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偉
(長春市九臺區農業機械化學校,吉林 長春 130500)
玉米可以應用在水產業、養殖業、畜牧業等領域,是我國極具代表性的經濟作物,應用價值較高,還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玉米種植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種植玉米的農戶逐漸增多,可以提高我國玉米的年產量。在我國農業領域引入大量現代技術后,朝著機械化方向發展。農戶使用大型農業器具種植玉米,可以提高各類資源利用率,讓種植工作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在玉米種植期間,應該響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推進保護性耕作。現代農戶在工作中,采用大型機械設備推進種植活動時,還需要按照國家環境保護要求,平衡生態保護與農業機械化的關系,利于玉米種植的持續發展。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調整耕種的方式,提出環保且科學的耕種方案,為玉米機械化作業提供條件,在此基礎上達到產量與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免耕、少耕技術均是保護性耕作中的常用技術,可以幫助農戶達到玉米增產的目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在農業生產中,需要基于耕種要求和種植區域的條件情況,對保護性耕作技術使用形式進行調整,達到高產目標同時,還可以保證農作物的質量。保護性耕作基于種植工作需求,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使用創新后的技術,順利地開展種植工作。隨著玉米種植工作的開展,農戶按照耕種要求準備機具,使用保護性耕作會節省大量的勞動力,在勞動資源使用較少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完成玉米耕作的要求。保護性耕作與傳統耕作方式比較,前者對資源的合理利用水平得到提升,同時不會在耕作中做出破壞環境的行為。保護性耕作還可以在工作方式的使用過程中,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播種的作業面積,可以帶來較高的產量[1]。
保護性耕作應用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耕作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在播種與耕作面積有限的情況下,農用機械使用的次數也會得到控制,可以減少設備運行時燃料購置的成本。機械設備運行負荷處于合理范圍內,可以變相延長設備的使用時間[2]。
選擇保護性耕作的方式推進玉米種植工作,在少耕的方式下,不會對土壤造成過大的負擔,土壤在種植方面的操作性也會得到提升。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使用中,還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機物的水分和營養成分,在充足的營養和水分供給下,可以成為玉米生長良好生長的保證。保護性耕作從生態角度與經濟角度出發,在保證耕作高效進行同時,通過技術形式的調整,在土壤表面覆蓋作物的殘茬,降低水蝕、風蝕對土壤的傷害程度。在保護性耕作的使用中,地區范圍內空氣與水體的質量也會得到提升,讓有機農業生產活動穩定地進行[3]。
在玉米種植中選擇保護性耕作的手段,秸稈覆蓋還田是一種常用的技術,可以增加種植區域內土壤的肥力,也可以做好土壤范圍內水蝕、風蝕的防護工作,讓土壤可以為玉米生長提供較好的條件。隨著秸稈覆蓋還田在玉米種植中的使用,還需要做好細節的布控,為玉米生長提供保障。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秸稈覆蓋還田技術的使用,可以增加區域內土壤的含水量與肥力,成為農業生產良性進行的保障。玉米的種植會使用機械,還會在種植前統一玉米的品種,根據玉米生長期間對各類資源的獲取需求,計算種植密度,提高土壤利用水平,且不會對土地后期的恢復能力造成過大的沖擊。在玉米種植期間,一般將種植垅距設為65cm,不會對大型種植機械的使用造成不便,還可以高效地利用現有的資源。選擇機械化作業時,需要統一機械作業的方式和要求,讓機械設備可以在田間內正常運行,保證機械耕作的流暢性。在秸稈覆蓋還田技術使用中,需要結合玉米生長階段的管控需求,給出田間管理方案,并將管理任務落實下去[4]。
將玉米秸稈覆蓋在土地前,覆蓋方式是否妥當,也會影響到土壤在水蝕、風蝕方面的抵抗效果。在秸稈覆蓋方式挑選時,應該結合農業種植的具體情況,對覆蓋方面的內容進行調整,提高覆蓋方式在工作區域內應用的效果。在秸稈覆蓋方式選擇時,玉米高產區域使用粉碎秸稈并進行覆蓋的方式。此類方式在使用中,應該將工作的關鍵點集中在玉米秸稈粉碎程度上,秸稈粉碎還田的秸稈長度小于20cm應占80%以上方為合格。玉米秸稈經過設備粉碎處理后,不能將其堆積在一起。在粉碎操作后,還需要檢查玉米秸稈的粉碎情況,如果出現漏切的情況,需要重新進行粉碎操作。對于地塊不平整的位置,應該靈活使用設備或工作方式,提高此類地塊的平整度。對于溫度較低的地塊,在工作時可以使用淺旋的手段推進耕種工作。一般在秸稈還田期間,會使用收割機并在相關技術的操控下,加快秸稈還田的工作速度。種植玉米的區域環境,會對秸稈還田技術的使用形成不小的影響。北方冬季氣溫較低,地塊溫度也不高,如果選擇常規的秸稈還田技術,秸稈的利用率下降。在秸稈還田中,可以選擇寬窄行集行覆蓋的手段。方式的變動,也可以去掉秸稈處理的步驟。對于留茬覆蓋的方式,一般應用在風蝕相對嚴重的區域,可以減輕環境對秸稈還田技術的不良影響。在玉米收獲階段,農用機械的使用,可以大面積地處理作業區域的秸稈。在機械設備運行后,地面會留出20cm高的割茬,不會對農業生產活動運行帶來過多的不便,農業生產的效率還會得到一定提升[5]。
在玉米種植領域出現較多先進的技術,免耕播種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免耕播種技術逐漸得到廣大農戶的認可,在農業生產領域使用較為廣泛。在免耕播種技術的使用中,破茬開溝、播種、施肥、鎮壓均可以在工作設備的運行下,一次性完成,不會因繁多的工序,浪費過多的時間和人力。在免耕播種技術的使用中,應該掌握技術要點,可以隨著技術的使用,結合獲得的信息調整技術使用方式[6]。
免耕播種技術應用在生產環節中,土壤質量、氣候環境、降雨多少、風力強弱等,這些均是影響免耕播種技術應用效果的因素。在技術使用前,整理種植區域各方面信息,結合種植要求選擇播種機械。在免耕播種技術使用前,可以選擇精量播種的方式,玉米種子應該盡可能挑選優良的品種,這是玉米種子有較高發芽率的保障。在玉米種子播種前,還需要做好病蟲害的調查,掌握地方活躍程度較高的害蟲,對病蟲害情況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選擇包衣手段處理玉米種子,讓玉米種子免受病蟲的滋擾,可以讓種植工作順利地進行[7]。
免耕播種技術需要根據玉米種植所處的區域,整理各方面的信息,給出最適合播種的時間。對于光照較為充足的地塊,適合播種也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對于光照較少的地塊,應該推遲播種的時間。在保護性耕作中,施肥深度設置在10~12cm,便于免耕播種技術的使用,還可以保證玉米在產量方面不會過大的問題。在播種活動結束后,需要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病蟲害預防上。田地中的作物可能會出現病蟲害問題,也可能在野草出現后,與作業爭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不能保證作物可以健康地生長。因此,播種結束后可以在地塊上噴灑適量的農藥,規避病蟲侵害。還需要定期檢查田間狀況,及時清除田中的雜草,為免耕播種技術的使用提供條件,成為農作物質量與產量的保障[8]。
以往整地環節,由于工作器具有限,對工作人員提出很多要求,在工作處置不當的情況下,在土地整理階段花費不少的時間,可能對后續的種植工作形成影響。農業工作者在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過程中,使用大中型拖拉機或整地機械,在減少整地人員數量的同時,不會耽誤工作進度,也不會對產量形成問題。在機械化作業模式下,跟進整地方面的工作,不需要處理起壟方面的任務。在整地時,工作人員拆掉位于整地機械處的整地機械上的起壟裝置,進行旋耕土地平整與滅茬等工作即可。在種植活動中,需要將土壤中的水分控制在合理值,否則土壤水分過多或過少,均不能保證玉米正常生長。在玉米種植中,將栽種區域土壤田間持水量控制在60%即可,不會對生產活動施加過大的負擔,利于玉米種植工作的流程化開展[9]。
農業工作者在機械整地結束后,考慮到種植對土壤條件的要求,通過機械設備鎮壓地表層的土壤。在機械設備的使用下,對區域土壤進行鎮壓操作,讓土壤擁有較強的蓄水能力。在機械設備應用到土地鎮壓時,在拖拉機上安裝鎮壓器,實現工作區域土壤的全面鎮壓,土壤也因此獲得蓄水保墑的能力。在播種工作結束后,還需要重復之前的土壤鎮壓操作,提高玉米種子的發芽率,為種子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機械整地中,病蟲害是較為重要的工作,直接關系到玉米的質量。對種植區域的玉米,選擇機械化藥劑噴灑和滅草的方式,可以清除田間的雜草,也可以讓藥劑噴灑可以快速進行。大型自走式噴藥機應用在田間管理階段,種植者應該保證選擇的設備可以在田間正常運行,不會破壞玉米。在設備調控時,需要對設備配置的藥物分量進行合理設計,在機械化高效植保噴藥環節,還需要提高農藥噴灑的均勻性,在達到除草滅蟲目的同時,不會對種植區域土壤和農作物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在機械化藥劑使用中,工作區域的溫度需要超過12℃。在噴灑藥劑時,環境狀況也會影響到藥劑的作用效果。種植人員需要關注空氣水分含量,將空氣水分達到藥劑噴霧標準作為依據,可以提高藥劑藥效。從目前收集的信息,將滅草劑使用到空氣,對雜草滅殺的作用不顯著。因此,在機械化噴藥時,盡可能在下雨前或陰天等時段進行,此時空氣中水分較多,達到藥劑噴霧的要求。一般會在傍晚噴灑農藥,進行該工作前需要觀察外部的風力情況。如果風力過大,也不適宜進行藥劑的噴灑作業。在藥劑使用中,應該基于藥劑藥效發揮需要,對空氣濕度、藥劑濃度進行調控,讓兩者均能達到規定要求。種植人員在藥劑使用中,可以選擇多孔防滴噴頭,在該工具的使用中,讓藥物可以均勻地噴灑到目的對象處。在機械化噴藥時,還可以根據需求,對拖拉機噴灑藥物的方向進行變動,基于工作時風向進行調整。在藥劑噴灑中,還應該讓地面與噴頭呈90°。在噴藥作業區域,需要確定工作邊界,在邊界位置布置警告標志,擁有警示作用,防止噴藥階段人員誤入,對相關群體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在機械化高效植保時,需要合理使用機械設備,實現高效作業的目的,還應該在機械化高效植保時,做到農藥一致、機械噴頭霧器一致、防治病蟲害一致、撒藥時期一致,由此可以借助機械工具,落實藥劑噴灑任務,還可以在病蟲害預防中,獲得預期的效果。
玉米作為較為代表性的經濟作物,關系到農民的收入,也影響到很多行業工作的開展情況。在農業種植期間,需要對工作技術進行調控,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推力。新時期,玉米作為一種應用價值高的作物,需要引導種植玉米的工作者,采用保護性耕作的方式,保證耕作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不會違背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還需要選擇機械化的工作方式,在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的使用中,農業生產質量得到提升,可以推動農業朝現代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