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蕓
(廣東汕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廣東 汕頭 515078)
音樂教育中的鋼琴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和教育特點來看,學生通過這門課程來學習音樂、理解音樂,可以對后期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起到基礎性、輔助性、實踐性和拓展性的作用。[1]這門課程需要學習者有較強的綜合素質,要求學習者能建立以音樂專業素養為基礎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鋼琴彈奏基本知識、樂理基礎知識、練習曲、中外樂曲、合奏以及即興伴奏。通過系統學習以及結構化訓練,使學習者形成扎實的專業技能、綜合能力。當前,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幼兒教師不僅要能唱,還得具備彈奏鋼琴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高校教師應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崗位操作能力,使其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2]
鋼琴課程在學前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反映了現階段學前教育的教學規律。基于此,應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加入與音樂教育相關的內容,這對我國高職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特別是鋼琴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鋼琴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在教學方式上有較大的改進空間。這門課程順應學前教育學科發展的形勢與規律,符合社會對幼師的要求,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提高崗位實踐能力。
鋼琴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快速的、全面的、綜合的反應能力和創作能力、音樂感悟能力與音樂分析判斷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技能水平。[3]鋼琴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教師通過鋼琴教學能啟發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通過彈奏練習,綜合拓展音樂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悟,傳遞出自己的心靈感受。在鋼琴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對各種中外樂曲的視聽唱彈奏過程產生美的享受,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4]總之,鋼琴課程是一門提升音樂素養的基礎課程,也是一門關鍵課程。
樂理基礎以及與樂理相關的和聲理論知識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在專業鋼琴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帶著學生從認識鍵盤、識譜、視唱、視奏開始,由淺到深,認識五線譜、簡譜的音符與休止符。[5]對于五線譜與簡譜,學生在學習樂理基礎知識之后,應能做到自如互譯、規范書寫。同時,學生應認識節拍節奏,熟悉音值組合法,結合記譜法的音值長短關系,相互聯系,綜合運用。
在彈奏手型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彈奏姿勢與手型、指法開始學起,正確的手型是初學鋼琴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其對學生彈奏技能的長遠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習手型方面,教師可以用誘導練習法,利用工具或者指定的肢體動作來幫助學生感受和正確體驗,從而使其得到正確的動作信號。[6]例如,學生可以應用握雞蛋、握拳等形式模擬練習正確的彈奏手型。
在斷奏與連奏練習方面,需要細致一些。從斷奏練習開始,可選取音階較為突出或者簡易的兒歌進行訓練,邊彈邊唱譜,訓練學生手口協調并用的能力。同時,教師應采用非連奏的練習,促使學生熟知五線譜、鍵盤與各種音符。在進行非連奏練習時,學生運用觸覺與聽覺來控制動作,通過良好的聽覺并結合自我判斷、理解來控制調整手型、指法,從而建立需要的聲音效果和正確的固定的手型。[7]在連奏練習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訓練高抬指連貫彈奏法與手腕重量移動彈奏方法,通過這些練習來追求聲音的干凈、利落、明亮、穿透性與手指的獨立性。教師可選擇C、G、F 大調音階、琶音、和弦和簡易兒歌伴奏示范曲目,包括《小蝌蚪》《小花貓》《西藏民歌》《企鵝》《蝴蝶找花》等。在這樣的鋼琴基礎練習課程之中,學生借助兒歌伴奏示范曲目、藝術小曲、世界名曲(如《獵人合唱》《拉塔普蘭》《法國古歌》《小丑》《瑤族長鼓舞》《小奏鳴曲》等)的學習流程,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這是學生學習音樂、理解音樂、了解兒歌即興編配與彈唱的一個有效切入點。
在四手聯彈、合奏練習方面,合奏訓練能提升學生的聽覺、節奏感知、協調能力。[8]其中,協調能力是指學生自己的讀譜能力、聽覺能力、雙手協調彈奏能力、判斷能力。同時,學生還需形成與另一位演奏者的配合能力、互相依存、互相傾聽的能力。經過這種練習,學生綜合音樂能力會產生顯著的變化。
音階、琶音、和弦在各種鋼琴作品中都是最常見、最基本的音樂織體形態。學生在五指訓練達到一定水準后就可以進行音階、琶音、和弦的練習,這對學生了解調性、感知調性、移調,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結合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程的特點,除了要有一定的彈奏技能之外,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還需具備鋼琴即興編配的能力。在鋼琴課的學習中,彈奏技能是基礎,最后要達到能對兒歌進行即興編配的程度,這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鋼琴課程的重要目的,即促使學生通過專業化的鋼琴學習,形成幼教工作中鍵盤樂器的實際運用能力,將演奏能力轉化為自如地邊彈邊唱、即興伴奏、移調以及相互配合的綜合應用能力。音樂教育中的兒歌彈唱是指“對兒童歌曲進行即興伴奏與自彈自唱”這樣一門課程。這門課程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演奏基礎和演唱能力,要求學生能自如地識譜、即興編配、學唱旋律、即興彈唱出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歌曲伴奏的基礎方法和手段。其中,對于伴奏織體,則需明確全分解伴奏音型、半分解伴奏音型、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的不同特征。在大調、小調正三和弦的初步應用、和聲配置的基本手法、副三和弦的實際應用方面,學生需綜合運用音階、琶音、和弦的學習內容。另外,學生也應對調性形成相對清晰的理解,并能在實踐中進行總結與學習。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是參加普通高考的學生,多數學生沒有學習過音樂。他們不清楚什么是鋼琴演奏、什么是聲樂演唱,基礎差,需要從零開始學習,所以學習難度相對大一些,學習內容也相對多一些。傳統的鋼琴教學采用一對一的教學形式,教師注重學生的彈奏技能,教學難度大,跨度也大。對于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彈奏技能也同樣關鍵,但是由于學習時間有限和學習內容多,所以課堂教學形式應以一對多的大課堂學習為宜,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彈奏能力,可以將學生分為零基礎和有一定基礎兩類。有基礎的學生可能較快地、完整地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較好地消化每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學習內容。對于零基礎的學生來說,每節課都是全新的內容,學習時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可以將這兩部分學生分組,優生帶弱生,可以實時督促弱生的學習,解決弱生的彈奏問題。弱生被帶上來后,會提升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可多與學生分享探討,讓學生說出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分析作品,讓學生擔任教師,進行模擬教學。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彈奏技能和音樂知識,還要能自如地授課。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能指的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進行“鋼琴即興編配比賽”,在比賽中,提升自身的視唱技能、音樂聽覺及音樂素養,加深對鋼琴編配知識的認識,增強對鋼琴伴奏重要性的理解。借此,可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為其進一步提高歌唱技能及演奏能力奠定重要的基礎。學校可以舉辦“鋼琴彈奏比賽”,分為樂曲彈奏、兒歌彈唱、表演唱。其中,表演唱環節需要學生在彈唱的同時,展示符合兒歌情節的舞蹈動作。這可以提高學生的彈奏能力和即興編配以及彈唱、現場反應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音樂記憶力、音樂想象力以及音樂思維能力。總之,這樣的比賽能夠使學生有目標、有目的、有動力地學習,促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方向感。另外,在組織不同類型的鋼琴比賽的過程中,也可使教師更加積極、更加全面地培養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有更多的可能性,促使學與教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比賽也能篩選出優秀的學生,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對學生之后的就業也有一定的幫助。
手把手傳幫帶,專項輔導助提升指的是教師需利用豐富的教學培訓經驗,對學生進行傳幫帶,并進行各種專項技能的輔導,包括帶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到幼兒園實習,對其進行鋼琴彈奏、兒歌彈唱等方面的指導,到幼兒園進行實地觀察、交流,帶領學生進行兒歌曲譜收集工作。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課程的上課形式,可以采用一位學生上課、一位學生彈奏的音樂課堂教學形式。這樣,彈奏的學生需要配合上課者完成課程,從而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此間,彈奏的學生要跟隨上課者的節奏來彈奏。另外,教師應為參加技能考試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可以選擇小組(4-5 人)模擬演奏、小組點評指導演示等形式,統籌輔導、練習、展演、點評輔導的流程,借此鍛煉學生的彈奏能力。此外,教師還需為參加小學教師資格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學生進行彈唱、即興編配與鋼琴演奏技能的輔導。
總之,在開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鋼琴彈奏能力與音樂情感、音樂素養為主,使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教師應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不要追求難度,要著重于作品訓練目的和實用性。這樣,才能在鋼琴的教學中,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強化自身的課堂教學引導作用,提升鋼琴教學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