電視機屏幕,通過多媒體計算機進行操作,與使用者在計算機面前操作的步驟和方法一樣。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學手段也日益豐富,在教育體制改革要求下,很多教師都開始思考如何將技術與教學融合起來。通過交互式多媒體電視教學系統,教師可以自己制作課件,實時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功能[1]。
交互式多媒體電視教學系統中,每個教室的智能控制器上都設有視、音回傳接口。當教師需要使用某個教室上課時,可以在該教室架設攝像機,運用功放、話筒、音箱等設備,就可以將整個上課的過程、現場的教學情況通過音視頻信號實時傳送到中心控制室,再由中心控制室將信號通過閉路電視系統實況轉播到各個教室。這樣就可以實現一位教師同時為多個班級學生上課,實現多元互動教學,而其他聽課的教師也不必來到聽課現場,只需要在其他裝有該系統的教室就可以感受到和現場聽課一樣的效果。同時,這項功能設計不光可以運用到課堂教學、教學公開課中,還可以用于小型報告會、演講會、年級活動等,可實現以任一教室為活動中心,向其他教室實況轉播[2]。
隨著校園網的興起和建設逐步深入,校園網在實際應用中存在流于形式而缺少實際內容的現象,這個凸顯的問題也讓學校管理者認識到需要加強教育改革,重新規劃與建設。由此,高校領導提出了“建設校園網,建設資源庫、建設資源管理隊伍”的理念,這時資源庫建設的任務被正式提上日程。從整個資源庫建設過程來看,主要分為三部分。
第一,資源庫最開始是以文件夾的形式管理素材,教師利用各類素材,結合課程教學需求,制作成教學課件、PPT。教師一般會以圖片和視頻資源內容為主,主要借助圖片和視頻資源豐富課件內容,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資源庫建設第一階段的應用中,這種應用的模式相當于傳統教師采用的板書或者通過電視、投影儀等設備播放的紀錄片形式,其作用主要是為教師教學提供服務。
第二,資源庫建設發展的第二階段,與初始建設階段有很大不同,改變了應用結構,這時資源庫應用結構為“系統+課件”的模式。在對資源庫的應用方面,很多學校制作大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校公開課和賽課做準備。但是在這一應用階段的資源庫并沒有統一化的標準,所以制作出來的課件以及對素材的選用無法實現共通,對部分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規劃并沒有很好地契合,無法讓資源庫中的素材實現共享,滿足部分教師的教學使用需求。但是這一階段相比初始階段,很好地解決了資源庫建設方面的問題,還需要針對資源庫中的素材和建設相關問題進行進一步完善與優化,更好地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發揮資源庫的實效功用。
第三,資源庫建設的第三階段也是當前大力推廣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系統。新一代資源庫具有統一的標準,能夠根據不同教師的課程教學需求和教育觀念進行更改,并強調課程內容的探究性和教學的交互性,可以系統整合學校現有教育資源,同時可以將素材應用與管理系統相分離,互不干擾,還能發揮各自的作用,緊跟信息化教學趨勢,靈活運用資源庫中的素材。與此同時,教育部也為資源庫建設的統一標準確立和資源庫建設發展提供全力支持,將資源庫建設中的管理資源功能與資源庫中的素材使用功能模塊分隔開,讓管理資源成為獨立的功能模塊,而教育資源單純以“素材”形式而存在,這樣的規劃有助于教師和學生能夠在系統中便捷使用各種素材。對此,高校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加快建設出資源開放共享、素材實時更新,并與課程教育改革同步同行的全面化、綜合性多媒體教育資源庫,結合高校辦學理念和教育需求,加強校園網及基礎設施的完善,推動高校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資源應用與發展;另一方面,學校要以不同專業和學科的教學目標為資源庫建設的基礎,結合不同專業創新創業課程教育需求,建設集體化服務管理的信息化教育資源庫,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獲取網站學習資源,教師也可以從中選取教學資源,補充課堂內容,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導[3]。
進行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建設,需要明確建設原則,基于標準化建設原則開展。
第一,需要以信息質量為基礎,確保教育資源庫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對教師和學生是有用的,使學生能夠從資源庫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內容,應用到具體項目中,教師可以結合資源庫中的學科信息內容,制作教學課件,補充課堂內容,真正為課堂教學和科研服務。
第二,構建教育資源庫,需要統一平臺,制定統一標準,并協同多位教師共同建設,按照“分部分系統維護、集中式提供信息服務、實現信息全面共享”的建設方針,確立相應的以“信息質量為基礎,加強信息應用、融合和統籌眾多信息資源”的總體原則[4]。
第三,結合學校開設的課程科目,設置相應的資源庫學科教育體系,結合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特性,綜合考量,針對性地建設資源庫學科框架。
第一,落實合理的資源庫體系,按照統一標準,結合當前使用的教材《創新創業教程》,圍繞創業教育主題,針對創新思維教育和創業實踐教育,同步落實。此外,結合學校所在區域資源以及自身現存資源問題,及時拓寬知識,更新資源系統。同時,圍繞創新思維與創業教育兩個部分,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指導,每個部分都要凸顯出教育的要點,并立足于創業行業和市場熱點領域,全面覆蓋教學點。比如,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創新思維為例,從俞敏洪的創業經歷相關微訪談來看,他的成功創業離不開創新思維能力。在俞敏洪看來,成功的人都勇于打破常規,并且能夠將思想與行動結合起來。同時,并非具有創業精神的人都能夠獲得成功,與其盲目加入創業大潮,不如穩定身心,專注于與他們協同配合工作的能力,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再投身于創業,同時提升執行力,不斷在嘗試摸索中加深認識,這時才能做好準備迎接創業的各項挑戰。教師可以通過實際創業者的創新思維,讓學生轉變思維模式,一方面,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站在創業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改變單純幼稚的思維狀態[5]。
第二,以課程為輔,優化教學內容,通過成功企業或企業家對相關問題的解決過程或親身經歷,使成功者指導創業者,提煉出教學要點。以馬云創立阿里巴巴為例,教師可以采用“微視頻+微課程”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創業者的背景和創業精神。如馬云坎坷的創業經歷,在創立淘寶之前以“中國黃頁”作為試水項目,發展互聯網企業時,正是中國信息化發展程度不高的階段,很多人都將馬云視為騙子,他難以獲得資金和資源的支持,但是面對這樣艱難的境況,他仍決定重新創業,創立了阿里巴巴。教師可以綜合創業者視頻以及微課程知識內容,引導學生來分析創業者的精神。首先,明確目標,堅定創業初衷,在馬云的創業經歷中,他從未動搖過創業的想法,他為阿里巴巴制定的目標是要做80年持續發展的企業,成為世界第十大網站;其次,阿里巴巴的業務核心指導原則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也正是這種價值觀讓馬云獲得不少生意上的伙伴;最后,互聯網發展變化是必然的,創業者需要擁抱變化,突破自我,將變化作為創業歷程中的日常,而阿里巴巴也是憑借這一點推出了誠信通,成立了淘寶、支付寶,籌備上市等等[6]。
進行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改革,建設多媒體教學資源庫,讓資源庫中的各類素材為廣大師生服務,可以從三個層面落實。一是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如多媒體教室、校園網、電子閱讀室、管理系統的優化等,提供專項信息化教學平臺;二是教師自身需要具備更新意識,能夠熟練運用好資源庫,為課堂補充和豐富內容,并轉變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能力,加強對學生創業實踐的指導;三是引入創業者實際經驗,學習創業者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以創新創業課程內容為起點,以資源庫素材為基礎,綜合創業者的經歷和背景,完善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