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玉 張 晶
(1.西北師范大學財務處 甘肅蘭州 730070;2.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伴隨經濟社會環境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業財融合的運用已成為財務管理的必然趨勢,也是省屬高校實現精細化管理、滿足社會管理服務功能的必然要求。在進入數字化時代的今天,信息交流日趨頻繁,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遠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目前,隨著“雙一流”高校建設的開展,高校間開始了新一輪的競爭。預算管理水平往往決定著高校的競爭力水平和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本文采取典型的規范研究方式,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對當前省屬高校的財務管理現狀和擬解決的問題進行剖析,借助比較研究法并結合實際,歸納總結得出省屬高校業財融合的實施路徑。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高校管理層和廣大師生群眾對財務工作提出來新的要求,財務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智能化,財務數據的整合、共享及對業務的決策影響作用日益凸顯,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尚未形成統一的操作規范。為研究省屬本科高校業財融合開展現狀,筆者對甘肅省22所省屬本科高校展開調查,調查情況如表1。從調查數據來看,當前甘肅省省屬高校基本實現財務內部系統信息共享(個別新升本高校財務信息系統構建尚不健全),普遍搭建了業務管理系統,但是普遍做法是將各系統入口放在信息門戶,實現了一賬戶登錄,但沒有實現信息共享。

表1 甘肅省省屬本科高校業財信息共享情況
就當前甘肅省省屬高校而言,高校財務管理存在顯著差異,師大、理工、交大、財大等“老牌子”高校財務流程相對健全,但是大多數高校財務流程依舊較為簡單粗放。省屬高校的財務流程重點主要關注財務核算,較為獨立,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對業務處理沒有起到支持、引導作用,業務部門參與程度不高,無法準確體現省屬高校的戰略目標和實際業務變化。
財務部門長期獨立,形成以財務為中心、其他部門配合的習慣性思維模式。一方面,過去單一性經費來源導致當前的高校財務以核算為主,而核算工作從原始憑證到會計憑證、明細賬、總賬最后形成報表,形成的核算場景信息而非業務信息,業務活動中重要的物流、人流等信息都沒有記錄和披露[13]。另一方面,部分省屬高校財務人員資歷老,專業結構老舊,缺乏新鮮血液,對于財務信息化和業財融合理解不到位。
當前高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在預算管理包括編制方法、編制程序、預算執行與控制、績效評價與反饋的各個方面,但是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數據的實時溝通。由于缺乏業務數據,財務部門對業務實際情況掌握不夠,經費的分配和預算的編制主要依靠上一年度數據,這就導致雖然各高校都在開展“零基預算”,然而實質上依舊是增量預算。預算部門掌握的只有預算執行進度,其執行與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督促。其次,業務部門(二級學院、機關、教輔)對財務管理不熟悉,導致預算執行難度大、效果差,預算執行進度的督促并不能產生效果。
業財融合涉及資產的各個部門,如國資處、后勤處、基建處、圖書館、檔案館等多個部門。當高校開始注重信息化發展之后,各部門各自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統,例如,固定資產采購系統、低值易耗品采購平臺、人事管理系統等等。之后各高校開始搭建信息門戶,終究不過是把眾多的系統放在了一個平臺,以一個平臺登錄眾多平臺,表面上看整合了平臺,提高了效率,但是未解決實質性問題。
業財融合的實質是價值融合。業財不融合的根本原因是組織內部分工導致的信息分離導致的,所以要解決信息不融合問題就要通過組織變革和信息整合來實現[13]。
由于職能分工,高校形成了與教學和管理相關的業務單位(各職能部門),而正是由于這樣的職能分工,導致了信息的分離,造成了業財不融合。當前各高校職能部門的構建主要是讓其履行業務職能,沒有充分考慮其價值創造。業財融合的實質是價值融合,所以必須把高校業務單元價值化,從社會需求(主要是招聘單位)到學生畢業質量,再到學生培養,最后到高考錄取和專業設置,在這樣的供需中形成價值交互。只要把業務單位價值化,就能自然而然地實現業財融合[14]。
根據供需價值鏈梳理高校業務流程,明晰各項作業功能和價值,發現業務流程的槽點,明確各職能部門業務交叉點和信息交叉點,基于價值創造和交互優化業務流程。一方面針對相互存在邏輯關系的業務,在信息交叉點盡可能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信息對接和信息監督。另一方面基于價值創造和交互,實現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的對接。通過信息中心,打破由于業務分工導致的信息孤島,形成信息共享鏈和閉環管理,實現業財一體化和風險控制一體化。
業財融合的關鍵是整合信息,挖掘信息的價值,那么其基礎就是信息標準化。將標準化的信息通過業務鏈整合起來,消除財務信息孤島,將財務部門的職能從核算向管理轉換。通過構建信息中心,實現數據從采集、加工、共享交換過程中的一致性和管理上的同步性,實現數據的同一源頭多方使用,完成數據的共享和統一管理,打造數據標準化。例如,教職工數據均來自人事管理系統,學生數據均來自學生管理系統,教學信息均來自教學管理系統,科研信息來自科研管理系統,保障數據的準確性和同步性。
當前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普遍是由財務部門主導推動,但是由于廣大師生和領導對于財務工作的固有認知,從根本上否決財務工作的價值和業財融合的必要性,提高了廣大師生對于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阻力。高校財務部門必須明確自己創造的價值,提高價值創造能力,提高領導層對于業財融合必要性的認知,提高廣大師生對于財務工作價值的認知,減少業財融合阻力。
當前各高校建立的信息平臺實質上是一個信息門戶,可以讓廣大用戶用一個密碼在一個門戶登錄學校的各個管理系統,但是并沒有為加強高校內部管理質量、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帶來明顯的推動作用。當前已有學者建立了高校業財融合平臺,但是當前大多數學者是“業計融合”,融合的對象是數據,通過會計主動搜溝通、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主動參與組織決策。本人在眾多學者的基礎上基于價值鏈進行了優化,梳理了學校價值創造流程,構建了信息共享平臺分析框架圖,如圖1所示。

圖1 學校內部價值鏈流程圖
業財融合的連接線是各部門的價值創造和價值流轉。業財融合可以使高校更精準地完成預算編制,及時準確地開展預算監督、評價;當前大多數單位實現的業財融合實際上是“業計融合”,想要真正地實現業財融合,必須用好預算管理。
(1)預算管理目標
預算管理目標是高校戰略目標的財務管理體現。依托高校發展規劃部門(甘肅省部分高校沒有明確設立),通過對高校戰略目標、工作計劃的分解,形成各部門、各二級單位的工作計劃,從而確定相應的預算管理目標。所以預算目標的確定,不僅僅依靠財務部門、依靠財務數據,還需要業務部門的配合,為業務提供服務。預算管理目標的設立是業財融合的開端。
(2)預算編制
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的起點,也是預算管理成功的保障。當前甘肅省省屬高校可以大致上分為這樣兩類。一類是有較為健全的預算制度,有比較嚴謹的預算編制流程,逐步形成以零基預算為主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代表院校有西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理工大學。還有一類具有一定的預算管理制度和編制流程,但是制度尚不完善,主要以增量預算為主。高校通過完善預算編制,結合業財融合,可以使高校更加準確地確定價值創造節點和價值流轉過程,可以幫助高校更加準確地判斷預算編制標準。
①各級在預算編制前,需廣泛聽取業務工作人員意見,同時傳達預算編制理念。預算編制不能由財務人員臆想編制,而應廣泛聽取業務人員建議與意見,由業務部門結合財務部門,基于組織發展戰略規劃,在借鑒參考業務人員建議意見的基礎上完成預算草案編制。
②廣泛聽取管理層意見。相對而言,管理層更能把握高校發展規劃。預算主要服務于高校發展,管理層作為領頭羊,需要發揮引導作用,預算的執行需要領導的支持,使預算目標與高校發展規劃更切合,切實實現預算管理職能。
③預算草案下達后,需要就有關業務科室召開座談會,了解預算編制背景和意圖,交流預算管理目標,明細職責,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建立業務口、財務口兩道把關手續,對于無預算或不符合預算計劃的項目,嚴格把控。針對具體特殊原因、實際需要的項目,經預算管理委員會批準后可以調整預算。高校預算編制流程完善圖如圖2所示。

圖2 高校預算編制流程圖
(3)預算績效考核體系的構建
預算績效考核的目標是為了保障預算的執行,衡量預算執行的結果,推動組織戰略目標的實現。績效指標的構建需要充分考慮學校戰略目標和預算管理目標。學校層面和二級部門都可以基于平衡計分卡,從財務、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客戶維度對于部門預算目標進行分解,采用德爾菲法確定績效指標和權重。績效指標既要考慮財務指標,也要考慮非財務指標。整體績效指標主要是對預算管理委員會的考核,督促其發揮整體職能,指導各部門完成預算目標。預算的績效考核應由預算部門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績效考核,既要明確結果,還要查明原因和問題所在,將考核結果運用于第二年的預算管理,同時要與相應責任人經濟利益相掛鉤,不能使績效考核流于形式。
當前省屬高校財務人員的老齡化和高層次人才的缺失,嚴重影響了高校財務工作的發展。財務自身隊伍的建設,必須引進新的人才,加強財務管理觀念,提高業財融合認知。人才隊伍建設不但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財務人員到其他機關部門或學院任職,一方面可以打開財務人員晉升通道、調動財務人員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師生財務觀念,加強財務人員業務認知。
業務單位價值化有助于高校進一步確定各單位價值創造和價值流轉流程,梳理業務之間的關系和連接點,有助于業務流程的重建和業財融合的發展,通過業務單位價值化重建業務流程,打造全校的信息共享系統。其次,預算管理與業財融合相輔相成,預算管理需要業財融合來做好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與控制、績效評價,而業財融合也需要用好預算管理這個抓手,更加精準地判斷高校價值創造和轉移鏈條,推動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及時性。各省屬高校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逐步推進“業計融合”“業財融合”推進業財融合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