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讀者大胖是只貓來信說:每個孩子都是“心肝寶貝”,一旦需要手術,就讓家長揪心不已。兒童麻醉術后應注意些什么呢?
家長在術前務必告訴麻醉醫生孩子既往病史,包括有無過敏史、哮喘史、家族史、用藥史等,再結合體格檢查做出麻醉安全性評估,選擇最適合患兒的個性化麻醉方式。
手術前一日,醫生會在孩子的術側畫個小圖案“+”字做標識,以便手術時醫務人員核對手術部位。孩子手腕或腳腕佩戴的“腕帶標識”,須確認跟孩子信息一致。手術日清晨,給孩子做好安撫和口腔護理,如果孩子正處于換牙期或牙齒松動,請提早告知醫生,以免術中落人食道或者氣管。去掉寶寶身上攜帶的一切附屬物品。女孩長發應扎成兩個小辮,頭發上不要帶發卡。
根據病情需要按醫囑注射“術前針”,讓孩子保持鎮定,減輕人手術室時的恐懼感,并且減少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孩子呼吸通暢。注射后臉色紅潤、體溫稍微上升、口唇發干是“術前針”的正常反應,家長不要慌張。術后孩子應平臥,并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果患兒出現臉色發暗,要立即大聲呼叫孩子,并馬上報告病房護士;如果患兒出現惡心、嘔吐,應及時清理口腔嘔吐物。
孩子術后喝水進食的時間,需要咨詢臨床主治醫生和麻醉醫師。一般情況下,如果是非胃腸道手術,麻醉清醒后4~6小時后可以進食。進食時先喝少量的水,再進流質,再過渡到半流質、固體食物。如果是胃腸道手術,進食要等全身麻醉清醒、胃腸通氣后才能進食,也要從少量水、流質開始,慢慢過渡到半流質,再到固體食物。
麻醉藥作用消失后,患兒傷口會有不同程度疼痛,對于程度較輕的疼痛,家長可對小嬰兒進行撫摸、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效緩解。一些創傷較大的手術建議使用鎮痛泵,可在保持患兒清醒的狀態下,持續48小時緩解疼痛。
莆田九十五醫院 主任醫師 林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