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讀者楊某來信說:我是一名辦公室工作職員,今年27歲,最近落枕過2次,不知什么原因,脖子疼痛、僵硬,非常難受。希望專家介紹落枕的自我療法及如何預防?
落枕又稱失枕,是骨傷科常見的頸部軟組織損傷,清朝胡廷光《傷科匯纂·旋臺骨》就載有:“有因挫閃及失枕而頸項強痛者。”
落枕多因睡眠時枕頭過高、過低或過硬,或睡姿不良,使頸部肌肉長時間受到牽拉,處于過度緊張狀態而發生靜力性損傷。平時缺乏鍛煉,身體衰弱,氣血不足,循行不暢,舒縮活動失調,復遭受風寒侵襲,致經絡不舒,肌肉氣血滯而痹阻不通,僵凝疼痛而發病。
落枕表現為睡醒后出現頸部疼痛,頭歪向患側,活動不利,頸項不能自由旋轉后顧,旋頭時常與上身同時轉動,以腰部代償頸部的活動。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頸部肌肉痙攣壓痛,觸之如條狀或塊狀。頸肩部兩側斜方肌、兩肩胛內側的大小菱形肌等處亦有壓痛。
下面介紹幾種落枕的自我療法,患者不妨一試。
患者端坐,按摩者(或術者)站立于患者背后,先用小魚際在患者頸項部和肩胛部肌肉上依次揉摩10~15次;然后術者用拇指和食指提拿頸項部患處。捉拿時手指與肌腹垂直,一提一松,雙手或單手交替進行。手法強度以患者感到患處酸脹、微痛為宜。重復操作5~10次。
內服非甾體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醋氯芬酸、酮洛芬等,有一定的鎮痛效果。還可在醫生指導下內服疏風散寒、舒筋活血中藥,如羌活勝濕湯、羌活靈仙湯、葛根湯等加減。傷后瘀血凝滯者可用和營止痛湯加減。外用可貼傷濕止痛膏、風濕跌打膏、消痛貼膏等。
可選肩外俞(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指)、肩井(肩上方大椎穴與肩部外側連線的中點)、大椎(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外關(腕背橫紋上2指,尺骨與橈骨正中間)、外勞宮(手背第2、3掌骨之間)、懸鐘穴(小腿外側外踝尖上3指)、壓痛點(阿是穴)等,每穴指揉法2~3分鐘。亦可采用艾條溫灸上述穴位,至皮膚出現紅暈為止。每次每穴3~5分鐘。
①頸椎活動度練習:端坐位。頭頸做前屈、后仰、左右旋轉、左右側傾運動。動作平穩緩慢,充分用力,幅度盡量達到極限;達到極限時保持2~3秒再做下一個動作。每個動作可重復8~10次。
②頸肩肌強化練習:動作一,端坐位,雙手用掌面分別置枕后、額前,分別抵抗頸后伸、前屈,持續對抗4~5秒,重復8~10次;動作二,端坐位,雙手掌合置于頭兩側顳部,抵抗頸兩側旋轉、傾斜,持續對抗4~5秒,重復8~10次;動作三,端坐位,雙手自然下垂于體側,做聳肩動作,先左肩,再右肩,再兩肩同時做,然后兩肩同時做順時針方向的旋轉動作,再做逆時針方向的旋轉動作。
①枕頭不能太高,一般以12~15厘米為宜,亦不能過低或者不枕枕頭,這樣都容易造成頸肌勞損和扭傷。枕頭硬度應軟硬適度,材質以蕎麥枕、決明子枕等較好。
②注意保持正確睡眠姿勢,切莫長時間頭頸部處于偏歪狀態,這樣會造成肌肉緊張痙攣和小關節失穩。
③頭頸部活動要小心,不做猛然甩頭動作,不可猛然轉頭,更不要長時間上網、低頭看手機,還要防止頸部扭傷。
④注意保暖,避免頸部遭受風寒侵襲,導致氣血不通,脈絡瘀阻,不通則痛。
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 主任醫師 郭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