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女士花費11000元買了一部全新未拆封的iPhone13ProMax,從深圳寄給江蘇的家人,但家人遲遲未收到貨。夏女士向順豐詢問時被告知快件丟了,只能走理賠,根據保價賠償1000元。夏女士感覺不能接受這個處理結果。
廣東晟典律師事務所律師毛鵬表示,如果夏女士要維護自身的權益,可以從兩方面入手:1.快遞企業在郵寄物品時,有無盡到提示義務,提醒郵寄人需要對貴重物品進行保價,或者快遞單上有無醒目內容進行提示;2.快遞企業在郵寄過程中有無故意或重大過失。如果夏女士能夠證明快遞企業存在上述兩種情形之一,則可以按實際損失主張賠償責任;如果夏女士不能證明快遞企業存在上述兩種情形之一,則可能只能按普通商品的賠償標準進行賠償。
理賠是快遞丟件后的主要難題。通常情況下,快遞公司會依據寄件人與快遞公司簽訂的協議進行賠償,該協議中包含對保價的說明。由于各大快遞公司對保價之外的賠償標準大同小異,通常會參照運費來理賠。
比如,順豐快遞要求用戶下單時閱讀并同意的《電子運單契約條款》中規定,因順豐公司原因造成托寄物損毀、滅失的,結合用戶是否保價對應的標準來進行賠償。該賠償不包括用戶基于貨物可能獲得的收益、利潤、實際用途、商業機會、商業價值等任何間接損失。德邦物流規定,當實際價值大于或等于聲明價值時,托寄物全部毀損或滅失,公司將按照保價聲明予以賠償。如果實際價值小于聲明價值,快遞公司將按照實際價值賠償。
2019年8月,張某通過圓通速遞寄出價值11000元的香奈兒雙肩包,并支付17元運費,但未保價。該包在運輸途中丟失。協商無果后,張某將圓通快遞訴至法院。法院審理雙方提交的證據后認為,山東圓通公司在收取郵寄貨物時,負有對貨物進行查驗的義務,張某依約支付了快遞費,山東圓通公司未按照合同約定將承運貨物在合理時間內送達,存在違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七條等相關規定,法院判決山東圓通公司賠償張某損失的11000元并返還快遞費17元。
由此來看,當收寄快遞丟件后,快遞公司應如何擔責實際有法可依。
快遞物流行業專家趙小敏建議,寄遞貴重的東西,首先要選擇服務好的快遞公司,并且盡可能保價。此外,還要認真閱讀快遞公司提供的《運單契約條款》,在交寄貴重物品、易碎物品時,應當事先明確向快遞公司聲明是貴重物品,要求快遞公司在包裝、標志上額外提示注明。應選擇保價服務并按快遞公司規定的保價費率繳納保價費,明確聲明包裹價值,在郵寄快遞時注意保留快遞單號、運費收費詳情明細表、運單契約條款等證據,在包裹發生毀損或短少、丟失時注意保留貨物毀損照片以及能證明包裹價值的購買合同、收據等證據,維護自身權益。
如果沒有保價,實際賠付過程中必須充分證明商品價值,比如提供相關的發票,證明發票內容與當時這個所寄物品一致。各地的相關法規條例有非常大的不同。如果沒有保價,且不能證明商品價值,過去幾年的判例較多的是賠償三倍資費、五倍資費,最高賠到十倍資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