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溫杏花,梁玲玲,劉秋波
(河源市婦幼保健院普外科,廣東 河源 517000)
甲狀腺結節是內分泌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是甲狀腺細胞異常增生在甲狀腺區域形成的團塊組織,其發病原因包括遺傳、缺碘等,典型癥狀為結節區域疼痛、咽部存在異物感、壓迫感。甲狀腺結節主要分為良性、惡性兩類,其中甲狀腺良性結節癥狀輕微,但隨著病程延長,結節會直接影響患者外觀及存在吞咽不適、呼吸不暢、聲嘶等癥狀,同時存在一定的惡變概率,因此針對該疾病需予以足夠重視,始終秉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謹防疾病惡化對機體造成更嚴重的損傷。甲狀腺良性結節的常規治療方式為傳統切除手術,雖然該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治療疾病,但手術創傷較大,術后瘢痕明顯,患者滿意度較低,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明顯缺陷[1]。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被廣泛應用于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治療中,其通過微波產生熱能,使病灶在高溫環境下發生凝固性壞死,并促使機體對壞死組織進行吸收,從而達到消除病灶的效果,該方式具有創傷小、頸部無瘢痕、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2]。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對比分析傳統切除手術與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河源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35~72歲,平均(52.29±6.97)歲;結節質地:囊性結節22例,實性結節18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35~70歲,平均(52.45±6.93)歲;結節質地:囊性結節25例,實性結節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均經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細針穿刺病理檢查確診者;存在壓迫、異物感等主觀癥狀者;能耐受外科手術者等。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甲狀腺惡性病變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等。河源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術前檢查,包括多普勒超聲檢查(檢查指征包括結節位置、數目、體積、內部回聲、血供情況、周圍毗鄰血管和神經等),細針穿刺細胞學病理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血生化、甲狀腺功能、凝血四項等)。
對照組患者行傳統甲狀腺切除手術治療:患者體位為仰臥位,指導患者頸部過伸暴露術區,在患者胸骨上方2 cm作一個弧形切口,逐層分離皮膚和皮下組織,將頸闊肌游離,上至甲狀軟骨,下至胸鎖關節,沿著頸中線將舌骨下肌群切開,充分暴露甲狀腺,根據術前檢查結果及術中探查到的情況實施結節切除治療,之后負壓引流,逐層關閉、縫合切口,術后48 h拔除引流管。試驗組患者行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治療:儀器為微波治療儀(南京億高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ECO-100E),術前指導患者盡可能后仰頭部,保證頸前方充分暴露;常規靜脈團注2.4 mL六氟化硫,再靜脈注射5 mL 0.9%氯化鈉溶液沖管進行超聲造影設定消融區域,隨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型號:VolusonE8)的超聲探頭(探頭頻率設置為5~12 MHz)再一次對病灶區域實施精確的掃描,以此確認結節體積、發生位置、結節數目,為預防甲狀腺局部區域血管、神經遭到手術創傷,局部麻醉后應根據甲狀腺結節解剖位置在甲狀腺外側、后間隙、前間隙、內側間隙等選擇相應部位注射0.9%氯化鈉溶液,形成液體隔離帶。術中體位為仰臥位,首先于結節區域上方作一1~2 mm的微型切口,在超聲的引導下,保證微波針術中處于超聲掃描可監測的范圍內,將微波針刺入該切口(終點位于結節)。最后,將微波消融儀功率設置為30 W,微波針在超聲的輔助下依據由上至下、由內至外、由深至淺的操作步驟在甲狀腺內移動,對結節實施精確的消融,消融過程中需保證針尖處回聲不斷增強且增強的范圍逐漸擴大,當結節范圍被消融范圍完全覆蓋時則治療結束。術后即刻再次實施超聲造影,評估結節消融情況,若發現局部組織無造影劑灌注則提示消融治療完全,若發現造影劑灌注則需進行持續消融。兩組患者均術后隨訪2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及患者術后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②對比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2個月甲狀腺功能指標[促甲狀腺激素(TSH)、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波動情況,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型號: Unicel D×1800)進行檢測。③術后隨訪2個月,對比兩組患者術后2個月并發癥(喉返神經損傷、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為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臨床指標和甲狀腺功能指標水平等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切口長度(cm)術中出血量(mL)術后首次進食時間(h)術后首次下床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 40 76.39±8.02 8.21±0.96 24.79±6.07 4.23±0.57 25.36±3.25 5.03±1.35試驗組 40 22.54±2.46 0.18±0.02 1.57±0.38 2.56±0.32 2.27±0.46 1.96±0.54 t值 40.599 52.891 24.146 16.158 44.490 13.35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2個月兩組患者血清TSH水平均升高,血清T3、T4水平均降低;但術后2個月試驗組患者血清TSH低于對照組,血清T3、T4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術前比,*P<0.05。TSH:促甲狀腺激素;T3: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4:四碘甲狀腺原氨酸。
組別 例數 TSH(μIU/mL) T3(nmol/L) T4(nmol/L)術前 術后2個月 術前 術后2個月 術前 術后2個月對照組 40 1.32±0.18 2.57±0.48* 6.23±0.76 4.18±0.53* 122.24±2.54 108.48±1.65*試驗組 40 1.37±0.17 1.95±0.35* 6.24±0.74 5.11±0.59* 122.48±2.30 115.57±1.57*t值 1.277 6.601 0.060 7.416 0.443 19.68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甲狀腺良性結節在各年齡階段均可發病,是指存在于甲狀腺內的腫塊,在吞咽時可隨著甲狀腺上下移動,該結節會壓迫喉返神經、氣管、食管,導致患者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不適等頸部壓迫癥狀,臨床對于直徑<2.0 cm的較小結節往往不進行處理,主要以觀察為主;而對于直徑≥ 2.0 cm的較大結節,或有明顯壓迫癥狀的患者,往往需要進行手術切除治療[4]。
傳統切除手術是甲狀腺良性結節較經典的一種治療方式,雖可取得一定治療效果,但該手術需在頸部作8 cm左右的切口,且通過術刀切除結節易損傷周圍組織,最終導致喉返神經損傷、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術后不可避免留下“自殺樣”切口,患者滿意度低;另外,由于傳統切除手術侵入性較強,故患者術后恢復周期較長,違背了現代醫學“快速康復”的理念,因此需尋求更為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5-6]。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及醫療器械的更新,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治療體系逐漸完善,超聲引導下甲狀腺良性結節微波消融術逐漸應用于臨床。微波消融的治療原理是利用微波的能量,損毀結節性病灶,使局部病灶發生壞死或碳化,最后消融的組織會被身體所吸收,超聲引導的微波消融手術僅需要在頸部刺入直徑小的微波消融針,通過發射微波將腫瘤細胞殺死,并能有效地阻斷甲狀腺結節的血供,相比于傳統術式,具有微創、術中出血量少、切口小等優勢[7]。另外,超聲引導的微波消融術前僅需做局部微量麻醉,對身體健康影響較小,而傳統切除手術則需開展全身麻醉,且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可通過超聲對結節的位置、大小、質地等進行全面探查,并通過超聲引導定位在病灶,消融過程中可最大程度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因此安全性高,術后并發癥少,故患者的耐受性良好,術后恢復情況好,滿意度高[8]。汪加寬等[9]研究指出,對于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具備創傷小、恢復快、能夠精準消滅腫瘤細胞、安全性高等優勢。本研究中,相較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縮短,術中出血量減少,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降低,提示甲狀腺良性結節采用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治療手術時間短,對患者的創傷更小,患者術后恢復更快,且安全性 更高。
甲狀腺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之一,其可通過分泌甲狀腺激素調節機體代謝,維持人體生命健康,其中T3和T4為甲狀腺分泌的主要活性物質,能夠調節體溫、促進蛋白質合成、調節機體代謝速率等。甲狀腺手術后往往會對患者甲狀腺功能造成影響,原因是甲狀腺組織結構受到損傷,甲狀腺激素合成與分泌減少,表現為T3和T4減少;同時,垂體將分泌TSH,促使甲狀腺攝取體內的碘作為原料,從而合成T3和T4,甲狀腺水平較高時,又可反饋性刺激垂體降低TSH的分泌,保證甲狀腺水平正常[10]。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個月試驗組患者血清TSH低于對照組,血清T3、T4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表明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療能夠保護甲狀腺的生理功能,穩定甲狀腺激素水平,與劉純等[11]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原因分析如下,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可以通過超聲檢查對病變組織進行精準定位,精準穿刺結節,針對性較強,其主要通過靜脈注入超聲造影劑,促使造影劑進入人體微小的毛細血管中,再通過成像技術充分顯示結節內的血流灌注情況,同時超聲造影能較全面地顯示結節周圍邊界,隨后應用微波針發出的微波能量,將電能轉變為可破壞微小組織的熱能,當此種特殊能量接觸到甲狀腺結節后,結節會出現凝固、壞死,且此種破壞效果是不可逆的,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小,同時消融治療可反復應用,其總體創傷性遠小于傳統手術切除治療,因此對甲狀腺組織結構的影響小,能夠保護甲狀腺的生理功能,患者術后恢 復快[12-13]。
綜上,相比于傳統甲狀腺良性結節切除術,采用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手術時間更短,對患者的創傷更小,能夠保護甲狀腺的生理功能,穩定甲狀腺激素水平,具有術后恢復周期短、并發癥少的優勢,建議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