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六韜》軍事情報思想研究

2023-01-21 04:17:17杜文君
孫子研究 2022年5期

杜文君

《六韜》是一部先秦軍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繼《孫子兵法》之后先秦兵家思想成熟的典型代表。作為“武經七書”之一,它對后世軍事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譽為兵家權謀類始祖。司馬遷稱:“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1〕有學者也指出了《六韜》在兵書中的獨特地位:“《六韜》的成熟則在于其兼采儒道,融匯諸家,使兵家思想體系更加豐富,更具張力,更趨完善……是對孫子思想的超越和發展,也是先秦兵家思想進一步成熟的標志。”〔2〕因此,作為傳統兵書經典的《六韜》,同《孫子兵法》一樣,也蘊含有豐富的軍事情報思想。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與《孫子兵法》的研究相比,目前學界對《六韜》軍事情報思想的關注與研究仍然不夠。但是,該書所反映出的某些軍事情報理論,在今天看來仍具一定的借鑒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其有關軍事情報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與總結。

一、《六韜》對軍事情報的認識

(一) 本于道德

《六韜》與《孫子兵法》《尉繚子》等專著還是有一些不同的,那就是它所論述的軍事思想是建立在道德之上的。《六韜》將道德看作是國家軍事建設與國家治理的重要前提。從其所論述的內容順序來看,首先提及的是《文韜》。據《匯解》言:“韜者,弢藏之義,此內雖有兵端,而本于道德,故曰《文韜》,謂文事先于武備也。”〔3〕《文韜》又將《文師》置于首章。《武經七書注譯》言:“(《文師》)是一篇周滅殷商的戰略決策。”〔4〕就是說,戰爭應當本于道德,政治優先于軍事戰略。《六韜》認為,國家興衰是有規律可循的,若“仁義道德所在”,則天下歸之(《文韜·文師》);若“忠臣死于無罪,奸臣以虛譽取爵位”(《文韜·舉賢》),則國家就會滅亡。這說明,戰爭中存在著治國之道。《文韜·守國》云:“天生四時,地生萬物;盈則藏,藏則復起。莫知所終,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為天地經紀;圣人之在天地間也,其寶固大矣。因其常而視之,則民安。夫民動而為機,機動而得失爭矣。故發之以其陰,會之以其陽;極反其常,莫進而爭,莫退而遜。守國如此,與天地同光。”也就是說,按照自然規律治理天下,則人民安定。若發生動亂,則需要積蓄力量,時機成熟之后才能夠討伐,如此天下才會云集響應。

(二) 符合規律

作出正確決策的前提是情報必須符合戰爭規律。如此,情報的研判才變得必要與可能。《龍韜·軍勢》明確提出了情報的理論基礎:“圣人征于天地之動,孰知其紀。循陰陽之道,而從其候;當天地盈縮,因以為常;物有生死,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見形而戰,雖眾必敗。’”就是說,圣人觀察天地運行的變化,反復探索其原因,依照季節的變化、晝夜長短等自然現象,掌握普遍的運行規律,進而推斷出天地萬物變化的趨勢。所以說,戰爭是存在客觀規律的,要根據客觀規律來把握戰爭的變化,若不能詳細地摸清敵人的情況與之后的戰爭趨勢,即使軍隊兵員再多,也注定要失敗。由此可見,《六韜》對于君主道德以及戰爭規律的分析與重視。在一定意義上講,上述考察決定了應否采取進一步的軍事行動。因為,軍事戰略和軍事行動僅僅是政治的延續。

二、《六韜》軍事情報獲取的方法及傳遞媒介的多樣性

古代,信息交流不暢通,搜集情報的方法主要是依靠直接觀察與密探盜取等方式。關于這兩種獲取情報的方式,相較于《孫子兵法》《尉繚子》等兵書來說,《六韜》對軍事情報學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在“偵察”與“間諜”使用方面更加深入而全面。

(一)觀察法

觀察,主要是通過偵察敵人陣地及行動狀態來獲取情報。“在情報工作中,觀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沒有觀察,就不能發現情報、搜集情報。”〔5〕《六韜》提到了將帥應該提前五日派出情報人員:“先戰五日,發我遠候,往視其動靜;審候其來,設伏以待之。”(《虎韜·動靜》)又:“凡深入敵人之境,必察地之形勢。務求便利,依山林險阻、水泉林木而為之固;謹守關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則我軍堅固,敵人不能絕我糧道,又不能越我前后;常先發遠候,去敵二百里,審知敵人所在。”(《虎韜·絕道》)即在距離敵人二百里的地方探查敵國境內的地形,如“山林、險阻、水泉、林木、關梁、城邑、丘墓”等情況,觀察敵軍前來的征候,以便提前做好部署與安排。如果敵人先我占據戰略要地,那么我方就失去了先機。除了觀察地形,還要審察敵人內部的虛實:“審知敵人空虛之地,無人之處,可以必出。”(《虎韜·必出》)“登高下望,以觀敵之變動;望其壘,則知其虛實;望其士卒,則知其來去。”(《虎韜·壘虛》)即通過觀察敵人的變動與營壘的數量,就能預測敵人內部的虛實及士卒的調動情況。

觀察法除了需要情報人員具有很強的觀察力之外,同時還需要具備快速的反應能力。情報工作的方針和基本要求是“廣、快、精、準”,故而要求情報人員有特殊的善于觀察的能力,要隨時隨地迅速而又敏銳地注意到有關事物和事件的各種極不顯著,但卻非常重要的特征和細節。《六韜》特別強調觀察與快速反應的能力,“敵知我情,通我謀,為之奈何?太公曰:‘兵勝之術,密察敵人之機而速乘其利,復疾擊其不意。’”(《文韜·兵道》)就是說,在對方掌握我方情報的前提下,我們要在很細微的環節中,縝密偵察對方的情況,力求迅速發現情報,并憑借有利形勢捕捉戰機,再出其不意地給對方以猛烈打擊。打仗必須“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即“廣、快、精、準”,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文韜·守土》亦指出:“日中必彗,操刀必割,執斧必伐。”要及時抓住時機,不能錯過破敵的最佳時間。

(二)使用密探、間諜之法

《六韜》主張君王應培養“股肱羽翼”,須有“耳目七人,爪牙五人,羽翼四人”。通過設置“耳目”“爪牙”“羽翼”“術士”的方式,可以實現:“主往來聽言視變。覽四方之士,軍中之情;主揚威武,激勵三軍,使冒難攻銳,無所疑慮;主揚名譽,震遠方,動四境,以弱敵心;主為譎詐,依讬鬼神,以惑眾心。”(《龍韜·王翼》)如此一來,既能聚攏民心,又能了解內情,便于掌控軍中之情、民眾之心,以致無所疑慮、戰無不勝。而培養間諜,深入敵人內部離間敵人,煽動對方人心,使其上下分離,也是搜集情報的重要方法。《龍韜·王翼》言:“游士八人,主伺奸候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以為間諜。”

《六韜》除了主張培養間諜,打入敵方內部外,還提出了四種花費重金賄賂、收買敵方間諜以破壞敵方君臣關系的具體方式:首先,拉攏敵營君主最親近的臣子,削弱敵方的力量,使其上下不能一心,如此則其國家社稷必然衰退。此即所謂:“親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中必衰。”(《武韜·文伐》)其次,用重金“陰賂”敵國君主的近臣,和他們建立深厚的友誼。這樣一來,他們雖身居國內,但卻心向國外,國家就會發生災禍。再次,收買敵國君主左右的大臣,離間邊遠的大臣,君主就會失去民心。最后,離間敵方忠臣與君主的關系,即“嚴格忠臣”,“勿聽其事”,促使他們關系惡化,以為己用。此外,當敵軍進攻兇猛、我軍士卒被圍困時,則需要通過厚賂敵使的方式尋找出路:“求途之道,金玉為主,必因敵使,精微為寶。”(《豹韜·烏云澤兵》)當然,事情必須做得精密細致,不能讓敵人有所察覺。

(三)傳遞情報的媒介

情報不僅要注重搜集,更要對獲取的情況信息進行傳遞與交流。對此,《龍韜·王翼》表明,要在軍隊中設置專門的情報信息傳遞機構與人員:“伏旗鼓三人,主伏旗鼓,明耳目。”即由他們負責作戰時的信息傳達:“令我壘上,誰何不絕,人執旌旗,外內相望,以號相命,勿令乏音,而皆外向。”(《虎韜·金鼓》)

情報傳遞的媒介是多種多樣的。嚴怡民指出:“情報工作包括了文獻工作,但又不局限于文獻工作。情報工作除了運用文獻這種形式外,還使用非文獻的形式(如口頭、實物等)。”〔6〕但是,在冷兵器時代,通訊條件極不發達,信息的傳遞與交流存在諸多不便。這樣,依靠實物傳遞便成了情報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

《六韜》將旗幟、鼓、火、號音等作為重要的情報傳遞媒介。《豹韜·突戰》中記載,當敵軍進攻侵占我方土地,但尚未完全到達前,為了確保情報及時準確地傳遞出來,要在距城四里的地方構筑營壘,布金鼓旗幟,以此來觀察敵軍動向、傳遞情報。另外,還要在城頭上“立旌旗,擊鼙鼓”,做好防守。至于旗鼓的使用方法,《軍略》有具體規定:“晝則登云梯遠望,立五色旌旗;夜則火云萬炬,擊雷鼓,振鼙鐸,吹鳴笳。”意謂,晝夜采用不同的旗幟傳遞情報,白天視線好,可以登云梯遠望,則用五色旌旗,夜晚用煙火代替旗幟,用鼓發號施令,以及敲小鼓、搖大鈴、吹胡笳作為指揮信號,傳遞情報信息。

三、《六韜》軍事情報分析思想的綜合性與具體性

在實際的情報工作中,僅有情報收集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情報獲取之后,必須對情報進行分析與研判,然后才能得出有價值的結論。“情報分析與研判是綜合的邏輯思維過程,是對獲取材料的再創作。”〔7〕“情報分析是情報工作的中心環節。”〔8〕在情報工作中,往往把情報工作的失誤主要歸因于分析的失誤:“大部分情報失誤通常是由分析失誤引起的,而非由收集失誤引起。”〔9〕毫無疑問,情報分析是情報工作的重要內容。關于情報分析的論述,同樣也是《六韜》軍事情報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情報分析的綜合性

有學者指出:“《孫子·計篇》中的‘五事’‘七計’是孫子戰略情報要素的主要內容,該篇闡述了‘道’‘天’‘地’‘將’‘法’等五個情報要素。”〔10〕與此相似,《六韜》對軍事情報要素的分析也比較全面而深入。《犬韜·武鋒》即強調:“夫欲擊者,當審察敵人十四變。變見則擊之,敵人必敗。敵人新集,可擊;人馬未食,可擊;天時不順,可擊;地形未得,可擊;奔走,可擊;不戒,可擊;疲勞,可擊;將離士卒,可擊;涉長路,可擊;濟水,可擊;不暇,可擊;阻難狹路,可擊;亂行,可擊;心怖,可擊。”在“高居而遠望,深視而審聽”的思想認識下,《六韜》通常立足于政治環境、經濟發展、自然環境、軍事戰備、君臣關系、國際關系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進行詳細而綜合的情報分析,來判斷是否可以作戰以及預見戰爭的勝敗。

1. 政治因素。從戰略角度來說,發動戰爭首先要了解敵國的政治環境。敵方政治環境的優劣是決定能否謀劃戰爭的關鍵。尤其是當敵方發生天災、人禍時,這無疑是出兵的最佳時機:“天道無殃,不可先倡;人道無災,不可先謀。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武韜·發啟》)同時,《六韜》還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治環境與君主有直接關系。君主圣明,則國泰民安;君主不賢,則國危民亂:“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圣,則國安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文韜·盈虛》)

2. 經濟因素。經濟是國家的物質基礎,也是戰爭的物質保障。《六韜》十分重視軍隊的耗費。所以,在《龍韜·王翼》特別提出設置“法算二人”。其主要目的是,“主會計三軍營壘糧食,財用出入”。即計算軍隊中的財政消耗,保障軍隊的糧食供給。太公認為,戰爭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與物資。《虎韜·軍用》明確表明:“甲士萬人,強弩六千,戟櫓二千,矛櫓二千。修治攻具,砥礪兵器。巧手三百人。”如此龐大的戰爭消耗,國家如何保障呢?他認為,戰爭所需要的“馬牛車”“矛戟”“甲冑”“糧食”“攻城器械”等器具,“盡在于人事”:“故用兵之具,盡于人事也。善為國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究其處所。”(《龍韜·農器》)他還具體介紹了如何將農具轉換為戰爭所需要的器具:“耒耜者,其行馬、蒺藜也。馬、牛、車、輿者,其營壘蔽櫓也。鋤耰之具,其矛戟也。蓑薛簦笠,其甲胄干櫓也。镢、鍤、斧、鋸、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馬,所以轉輸糧也。雞犬,其伺候也。婦人織纴,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草棘,其戰車騎也。夏耨田疇,其戰步兵也。秋刈禾薪,其糧食儲備也。冬實倉廩,其堅守也。”(《龍韜·農器》)如此便能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除此之外,《六韜》還重視發展農業、工業、商業,以此來保障國家經濟的發展:“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則谷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三寶全,則國安。”(《文韜·六守》)農業、工業和商業共同發展,國家的糧食、器具就會充足,這樣就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

3. 自然環境。冷兵器作戰的時代,不同的自然環境,如氣候、大風、暴雨以及周圍的地形、水源等,能夠對戰爭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可以決定戰爭的勝敗。所以,《六韜》十分強調自然環境的重要性。為了能夠在戰爭中提前掌握天氣信息,作者主張設置“天文三人”,“主司星歷,候風氣,推時日,考符驗,校災異,知天心去就之機”(《龍韜·王翼》)。也就是說,其作用是預測氣候、觀察天象、準確推算出時間,以備災害、意外事件的發生。為了在戰爭中占據有利地形,所以設置“地利三人”:“主三軍行止之形勢,利害之消息,遠近險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其職責是要在行軍、駐扎時察明地形、地勢狀況,分析利害消長、險隘距離、江河山勢險阻等,使軍隊在戰爭中不失地利。《龍韜·兵征》曰:“三軍齊整,陣勢以固,深溝高壘,又有大風甚雨之利……大勝之征也。行陣不固,旌旗亂而相繞,逆大風甚雨之利;士卒恐懼,氣絕而不屬……此大敗之征也。”天氣、地勢影響著戰爭的成敗,順著大風大雨,能夠因勢利導,可以取得成功;而逆著大風大雨,軍陣不穩,則會導致失敗。此外,《六韜》還通過觀察“城上之氣”來進行軍事情報分析。《龍韜·兵征》云:“凡攻城圍邑,城之氣色如死灰,城可屠;城之氣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氣出而西,城可降;城之氣出而南,城不可拔;城之氣出而東,城不可攻。城之氣出而復入,城主逃北;城之氣出而覆我軍之上,軍必病。凡攻城圍邑,過旬不雷不雨,必亟去之,城必有大輔。此所以知可攻而攻,不可攻而止。”通過觀測云氣變化,來判斷是否發動戰爭以及戰爭中敵我雙方的利弊,以此作出相應的決策。這與《墨子》中的“望氣”如出一轍。《墨子·迎敵祠》云:“凡望氣,有大將氣,有小將氣,有往氣,有來氣,有敗氣,能得明此者可知成敗、吉兇。”〔11〕《后漢書·何進傳》記云:“(中平)五年(188年),天下滋亂,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大將軍司馬許涼、假司馬伍宕說進曰:‘《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厭四方。’進以為然,入言之于帝。于是乃詔進大發四方兵,講武于平樂觀下。”〔12〕通過觀測云氣,預測吉兇順逆,是古代軍事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有學者指出:“望氣最初因為生產、戰爭等社會實踐的需要而產生”,“雖然有把人、事和作戰狀況和結果與天象牽強附會的地方,但大多也是對即將到來和未來幾天的天氣情況、彼此的士氣、對周圍地理環境的觀察以及對形勢等各方面信息攝取、分析后而綜合作出的推斷。”〔13〕也就是說,“望氣”是基于天氣、士氣、地形等各方面情報信息綜合起來的進行分析而作出的預判,是古代戰爭中戰前必備的環節。〔14〕

4. 戰前準備。戰前準備簡稱“戰備”,是一個國家軍事行動中的重要環節。《六韜》認為:“三軍數驚,士卒不齊;相恐以強敵,相語以不利;耳目相屬,妖言不止,眾口相惑……”(《龍韜·兵征》)即是說當敵方疏于防備、士氣衰弱、軍紀松弛、謠言不止之時,可出其不意、乘虛而入。相反,如果敵國戰備完善,精力集中,則不宜出兵:“勝負之征,精神先見;明將察之,其效在人。謹候敵人出入進退。察其動靜,言語妖祥,士卒所告。凡三軍悅懌,士卒畏法,敬其將命;相喜以破敵,相陳以勇猛,相賢以威武,此強征也。”(《龍韜·兵征》)這是通過觀察敵軍內部將帥、士卒言行舉止來判斷敵人的處境及心理的狀態。在戰前準備中,將帥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將帥的選擇是影響戰爭成功與否的關鍵:“故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將。將者,國之輔,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將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兩勝,亦不兩敗。兵出逾境,不出十日,不有亡國,必有破軍、殺將。’”(《龍韜·論將》)“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龍韜·立將》)“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故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龍韜·奇兵》)也就是說,將帥的決策與指揮對戰爭勝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戰況瞬息萬變、稍縱即逝,必須確保將帥在指揮權上的絕對地位,以便能夠根據前線敵情的變化,及時制定相應的對策。在情報分析中,如果能夠得知敵方君將不和或將士分離,便可攻其不備:“不畏法令,不重其將,此弱征也。”(《龍韜·兵征》)“將離士卒,可擊。”(《犬韜·武鋒》)

5. 國際關系。國際關系會對一個國家的戰略舉措產生重要影響。要想提升一個國家的戰略實力與影響力,就要處理好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以弱擊強者,必得大國之與,鄰國之助。”(《豹韜·少眾》)也就是說,要想以弱勝強,必須得到大國的協助與周邊國家的支援。在太公看來,以少勝多、以寡敵眾,就必須通過外交手段爭取得到其他國的幫助:“事大國之君,下鄰國之士;厚其幣,卑其辭。如此,則得大國之與、鄰國之助矣。”(《豹韜·少眾》)即尊敬大國君主,禮交鄰國賢人,利用重金厚待他們,言辭謙遜,如此就會得到鄰國的援助,在戰爭中就會處于有利的地位。即如孟子所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以上五個方面,構成了《六韜》情報分析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能夠從宏觀上把握敵國的整體發展態勢,從而為戰略決策的分析與研判,提供重要的軍事情報信息,以便國家能夠在未來戰爭的中,迅速占據有利地位,掌握戰場主動權。

(二) 情報分析的具體方法

《六韜》對情報分析的另一重要貢獻,就是提出并運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體的情報分析方法。

1. 全面、辯證的思維方式。情報分析是建立在邏輯學基礎之上的,因此需要人們對可能影響情報的多種因素進行辯證的認識與判斷。在這種關乎全局的戰略情報分析中,《六韜》十分注重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問題:“烏云之陣,陰陽皆備。或屯其陰,或屯其陽。處山之陽,備山之陰。處山之陰,備山之陽。處山之左,備山之右。處山之右,備山之左。敵所能陵者,兵備其表。”(《豹韜·烏云山兵》)“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內,乃知其意;必見其疏,又見其親,乃知其情。”(《武韜·發啟》)除了能夠辯證思維外,還應具備全局觀:“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文韜·大禮》) “十二節備,乃成武事。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見,乃伐之。”(《武韜·文伐》)“將必上知天道,下知地利,中知人事。”(《虎韜·壘虛》)這樣,它既強調了情報分析的全面性,也提出了情報分析應具備辯證思維的能力。

2. 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在作戰情報的具體分析中,《六韜》認為應該具備見微知著的分析能力。這里,主要包括軍事部署的虛實、軍隊的精神士氣等方面。例如,《六韜》對敵營內部部署情況的觀察,便十分具體和細致:“登高下望,以觀敵之變動;望其壘,則知其虛實;望其士卒,則知其來去……聽其鼓無音,鐸無聲,望其壘上多飛鳥而不驚,上無氛氣,必知敵詐而為偶人也。”(《虎韜·壘虛》)就是說,要細致觀察敵人的動靜及動態,了解敵人的虛實與部署,以便作出戰略決策:“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勿以受命為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然。”(《龍韜·立將》)可見,戰略行動決策的作出,不是以軍隊數量為依據的,而是通過情報的具體分析、研判之后制定的。又如,對戰前敵軍精神、士氣的分析研判:“勝負之征,精神先見,明將察之,其效在人。謹候敵人出入進退,察其動靜,言語妖祥,士卒所告。”(《龍韜·兵征》)即要根據士氣的盛衰、軍隊的秩序以及言語的流傳,來分析敵人的強弱,通過各種征候進而預測戰爭的勝負。《龍韜·兵征》還指出,要根據經驗積累和戰略情報,預判“強征”“弱征”“大勝之征”“大敗之征”。

3. 透過現象看本質。《六韜》特別注重從戰場中分析敵我雙方的戰爭走向,而且善于透過敵人有利的表象深度分析其劣勢,進而抓住敵軍的弱點與漏洞,最終扭轉戰爭的趨勢:“敵人深入長驅,侵掠我地,驅我牛馬;其三軍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為敵所虜。”(《豹韜·突戰》)面對此種局面,太公認為,這不過是敵軍突然來襲,所進行的兇猛進攻而已,可稱之為“突兵”。這種方式是在敵軍沒有做充分準備的條件下發動的進攻,其實是敵方的致命缺陷。他分析并指出了應對敵軍“突兵”的方法,認為表面上敵軍“暴擊而前”,實際上“其牛馬必不得食,士卒絕糧”。對于這種沒有糧草準備、強力進攻的敵軍,只要做到“令我遠邑別軍,選其銳士,疾擊其后。審其期日,必會于晦,三軍疾戰”,即使敵人再多,最終也會失敗,“敵人雖眾,其將可虜”。總之,太公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所以能透過表面現象,分析敵人的不足,進而作出具體的戰略研判,采取相應的作戰行動。可見,情報必須經過準確地分析研判,才能得出準確而有價值的結論,從而在軍事行動時獲得先機。

四、《六韜》軍事情報思想的特點及現實意義

同先秦其他兵學經典相比,《六韜》中所反映出的情報獲取手段的豐富性,情報分析的完整性以及反情報思想,是中國古代兵書中少見的。其核心不但在于了解敵情,更在于隱蔽我情。為此,它所建立的情報系統有其獨特的一面,其強調綜合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情報的搜集、分析、運用,以期取得政治上和軍事上主動權,也是其他軍事著作望塵莫及的。

(一) 注重情報搜集與分析的完整性

《六韜》在情報搜集與分析方面更加完整與全面,范圍也更加寬泛,涉及地形(山林、險阻、水泉、林木、關梁、城邑、丘墓)、人員部署(虛實)等。更為重要的是,《六韜》對情報分析的重視程度十分突出,而其軍事情報分析思想可以說是定性與定量的綜合。所謂“定性分析”,“就是確定情報的指向,分析研判人員依據自己對材料把握的精準度,對其作出最后的定性判定”〔15〕。“定性研究”,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16〕。如對雙方的政治環境、自然條件、君臣關系、內部形勢、國際關系等方面的分析與研判,即是一種整體的把握。所謂“定量研究”,“就是對事物量的方面的分析與研究……定量研究是對事物的這些量的規定性的分析與把握……以便從量的關系上認識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做出更為精確的科學的說明”〔17〕。如對經濟的預測、軍隊數量及其所具體使用武器裝備的種類,都有具體的規定。定性分析是注重整體發展的分析,而定量分析則看重具體的規定性的把握,二者相結合能夠在戰爭中迅速掌握先機。

(二) 反情報思想

“反情報”是指在情報活動中采取的一種保密措施。先秦諸兵書對反情報活動均格外重視。為了防止軍事情報泄露,《六韜》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來加強自己的情報管理,防范敵方情報人員的偵察。相較于《孫子兵法》《墨子》的反情報思想來說,《六韜》更注重通信過程中的保密。為了更加突出對通信的重視,其在《陰符》《陰書》兩篇中著重強調了古代秘密通信的方法。

“陰符”是用于君主與將帥之間的秘密通信識別物。“陰符”種類繁多,其使用有嚴格的規定:全殲敵軍獲得大勝,其長一尺;斬獲敵將,擊潰敵軍,其長九寸;占領城市、奪取城邑,其長八寸;擊退敵人,其長七寸;鼓勵軍民堅守陣地,其長六寸;請領糧食,增加兵力,其長五寸;軍隊失敗,將領傷亡,其長四寸;戰斗不利,士卒傷亡,其長三寸。對于“陰符”傳遞過程中泄露機密的,一律處決:“若符事泄,聞者告者,皆誅之。”

另外一種反情報的通訊方式是“陰書”。對于“陰符”難以表達明白的,如距離遙遠、語言不通的時候,則用“陰書”。“陰書”分為三個部分:“主以書遺將,將以書問主。書皆一合而再離,三發而一知。再離者,分書為三部”(《龍韜·陰書》),分別用三個人送達,每人送一部分,但“相參而不知情也”,以此來確保軍事情報不會落入敵軍之手。此外,為防止他人竊取情報,還經常“詭符印,謬號令,闇忽往來,出入若神”(《龍韜·王翼》),制造一些“假符節”,發布假號令,用以迷惑敵人。《六韜》對“陰符”“陰書”使用如此詳細的規定,不僅體現了古人對君主與將帥之間通信聯絡的格外重視,而且亦能看出其強烈的反情報意識。

與先秦兵書著作重理論輕實踐的特點相比,《六韜》的實際可操作性強是它的一大優點。它的軍事情報思想不僅在國內得到了廣泛傳播和運用,而且在國外也同樣有著很大的影響。例如,參加朝鮮壬辰戰爭的成汝信,對《六韜》曾給予很高的評價:“其兵書為兵家傳授之法,《三略》因之而轉換,八陣仿之而推演;孫、吳之簡切,英、衛之奇正,莫不由是而祖述之。其行軍用兵之法,誰復出其右哉。”〔18〕重要的是,他還將《六韜》的情報思想運用到了具體的戰爭實踐中。如此看來,《六韜》有關情報搜集與分析的思想,對現代戰爭仍具有借鑒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總而言之,《六韜》作為古代戰爭實踐的經驗總結與軍事學說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國古代軍事情報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其在軍事情報的搜集、傳遞的媒介以及情報的分析研判等方面,有著獨創性的見解。深入挖掘與分析《六韜》的軍事情報思想,不僅是對先秦兵學情報思想的弘揚與傳播,而且能夠為信息時代戰爭的情報工作提供諸多借鑒與啟發。

【注釋】

〔1〕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479頁。

〔2〕姚振文:《對〈六韜〉兵學地位的再認識——兼論戰國末期先秦兵家思想的成熟》,載《軍事歷史》,2021年第2期,第88-89頁。

〔3〕朱墉:《武經七書匯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16頁。

〔4〕《中國軍事史》編寫組:《武經七書注譯》,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版,第265頁。

〔5〕沈家模:《情報心理學概論》,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42,43頁。

〔6〕嚴怡民:《情報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44頁。

〔7〕王清淮:《情報分析與研判:方法與流程》,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第27頁。

〔8〕高金虎、張魁:《情報分析方法論》,金城出版社2017年版,第14頁。

〔9〕HEUER R J:《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1999,65-84。

〔10〕劉進有:《〈墨子〉情報思想研究》,載《情報雜志》,2021年第3期,第57頁。

〔11〕孫詒讓:《墨子間詁》,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574頁。

〔12〕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246頁。

〔13〕洪衛中:《漢魏晉南北朝“望氣”淺論》,載《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第125頁。

〔14〕史延廷:《先秦戰爭中氣象學、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及特殊戰法》,載《史學月刊》1991年第6期,第2頁。

〔15〕王清淮:《情報分析與研判:方法與流程》,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第27頁。

〔16〕孫瑞英:《從定性、定量到內容分析法——圖書、情報領域研究方法探討》,載《現代情報》,2005年第1期,第2頁。

〔17〕孫瑞英:《從定性、定量到內容分析法——圖書、情報領域研究方法探討》,載《現代情報》,2005年第1期,第3頁。

〔18〕成汝信:《浮查集·上武學御史·請立武成王廟書》,韓國景仁文化社1996年版,第9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看AV天堂|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国产丝袜91|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久草美女视频|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久久五月视频|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国内a级毛片|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毛片| 三区在线视频| 午夜精品影院| 人妻21p大胆| 国产女人在线|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无码人中文字幕| 97国产在线观看|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9在线观看|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91亚洲免费| 女人一级毛片|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91九色最新地址| 国产精品播放|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午夜国产小视频|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国产网站在线看|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国产成人一级|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一区免费看|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欧美激情首页|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欧美色图久久| 国产一级毛片yw| 另类专区亚洲|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理论|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午夜不卡视频| 无码一区18禁|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 亚洲性网站| 97国产在线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