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清 吳宸環 封歆野/文
在經濟全球國際化發展背景下,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高度重視和關注,有效引入紅色文化資源,借助其中所蘊含的共產主義價值觀、人生觀、革命精神,不僅能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不斷深化,也有利于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紅色文化。本文結合高校思政課程與紅色文化資源之間的關聯性,對紅色文化資源運用價值進行分析,并對其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進行探討。
為了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效果,教師需要不斷轉變自己教育理念,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積極引入紅色文化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同時改變傳統思政教學中一味說教的教育方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紅色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能夠對思政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以及良好思想品質的養成,為提高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成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為凝聚我黨歷史發展進程的重要文化形式,紅色文化資源能夠在學生全面發展中充分體現自身的育人性和文化性等優勢,這與高校思政課程教育目標也是相一致的。高校思政課程主要通過積極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政治素養、道德文化修養不斷提升,加強高校紅色文化資源的引入,對學生思想觀念加強引導,能為實現思政教育目標提供文化磁場。另外,思政課程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和宗旨,將課程教學與紅色文化資源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教學政治引領和精神塑造的有效性,為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紅色文化資源中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共產主義價值觀、革命思想和精神,能夠為學生學習和生活起到積極向上的引領和鼓舞作用,并能夠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也是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高校思政課程教學內容與紅色文化資源之間契合度較高,這也為高校思政課程教學中加強紅色文化資源滲透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高校思政課程中,紅色文化資源能夠作為鮮活的教學素材加以運用,不僅能夠促進紅色文化的不斷弘揚和傳播,也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化,因此教師需要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應用價值提高認識,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中國共產黨經歷長期民族解放戰爭以及中國夢復興實踐中不斷積累形成的重要文化載體,包括了極為豐富的精神內涵,能夠使學生對國家和黨與國家的歷史發展歷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是高校強化思政教育,以及文化自信樹立的不可或缺的素材,有利于學生正確的黨史觀、文化觀的樹立,能夠使學生更辯證地看待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另外通過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有效融合,能夠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用命,使其能夠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1]。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沖擊和影響了高校思政教育,其中網絡中充斥著大量虛假、低俗信息,對于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難以分辨信息真偽,極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侵蝕和影響,因此高校思政課程需要遵循“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通過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運用,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拓展,結合革命先烈的奮斗歷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真實,并對學生的精神進行熏陶和感染,確保其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的樹立。
由于現階段受到多元化文化沖擊和影響,部分學生對本土文化缺乏認識,價值觀出現扭曲,對我國社會經濟及文化發展造成制約和阻礙,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需要通過紅色文化資源的合理運用,對學生加強文化培養,有效提升學生文化素養,使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揮,有效提高思政課程育人成效。另外需要將與學生實踐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強鍛煉和反思,不斷強化學生黨員的黨性,有利于最大程度降低不良信息的侵蝕和影響。
傳統的思政課程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要求,灌輸式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其中可借助多媒體手段,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直觀展示,如圖片、視頻、電影或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紀念館、展覽等,使思政課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學生能夠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和魅力加深體會,進一步提高其參與積極性。
高校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從更新教育理念入手,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加強分析,通過紅色文化資源的合理運用,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確保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首先,教師應遵循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思政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和作用,同時教師需要轉變自身教育理念,對文化育人實施的必要性提高認識,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合運用加強分析,確保學生學習及健康成長得以有效保障。其次,教師應遵循體驗式教學理念,合理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如地方博物館中存放的大量文獻信息、陳列物品等,教師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對歷史博物館、革命實踐基地、革命故居等進行參觀,使學生能夠對紅色文化資源有更深入的認知,同時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有針對性地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2]。
在以往的思政課程教學中,通常采用課堂灌輸的方式,學生被動接收知識極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加強紅色文化資源融合,對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創新,通過多樣化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而使教學效果得以改善[3]。首先,教師可通過教學情境創設的方式,通過教學內容與紅色文化資源相結合,對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進行營造,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有利于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其次,對多媒體等先進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借助微課、慕課、VR技術等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與紅色文化資源有效結合,并利于視頻、圖片、電影等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呈現,使學生學習效率有效提升。另外,充分利用網絡渠道,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廣泛傳播,并積極組織相關的教學活動,進一步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
為了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對相關主題活動進行合理設計。首先,需要對紅色文化內容進行合理選擇,由于其內容較為寬泛,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對適合的文化資源內容進行引入,確保其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實際學習要求。其次,由于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形式較為多樣,教師應結合學生專業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對活動形式進行合理選擇,同時需要將課程內容與紅色文化資源有效結合,使其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另外,在教學活動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思政課程教學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對學生的具體意見和建議進行吸納。最后,為了使傳統的說教式思政教學模式得以有效轉變,教師需要對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整合,使其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有效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其中需要對優質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運用,充分體現熏陶作用的同時,提高思政課堂教學的參與性和趣味性。如教師可組織“紅色歌曲傳誦”等主題活動,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活動方案進行設計,可借助校園網,對各比賽環節,以及最后的決賽等加強宣傳,并對相應的互動評價機制進行合理構建,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而能夠充分發揮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的導向性[4]。
在以往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理論知識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無法深入理解知識內涵,對思政課育人效果提高造成制約。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創新,同時通過紅色文化資源的合理運用,對豐富的實踐活動進行組織,使學生能夠實現知識內化,進一步提升其知識運用能力。首先,教師可通過課外體驗式教學活動的組織,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了解和感受,同時學生積極交流和分享自己所獲取的相應信息和文獻,有效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鼓舞作用,為革命精神傳承和發揚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教師可充分利用特色節日,通過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融合,使教育效果進一步強化。另外,需要合理利用校園網絡平臺,組織學生參與紅色文化體驗和實踐,有利于學生正確文化觀的樹立,為學生今后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以及科技不斷進步,現階段網絡平臺及各種App在學生中得到廣泛應用,教師需要對新時代下網絡信息化發展態勢加強把握,在思政課程教學與紅色文化資源深度融入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平臺,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所展,使教學有效性進一步提升[5]。如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習強國”App,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素材,有利于學生對黨與國家的一些時政方針及時了解和掌握,并且還有不少紅色歌曲、家書等,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及App的應用,能夠使線上與線下教學有效銜接,對課堂教學進行不斷延伸,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作為。另外,教師可將App中紅色文化資源學習納入思政課程考核范疇,有利于學生積極利用App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搜集和提取,有效促進思政課堂教學與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度融合,積極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通過與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融合,能夠推動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有利于學生正確歷史觀、文化觀的樹立。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教師對自身教育觀念進行積極轉變,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合提高認識,更需要教師通過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入,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使學生學習興趣有效調動,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與文化素養的養成,并為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承和發展奠定基礎。■
引用
[1] 王素斐.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與路徑探索[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6):105-106.
[2] 高微,趙樹才,任英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品位·經典,2022(12):113-115.
[3] 王銳杰.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紅色文化資源的運用探析[J].時代報告,2022(3):110-112.
[4] 郭巍巍.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5):67-69.
[5] 董露萍,朱秀梅.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課程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研究[J].吉林教育,2022(8):20-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