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瑋,王博陽
(1.河北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2.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鄉村振興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的建設。為此,《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指出“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通過“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要“研究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鼓勵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要“廣招英才、高效用才。”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為更多優秀鄉村教師參與鄉村治理、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多種渠道。”鄉村教師兼任“村官”是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形式,是凸顯鄉村教師的重要體現,具有政策的保障。
為了解決基層管理人才不足的問題,國家采取了選派優秀扶貧干部到基層、遴選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充實到鄉村等措施,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生機,實現了為鄉村“輸血”的功能。但是,由于扶貧干部不可能長期留在鄉村,某些選調生和大學生村官把鄉村經歷當作一種過渡和跳板,缺乏明確的扎根意識和對鄉村工作的長期謀劃。因此,這一舉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管理人才“下得去”的問題,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基層管理人才“留得住、干的好”的問題。
毋庸諱言,“村官”對鄉村的發展起著領頭雁的作用,他們的能力、素質、作風影響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目前,我國鄉村“村官”水平參差不齊,絕大部分“村官”學歷水平不高、能力普遍偏低、在村民中的威信還存在提升空間;選調生和大學生村官年齡小、經驗不足、與鄉村聯接紐帶不深、對鄉村的了解不足,難以支撐對繁紛復雜的鄉村事務的組織和協調,不利于鄉村治理工作的科學開展。
鄉村振興不僅需要基層管理人才,也需要復合型技術人才。加快農業現代化、壯大鄉村產業、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都需要復合型實用人才。所謂的“復合型”不僅在專業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經驗,還需要具備較高的相關技能,即一專多能的人才,他們不僅能在本專業領域發揮專業特長,而且能在相關領域引領或帶領大家協同發展。
鑒于鄉村振興中存在缺乏“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層管理者、“高素質”的基層治理者和“復合型”實用技術人才,且不能及時有效彌補的問題,用好現有人力資源使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勢在必行。通過鄉村教師兼任“村官”能夠助推此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明確規定:公辦中小學教師是國家公職人員,依據規范公職人員的相關法律規定,享有相應權利,履行相應義務。鄉村中小學教師既是在學校中從事教育的專業人員也是公職人員,需要也應該承擔國家所賦予的相關任務,兼任“村官”不存在增加編制或轉化身份的問題,只需要適當增加部分津貼,就能夠使鄉村人才隊伍得到適當補充。
目前,我國鄉村教師尤其是新生代鄉村教師學歷層次高、人數多。以特崗教師為例:據統計,特崗教師本科學歷達到80%以上,所學專業幾乎涵蓋師范、農、林、牧、工、商等所有學科領域,不乏“復合型”技術人才;2009 年至2021 年4 月河北省特崗教師到崗6.4 萬余人,具有承擔村官的知識與能力優勢。
鄉村教師大多來自鄉村,與鄉村血脈相連,熟悉鄉村特點并以鄉村學生為樞紐聯通鄉村家庭、鄉村社會。他們具有扎根鄉村的志向、具有深厚的鄉土情懷。2020 年教育部的調查報告顯示,特崗教師三年滿期留任率超過85%,農村教育碩士留任率達到90%以上。95%的特崗教師在鄉鎮及以下學校任教,其中30%是在村小和教學點,具有融合服務鄉村的意愿。
梁漱溟先生曾經指出:鄉村教師“一是鄉村的耳目;二是鄉村的喉舌。如果更進一步,還可替鄉間謀劃建設事宜,好比為鄉村添了腦筋一樣。”自古以來我國鄉村教師就有參與鄉村日常生活和鄉村公共事務,為鄉村建設貢獻自己智慧的傳統。新時代,鄉村教師接納自我角色,明晰鄉村教師文化傳承的使命,更能通過“了解鄉土”“熱愛鄉土”和“改造鄉土”推進鄉村振興。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鄉村中小學生遷徙到城鎮就學是不爭的事實,呈現出鄉村學生流失率高、班容量小、部分教師教學工作量不足的現象。同時,通過3 到5 年基層教育工作的歷練,優秀鄉村教師對地方民風、民俗的了解,在逐漸融入鄉村中的溝通、協調和組織管理等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其優勢逐漸呈現,為其勝任“村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奠定堅實的能力基礎。
為鄉村振興補充大量優質的、能夠“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層管理者、“高素質”的基層管理者和“復合型”使用技術人才,打通鄉村教師兼任“村官”是一條實現雙贏的通道,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文件要求,成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鄉村教師兼任‘村官’”領導小組,由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組織會商,建立“鄉村教師兼任‘村官’”的機制。通過讓鄉村教師兼任的方式擔任副村長或村支書,負責鄉村文化建設、生態建設、法制建設等發揮鄉村教師職業特點、專業優勢。制定鄉村教師兼任“村官”政策并細化具體措施,包括遴選、培訓、考察、任職、考核、待遇、退出等,形成鄉村教師兼任村官的政策保障。
聚焦公費師范生、特崗教師、農村教育碩士等為鄉村精準培養教師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首先通過開設必修課、選修課或講座的方式向公費師范生特崗教師、鄉村教育碩士開展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宣講,了解我國鄉村振興的戰略以及作為鄉村教師在國家戰略中的作用;其次通過專門訓練,幫助準鄉村教師掌握鄉村工作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提高為鄉村服務的能力;最后通過示范引領、實踐鍛煉夯實鄉村教師服務鄉村振興的信念。
選擇河北省鄉村教師整體素質高、人力資源充足、參與意愿強烈、鄉村發展相對薄弱區域和精準培養鄉村教師的師范院校為試點,通過2~3 年的實驗,探索鄉村教師兼任“村官”的培養、遴選、使用等方式和路徑,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推進。一方面促進鄉村教師的精準培養,另一方面探索鄉村教師服務鄉村振興作用效能,將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有機的融合起來。
通過建立鄉村教師兼任“村官”制度,打通鄉村教師服務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使其積極融入鄉村振興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而非“邊緣人”,充分發揮鄉村教師在鄉村振興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