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飛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江蘇 蘇州 215500
《“十四五”體育發(fā)展規(guī)劃》將“青少年體育”列入新時期體育改革發(fā)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并提出“三大球”振興工程。小籃球運動主要是針對兒童開展的運動項目,而兒童正處于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小學階段,是小籃球運動的主力軍。但目前在常熟市小學的校園籃球中,還存在小籃球普及度低等一些問題。“少年兒童要進行成人形式的籃球運動,所承受的負荷要比成人高出約2~3倍。”過大的場地、過高的籃筐忽視了小學生與成人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素質與身體機能的差異性,使小學生在一開始接觸籃球時有距離感、挫敗感,學生依靠自身力量體驗不到籃球運動的樂趣。小籃球遵循了“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體育教學原則,激發(fā)了小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學習興趣,促進了籃球運動在小學階段更深入的發(fā)展。
本文以“不同水平小學生的投籃實驗”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檢索與本研究相關的論文、期刊、政策法規(guī)等。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1.2.2 實驗法
隨機選取常熟市某小學水平二、水平三兩個不同階段各一個班的學生分為男生和女生兩個組,分別在標準籃球場和小籃球場兩個場地上進行一分鐘投籃測試。一分鐘投籃測試采用的是6號籃球,罰球線距離端線5.8米。測試與評價:在罰球線上持球,聽到裁判員發(fā)令后開始。自投自搶,投籃時踩線或在測試中得到其他人的幫助投中無效。每次投籃必須在罰球線后進行,每人測一次。測試結果以“常熟市兒童籃球訓練大綱測試成績評分表(暫行)”為標準進行評分。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本研究通過運用SPSS26.0、Excel等軟件對測量、調查所獲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樣本的平均數(shù)、標準差的計算并用T檢驗進行顯著性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
表1 水平二和水平三男生3.05米籃筐投籃命中個數(shù)與得分比較統(tǒng)計表
表2 水平二和水平三男生2.85米籃筐投籃命中個數(shù)與得分比較統(tǒng)計表
通過分析測量數(shù)據(jù)可知,水平二和水平三的男生在不同高度的籃筐下投籃平均個數(shù)和平均得分數(shù),2.85米籃筐都優(yōu)于3.05米籃筐的平均成績。在不同籃筐下投籃平均得分水平三和水平二有顯著性差異。由此可以看出,降低籃筐的高度,男生的投籃命中率會得到提高。籃筐高度的改變對水平二的影響要比對水平三的影響大,這表明年齡越小越需要降低籃筐高度。建議學校要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特征建設符合學生運動的籃球場地。
兩個不同階段的女生在2.85米籃筐下投籃的平均個數(shù)和平均得分均遠高于3.05米籃筐。水平三女生得分在兩種籃筐高度都要好于水平二。這說明雖然通過降低籃筐高度能提高女生得分能力,但明顯對于年齡更小的水平二女生影響更大。小學生在降低籃筐高度后只有4名學生合格,多數(shù)學生仍是不合格,這表明學生的投籃技術水平不高,不僅要求場地需要做出改變,也要求學校應提高教學質量。
總體來看,水平二、三的男生和女生都存在明顯顯著性差異,相比之下,男生的顯著性差異比女生更加明顯。2.85米高的籃筐下兩個階段的男生和女生的投籃成績都比在3.05米高度的籃筐下的投籃成績好,但是男生在2.85米籃筐的成績優(yōu)于女生,而女生在3.05米籃筐的成績優(yōu)于男生。分析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女生發(fā)育要早于男生,其在小學階段力量要大于男生,但是在降低高度后,女生這種優(yōu)勢就變得很小,而男生天性好動,身體運動能力要好于女生,在2.85米的投籃測試中結果好于女生。在改變場地的同時,也要根據(jù)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
小學生在標準籃球場投籃時自信心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命中率不高,從實驗數(shù)據(jù)上也可以看出無論是水平二還是水平三的學生在標準籃球場進行投籃時,投籃的個數(shù)和得分都很低并且沒有一個人的分數(shù)能達到合格的標準。從心理上來說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敏感的時期,很容易因為沒有投進籃而受挫,因此喪失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小籃球計劃”驅動之一的小籃球規(guī)則中說到其場地標準可依實際情況按一定比例縮減,通過縮短罰球線與籃筐的距離、降低籃筐高度等一系列規(guī)則和措施的改變,可以增加投籃的成功率,激發(fā)兒童青少年參與小籃球運動的興趣和信心。從生理上來說,水平二、水平三的學生正處于柔韌素質、力量素質等身體素質成長發(fā)育的敏感期,標準化的場地體力消耗太大更適合成人參與。小籃球運動具有“籃球小、場地小、籃筐低”的特點,“小籃球”形式下的籃筐高度比標準化的場地的籃筐的高度、場地大小以及籃球的重量等更適合人小、力小的小學生,對正在身體發(fā)育中的小學生來說難度相對小,穩(wěn)定性高。最后,小籃球更適合小學生,小學生們更容易上手,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掌握其技術,從而增強其自信心提高學生們對運動的喜愛程度,間接增強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建議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業(yè)務能力;建設小籃球場地,提高學生參與性。皮亞杰認為 “兒童的智力和道德結構與我們都不一樣,新的教學方法力求按照兒童的不同結構和發(fā)展階段為不同年齡的兒童編寫不同的教材,使得教材與形式易于被接受。”小學生產(chǎn)生興趣的前提是主體和客體都能互動。在小學階段采用符合身心特點的小籃球場地、器材,讓其真正享受到籃球運動的樂趣,就能促進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趨使學生能更持久的主動學習,這對籃球運動的發(fā)展將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