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啟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房顫時患者的心房搏動頻率可達到每分鐘300~600次,且不規則。
房顫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約1%的患者年齡<60歲,70~80歲年齡組的發病率高達11%。因部分患者癥狀不明顯未接受診治,房顫的實際發病率可能更高。研究發現,無癥狀性房顫并不少,患者約占28.6%。與癥狀性房顫患者相比,無癥狀性房顫患者的平均年齡更大,男性比例更高。
房顫使卒中風險增加5倍,占卒中的20%以上,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公眾健康問題。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房顫可導致致殘致命性并發癥。研究還發現,無癥狀性房顫具有同等的導致心力衰竭、血栓形成或心肌病風險,心血管死亡率高于癥狀性房顫患者。平均隨訪1年左右,無癥狀性房顫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為7.9%.而癥狀性房顫患者僅2.9%。
房顫患者多伴有心悸、呼吸困難、胸痛、頭暈和乏力等癥狀,如果房顫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就不容易發現。由于房顫患者無癥狀,就診率較低,常在體檢、因其他疾病住院等情況下被發現。
無癥狀房顫的主要檢測方法包括定期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起搏器心電記錄、便攜式心電遙測和置入型Holter等。脈搏觸診和心電圖是最簡便、廉價的篩查方法。《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房顫篩查中國專家共識》指出:①對所有新發卒中/TIA患者,應常規進行針對房顫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心電圖檢查,并盡可能行24小時的連續心電監護。②對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或疑似心源性卒中而未發現心源性卒中證據者,推薦行24小時Holter心電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