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竹,李智鵬,宋文利
(哈爾濱體育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2020 年5月教育部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游泳課程作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承擔強身健體、掌握技能的教育目標外,還應肩負培養德才兼備型人才的責任。在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指導下游泳課程不僅能增強大學生體魄、促進大學生健康,而且還能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大學生強化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將術科課與思想政治理論完美結合,讓大學生在術科課堂中不僅能學會專業技能還能享受德育教育,讓術科教師重視思想教育工作,在一線教學中真正落實專業課與課程思政的融會貫通與協調發展,是現階段高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游泳課程在全國高等院校中普遍開展,是高校公共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有多所名校將游泳課考核成績作為衡量畢業標準的重要條件之一。大學生通過游泳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一門求生技能,在關鍵時刻實施溺水自救和救護,同時堅持游泳運動還能提高呼吸系統的機能和肺活量、增強心肌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具有其他鍛煉方式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游泳課因其實用性高、趣味性強等特點,深受大學生喜愛。依托課程特點推進教學改革將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通過游泳課程向大學生傳遞“思政”思想,將吃苦耐勞、不畏困難、立德樹人、團結集體、無私奉獻等思政教育元素深入融合在游泳課程教學過程中,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完善高校游泳課程的育人體系,補齊傳統實踐課程教學中缺失的思政教育,全方位、多渠道的思政教學能使高校游泳課程更好地肩負起強身健體和思想引領的育人重任。
課程思政既是一種教育理念,又是一種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視角。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游泳課程改革的基本含義是指授課教師提煉出游泳課程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懷、社會正義感、社會責任感、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價值范式,在實踐課堂中將理論、實踐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同步進行。
蔡元培先生說過“完全人格、首在體育”,游泳課程不僅要具備強身健體的功能,在課程思政理念指導下,高校游泳課還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為國家輸出身心素質和思想政治覺悟都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傳統的單一的輸出教學模式并不受大學生喜歡,在教學內容上,授課教師要精心策劃,避免在術科課上填鴨式地灌輸思政元素,導致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缺少銜接性。游泳授課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小組討論等形式在不失趣味性的情況下將游泳技術與課堂思政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另外,游泳授課教師還可以通過分享具有影響力的國內游泳運動員比賽的經典之作,喚醒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榮譽感。中國體育在過去40年中順勢而起,撲面而來的是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美好愿景,如“乒乓外交”“女排精神”等都飽含著永不放棄、頑強拼搏、為民族榮譽而戰等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的人文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信息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傳統游泳教學中教師更注重技術練習,以講授法、示范法和練習法3種教學方法為主。受傳統填鴨式教學的影響,游泳教師講解完,學生簡單做3~5min的陸地模仿練習后直接進入泳池練習,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而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結合互聯網有針對性地依據游泳技術和思政教育結合的教學特點,進行課程內容整合,以及線上和線下教學設計,還可以借助MOOC、智慧樹等學習平臺實現教學模式創新。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劃分為3個部分,分別是課前強化準備、深化課堂知識、完善課后復習和評價環節。大學生可以在課前通過線上的形式觀看教學動作視頻、思政教育視頻,在課后通過線上互動形式交流思政教育學習心得,以及專業知識重難點答疑。高校開展混合式游泳教學是順應時代的需求,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地推進高校游泳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思政教學內容引進體育課堂,教師正確引導是關鍵環節,教師應從思想上意識到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知識傳授同樣重要??紤]到部分體育教師存在專業教學能力強但思政教學能力偏弱等問題,學??梢酝ㄟ^定期開展課程思政相關主題活動,如座談會、培訓課程等以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在游泳課程教學上,游泳教研室可以組織游泳教師集思廣益,共同建設思政課程素材資源庫,組織游泳教師制定專業課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的學習計劃及相關思政課件,在教研室集體備課環節,共同制定高校游泳課程的思政元素融入點,以及重點和難點,共同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和方式,全方位地促進課程思政進游泳課堂,同時為了檢驗教學效果,還要設計“教學改革回頭看”環節,在期末以研討會的形式組織游泳教師分享課程思政教學心得,共同探討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以此全面提高游泳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真正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游泳課程教學。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面臨的首要難題。在高校游泳課程中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國家沒有明確的指標衡量游泳課程的思政教育質量,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復合性、復雜性,本文認為從體育教學評價的基本要素——“為什么評”“誰來評”“評什么”“怎么評”4個方面來討論高校游泳課程教學的思政教學評價較為合理。
2.4.1 “為什么評”——評價目的教學評價是檢驗思政教學質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及時進行教學評價可以發現高校游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游泳課程中思政教育內容,提升高校游泳課思政教育質量。
2.4.2 “誰來評”——學工戰線教師學工戰線教師是一線教學工作者,與大學生接觸時間長,對大學生的了解也比較全面。在思政教育評價環節,游泳課上以帶班教師為主,生活上以輔導員為主,其余教師作為輔助力量,以此配合對大學生進行全面性思政教育評價。
2.4.3 “評什么”——評價內容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教師要評價大學生是否達到預先設定的教育目標,大學生的思想品質、行為準則、對游泳運動的熱愛程度有沒有顯著提高,要綜合地對大學生進行客觀評價。
2.4.4 “怎么評”——評價方式課中生生互評、課后師生互評、輔導員及相關學工教師對大學生定期進行發展性評價應該成為高校游泳課程思政評價的主要途徑,如在課中生生互評環節中,通過大學生之間的直觀反饋能夠反映大學生的道德規范和行為素養;課后師生互評,能夠檢驗大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的思政教育目標,以便任課教師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輔導員及相關學工教師對大學生定期進行發展性評價也是十分關鍵的,輔導員及相關教師可以第三方視角審視高校游泳課程思政教學成果是否達標,發展性評價有助于系統觀察大學生的變化,這種評價方式也能更準確地反饋思政教學成果。
游泳課程作為全國高校普及率高且深受大學生喜愛的體育課程之一,進行思政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且有現實意義的。高校游泳課程在增強體魄、完善人格、促進社會交往、鍛煉意志品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義與作用,現階段高校游泳課程存在“重身體、輕思想”的現象,結合課程思政理念及時對高校游泳課程進行教育改革,實現“運動課”向“育人課”的轉變,也可為后期更多體育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創新工作打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