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昭和

所謂“胃氣”,泛指以胃腸為主的消化功能。對正常人說來,胃氣是機體健康的體現。對病人而言,胃氣則表現為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或體質康復能力。因此中醫常強調,人當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顧護胃氣在治療疾病過程中,尤其在癌癥治療中也顯得十分重要。目前,使用中藥治療癌癥越來越普遍,而治癌中藥大多屬于攻伐性強、毒性較大的藥物,用藥不當很容易損傷胃氣,使營養吸收率下降,機體抗癌力也愈來愈差。這樣不但不能有效治癌,反而可能促使病情加速惡化。
中藥治癌時容易導致胃氣損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劑量過大。有的醫生或患者有急切求速效的心情,總想盡快達到目的,在施治時用藥劑量加大,從而使胃腸負擔加重,大傷胃氣。
2.品種繁多。由于相信“中藥副作用小”,有些患者認為多服幾種藥物可以提高療效,加之醫生經驗不足或辨證失當,諸法并舉,下“大包圍”。除用中藥湯劑外,同時加服類似或相同組方的丸、丹、散、膏以及單方驗方,甚至盲目配合西藥等,致使胃氣明顯受傷。
3.攻伐太過。中藥治癌多以祛邪為主,不少藥物攻伐性強且毒性大。由于服中藥的患者多數為失去手術或放療機會的晚期病人,人體處于正不勝邪狀態,過用祛邪藥必然造成邪未去正氣已傷的不良后果。西醫化放療易損傷正氣,本也屬攻邪范疇,患者常希望再服中藥以助效果,但過用攻邪之品易損傷正氣,首先使胃氣受傷,病情也隨之惡化。對晚期癌癥患者,若用中藥當以扶正、固護胃氣為主。
總之,使用中藥治療癌癥時,必須注意藥物劑量不要過大,用藥品種亦不宜過多;使用祛邪法一定要兼顧扶正,用藥時應酌加和胃之品。否則一旦胃氣受傷,水谷之精微不能輸布,應用任何藥物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還可能加速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