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承

“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南海金齏膾,輕比東坡玉糝羹。”北宋文學家蘇軾在《玉糝羹》中如此形容芋頭,并在注釋中說:“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味皆奇絕。天上酥陀則不可知,人間決無此味。”
芋頭又稱芋艿、毛芋,也簡稱為芋,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傳統美食。綿甜軟糯的芋頭可以燉湯、燒鴨、煮粥、清炒,即使隔水清蒸,蘸個醬料,也是質樸的美味。
芋頭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含有蛋白質、胡蘿卜素、淀粉、醣類、膳食纖維、皂角苷、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鉀、鎂、鈉、氟等多種微量元素。中醫認為,芋頭性平,味辛,人腸、胃經,具有補益肝腎、益胃健脾、寬腸通便、散結化痰、消炎鎮痛的功效,可以治療胃痛、痢疾、慢性腎炎、腫塊、痰核、瘰疬、便秘等。《滇南本草》說它“治中氣不足,久服補肝腎,添精益髓”。現代研究表明,芋頭有發散的功能,功能活血化瘀;所含的黏液蛋白被人體吸收后,能產生免疫球蛋白,提高機體抵抗力,對蜂毒、蛇毒等有一定的拮抗效果;芋頭還含豐富的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可以作為防治癌癥的主要膳食之一,在癌癥術后或放化療及其康復過程中,都可起到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所含的胡蘿卜素和類胡蘿卜素對緩解肝臟衰老和增強視力有一定的作用。研究還證實,芋頭有美容養顏、烏黑頭發的作用,愛美的女性可以多食;所含的皂角堿、氟元素等物質,在食用時能有一定的清除口腔菌類作用,可潔齒防齲。
治小便數頻 取去皮的山芋250克,酒400克。將山芋搗碎,待用。以文火煎酒,待酒沸,即下山芋,再加入椒、鹽、蔥白適量,煮熟即成,空腹食之。
治便秘 芋頭250克,去皮洗凈切小塊,與大米50克(淘洗干凈)加水適量煮粥,食時加鹽適量調味,每日1~2次。
治慢性腎炎 鮮芋頭1000克,紅糖250克。將芋頭去皮洗凈切片,放鍋內炒成炭(存性),研末,與紅糖拌勻,瓶裝備用。每日3次,每次30~50克,溫開水送服。
治淋巴結核 芋頭粉加入適量生姜汁烘熱,用水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服9克,每日3次,用海蜇皮、荸薺煎湯送服。
治皮膚瘙 癢取雞蛋大小的毛芋頭2~3個,清洗干凈,不削皮,不切斷;取豬排骨150克,清洗干凈后,在鍋里加少許鹽炒半熟,連同毛芋頭放入鍋中燉煮至豬排骨熟透,挑出毛芋頭,吃豬排骨,喝湯。
治慢性蕁麻疹 取芋頭50克,豬排骨適量,分別洗凈,一起入鍋加水燉煮至熟服食,每天1劑。
治嬰兒腹瀉 芋頭曬干,每次取20克,水煎取汁20毫升,分2次口服,每日1劑。
治乳腺炎 芋頭適量搗碎,生姜20克搗汁,加面粉適量攪成糊狀,依患處大小攤于布上貼患處,膠布固定。每日更換1次。
治濕疹 將新鮮芋頭洗凈,絞爛后濾渣取汁,直接涂抹在患處,每日數次。
治關節痛 鮮芋頭、生姜各適量,搗爛,加米酒調勻,敷患處,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敷2次。
治支氣管哮喘 芋頭(去皮、不可沾水)2份,生姜1份,白果仁10枚,共搗成泥,加入適量面粉,使其濃稠,攪拌均勻。臨睡前將藥糊攤于長形布上,貼于胸部,翌日清晨取下。一般連續用7天。
治膿瘡潰瘍 日久不愈將芋頭1個燒熟剝去皮,再用桐油煎,候冷,做成餅敷患處。每天敷1~2次。
有痰者、過敏性體質者、小兒食滯者、胃納欠佳者及糖尿病患者應少食芋頭:食滯胃痛、腸胃濕熱者忌食芋頭。芋頭適宜蒸煮,但芋頭有小毒,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未熟的芋頭容易導致悶氣或胃腸積滯。芋頭皮有對人體皮膚有刺激性.如與皮膚接觸導致瘙癢,可用生姜涂抹癢處,有一定的止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