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惠 盧美丹
自然分娩是產科推薦的最佳分娩方式,有利于產婦的產后恢復,增強嬰兒免疫力,但是在整個產程期間產婦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長時間疼痛會加快血管收縮速度,導致酸堿失衡,對胎盤內血流動力學指標產生不良影響[1-2]。同時還會加重產婦的焦慮情緒,不利于分娩的順利進行,增加了母嬰并發(fā)癥風險。隨著鎮(zhèn)痛技術的不斷改進,產科專家提出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是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的鎮(zhèn)痛方式,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3]。硬膜外麻醉讓產婦在無痛、意識清晰、有活動能力的狀態(tài)下分娩,減少了機體的應激反應,有利于順利分娩。但是硬膜外麻醉對麻醉藥物濃度、劑量要求高,部分患者因多種原因會中轉剖宮產[4]。所以,有效的護理干預也十分重要。本文選取2020 年1-12 月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院產科收治的120 例產婦,就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結合一對一分娩陪護在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單胎足月自然分娩產婦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1)所有產婦均為足月、單胎妊娠;(2)孕周為38~42 周;(3)溝通、交流能力正常。排除標準:(1)合并有產科并發(fā)癥;(2)精神疾病;(3)凝血功能障礙;(4)年齡≥40 歲。根據不同護理方式將產婦分為研究組(n=60)、對照組(n=60)。本次研究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產婦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常規(guī)自然分娩及產科護理。由產科醫(yī)生陪同指導產婦分娩,分娩期間不使用鎮(zhèn)痛藥物。產科護理人員在產前向產婦及家屬講解自然分娩好處、注意事項、產程、準備事項,做好分娩前的相關檢查。微笑面對產婦,配合產科醫(yī)生對產婦進行護理,幫助產婦順利分娩。分娩時有緊急情況者及時中轉剖宮產,做好產科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護理。研究組接受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結合一對一分娩陪護。硬膜外麻醉時在產婦宮口開至2~3 cm 時對L2、L3腰椎消毒后進行硬膜外穿刺,向頭側放入硬膜外導管,給予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鹽酸羅哌卡因、舒芬太尼鎮(zhèn)痛麻醉。持續(xù)進行生命體征檢測及胎心檢測,麻醉平面維持在T10-S4,在進入第二產程時停止泵注,在分娩結束后撤出硬膜外導管。一對一分娩陪護:(1)產前陪護。由一名臨床經驗豐富的助產士全程陪同產婦,先了解產婦對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自然分娩配合知識知曉情況。用硬膜外鎮(zhèn)痛護理的思維導圖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提高產婦自我效能。指導產婦進行膀胱括約肌鍛煉,進食功能飲料、蔬菜粥類半流質食物,補充體能。(2)情緒護理。第一、二產程的時間較長,產婦有不同程度焦慮、緊張情緒,助產士通過牽手服務、眼神、正能量語言鼓勵產婦,增強產婦信心。告知產婦硬膜外麻醉后不會有疼痛感,根據產婦喜好播放輕音樂,緩解負性情緒。(3)鎮(zhèn)痛護理。在產婦進入產房后進行胎心監(jiān)護,無異常后引導產婦側臥位,配合麻醉醫(yī)師開通靜脈補液通道。讓產婦通過拉瑪澤呼吸法保持放松狀態(tài),宮口全開時停止使用鎮(zhèn)痛泵,使盆底肌肉恢復知覺。指導產婦配合宮縮節(jié)律用力,結合產程調整體位,縮短產程。(4)黃豆袋熱敷。鎮(zhèn)痛泵輸注半小時后將加熱至40 ℃的黃豆袋熱敷于腰骶部、膀胱區(qū),降低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5)產程護理。密切關注產婦宮縮、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指標,監(jiān)督產婦每隔2 h 排尿一次。在宮縮間歇期為產婦補充熱量、水分,減少產后出血。新生兒娩出后盡快處理臍帶,清理血跡,讓產婦先接觸嬰兒,再做好胎盤處理工作,輸注催產素,降低產后出血發(fā)生率。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總產程時間、產后2 h 出血量、產后24 h 疼痛程度、新生兒1 min時Apgar 評分、母嬰并發(fā)癥(尿潴留、產后大出血、新生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Apgar 評分通過脈搏、呼吸、膚色、對刺激的反應、肌張力評估新生兒身體狀況,7~10 分為正常新生兒,<7 分為輕度窒息,<4 分為重度窒息。疼痛程度分為Ⅰ~Ⅳ級,Ⅰ級:無疼痛感;Ⅱ級:輕微疼痛感,可忍受;Ⅲ級:嚴重疼痛感,伴有躁動、肢體發(fā)冷、出汗等癥狀;Ⅳ級: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Ⅲ、Ⅳ級疼痛表示鎮(zhèn)痛無效[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0 進行數據處理,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經χ2檢驗;()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經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產婦年齡21~36 歲,平均(28.8±3.4)歲;孕周38~41 周,平均(39.6±0.4)周;體重58~81 kg,平均(65.7±4.8)kg;初產婦45 例,經產婦15 例。研究組產婦年齡22~37 歲,平均(28.7±3.5)歲;孕周38~42 周,平均(39.7±0.5)周;體重59~82 kg,平均(65.6±4.6)kg;初產婦44 例,經產婦16 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總產程時間、出血量、Apgar 評分比較 研究組總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后2 h 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新生兒1 min 時Apgar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總產程時間、出血量、Apgar評分比較()

表1 兩組總產程時間、出血量、Apgar評分比較()
2.3 兩組疼痛分級比較 研究組產后24 hⅠ級、Ⅱ級疼痛率均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Ⅲ級、Ⅳ級疼痛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后24 h疼痛分級比較[例(%)]
2.4 兩組母嬰并發(fā)癥比較 兩組母嬰并發(fā)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母嬰并發(fā)癥比較[例(%)]
3.1 自然分娩對護理的需求 自然分娩是產科提倡的分娩方式,但是因其有劇烈的疼痛感導致部分產婦自然分娩的意愿明顯降低。分娩痛是準媽媽在分娩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重要過程,長時間劇烈疼痛會促使腎上腺激素、兒茶酚胺水平升高,增加心臟負荷、新生兒耗氧量,引起代謝紊亂,不利于母嬰安全[6]。所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產婦安全特別重要。隨著分娩鎮(zhèn)痛技術水平及安全性的不斷提高,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能松弛盆底肌、子宮頸,加快宮頸擴張,縮短活躍期。疼痛減輕會使產婦放松,大腦得到休息,從而增強產婦分娩信心,有效改善負面情緒。麻醉藥物對胎盤血流、供養(yǎng)無不良影響,可降低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窘迫發(fā)生率,是一種理想的分娩鎮(zhèn)痛方法[7-8]。
3.2 一對一分娩陪護在自然分娩中的作用 一對一分娩陪護是一種新型的分娩護理模式,經驗豐富的助產士根據產婦心理狀態(tài)、年齡、職業(yè)等情況給予針對性“一對一”服務,提供有效的指導意見,增強產婦信心,讓產婦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狀態(tài)去迎接自然分娩及相關治療[9]。肖海燕等[10]研究發(fā)現A 組自然分娩率(97.0%)、護理總滿意度(97.00%)均高于B 組、C 組,且生殖道損傷率(32.00%)、疼痛評分、各產程時間均低于B 組、C 組,說明實施一對一陪伴分娩,加強體位、鎮(zhèn)痛管理可提升自然分娩率,減少生殖道損傷,縮短產程。本文中研究組Ⅰ級、Ⅱ級疼痛率(25.00%、73.33%)均高于對照組(0、20.0%),且研究組總產程時間(10.5±1.6)h 低于對照組(13.8±2.1)h,說明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結合一對一分娩陪護減輕產婦自然分娩時的疼痛感,有利于加快產程,縮短總產程時間。與肖海燕等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助產士熟知胎兒經子宮和產道脫離母體的過程,了解產婦的心理特征、產科常見并發(fā)癥,在第一產程時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讓產婦了解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的優(yōu)點、安全性,提高配合度[11]。指導產婦調整體位,合理飲食可補充體能,在分娩時能配合宮縮用力[12-13]。硬膜外麻醉阻斷了疼痛傳導通路,避免了疼痛造成的不良反應,降低了剖宮產率[14]。進入第二產程后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宮縮情況,引導產婦深呼吸,播放舒緩音樂,為產婦提供溫馨舒適的分娩環(huán)境[15-16]。在宮口全開時指導產婦配合宮縮用力,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適當調節(jié)體位,激發(fā)產道收縮功能,提供產道空間,在胎兒、產道、產力共同配合下順利分娩,縮短產程[17]。本文中研究組產后2 h 出血量(201.2±39.8)mL 少于對照組(228.8±45.7)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母嬰并發(fā)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一對一陪護能讓產婦克服分娩恐懼,減少應激反應引發(fā)的風險,降低產后出血風險。助產士實時了解產程進展情況,保護產道。不僅不會增加母嬰并發(fā)癥風險,還讓產婦能夠擁有愉悅的分娩體驗,幫助產婦順利分娩[18]。黃豆袋熱敷可刺激交感神經,預防尿道括約肌痙攣,從而穩(wěn)定子宮內環(huán)境,減少產后尿潴留[19-20]。在有胎兒或陰道異常時,應立即進行陰道助產或剖宮產[21],確保母嬰健康。
硬膜外分娩鎮(zhèn)痛結合一對一分娩陪護讓產婦以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娩,無痛分娩減少了產婦應激反應,加快產程,提高新生兒Apgar 評分。硬膜外麻醉不增加母嬰并發(fā)癥風險,達到了理想的無痛自然分娩效果。配合科學、人性化的一對一陪護提高了護理質量,值得在產科推廣。但是本文所選樣本量較少,需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結論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