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2020 年以前,合江農商銀行以一級支行為單位共設置了17 個基層黨支部,由于支部多而分散,個別支部黨員數量僅有3名且其中還包括2 名退休同志,呈現出支部小而多、形有神散、合力不聚的狀態,支部堡壘戰斗力弱化。加之部分黨員干部“業務發展第一、黨建工作次之”的錯誤認識,一定程度上存在黨建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上冷下熱“兩張皮”現象,嚴重制約了黨建工作對業務發展引領作用的發揮。
2020 年以后,合江農商銀行結合網點地理區域位置和黨員分布等實際情況,將原有一個支行一個支部模式,調整為按“A類城區機構+B 類城郊機構+C 類遠郊機構”三類機構的模式組建片區支部,將17個支部整合為5 個支部(含機關支部)。由總行部門中干擔任4 個基層支部的支部書記,黨委班子成員作為普通黨員下沉到各基層支部,以4 個基層支部為戰區進行業務經營PK,對支部書記進行考核。
通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合江農商銀行新模式下的黨支部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黨的建設與業務經營工作互促共融,但同時一些問題與不足也逐漸顯現。
一是黨建活動開展受限制。在“分片區建支部”模式下,雖然支部的設置充分考慮了地理位置因素,但每個支部轄內的網點都存在一定的空間距離,而支部陣地只能設在其中一個網點,距離有的網點較遠,黨員缺乏學習活動空間。各支部開展“三會一課”與主題黨日活動時需要各個網點達成時間與空間上的一致,不利于活動的開展,黨建工作資料集中在一個支行管理,造成某些黨建資料不能及時歸檔。
二是黨建責任落實不到位。支部書記由總行部門優選中干擔任,雖然加強了總行與基層的聯動與互動,但未將黨建責任層層壓實,未能充分調動支行行長的積極性,支行行長往往只重視業務經營工作,而忽視了黨建基礎工作。支行行長與支部書記不是同一人,不利于支行行長將黨建工作與網點業務經營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容易出現基層黨建與業務經營“兩張皮”現象。
三是黨建基礎工作顯薄弱。黨建工作以5 個支部為單位進行考核,未細化到支行,支部轄內各支行缺乏黨務工作者,導致黨建基礎工作薄弱,個別支行在黨務工作管理上存在依賴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以一級支行為單位建支部小而無神,分片區建支部大而不精,那么如何摸索出一條最適合的實踐道路?省聯社黨委明確指出,今后三年,四川農信黨支部建設的指導思想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決落實省聯社黨委工作部署,堅持“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按照“一年示范引領、兩年夯基筑壘、三年鞏固見效”的思路,全面實施黨支部組織建設、組織生活、黨員管理、黨費收繳使用管理、活動陣地、工作流程、信息臺賬、工作文書等八個“規范化”和黨建融合示范化“8+1”建設工程,突出政治功能,大力提升黨支部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打造“有形”“有魂”“有效”的基層黨支部,把基層黨支部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為四川農信“三大銀行”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合江農商銀行黨委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省聯社“將支部建在支行上”要求,緊扣“有形”“有魂”“有效”目標,對支部進行了重新設置。同時積極探索支部聯建、共建模式,充分整合資源,以求更好發揮“1+1>2”的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以組織建設“鑄魂”,激活全身細胞。一是按照“支部建在支行、網點有黨員”原則,在網點扁平化的過程中同步規范支部設置,將21 個扁平化網點按條件設置為12 個黨支部,由支部陣地所在支行行長擔任支部書記,優選青年骨干擔任支委,領導班子作為普通黨員下沉到各基層支部。按照“黨支部黨員人數原則上不超過30 人”原則設置為機關黨支部、退休一黨支部、退休二黨支部,加強分類管理、專門管理。
二是立足于將骨干培養成黨員,將黨員培養成骨干的“雙向培養”目標,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人才選用制度,舉行中層干部后備人才、審計后備人才、信貸審查審批后備人才等選拔考試,建立后備人才黨員培養機制。按照“標準具體、示范帶頭、作用凸顯”原則開展好黨員創先爭優活動,設置黨員示范崗,真正使每一位黨員成為一面旗幟。員工調動時充分考慮政治面貌因素,確保每個網點至少有一名黨員,能成為一個戰斗堡壘,使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滲透到每一個網點,使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合江農商銀行實現全覆蓋。
三是按照省聯社“一牌、一旗、三板”標準打造支部陣地,在具備條件的支部設立黨員先鋒墻、黨員作用發揮作戰圖、榮譽展示欄等。同步打造線上陣地,各支部分別建立聯絡群,定期推送工作安排、業績PK、評先推優等內容,常態化發布黨建知識、學習資料、工作動態等,加強聯系和學習交流,確保每個支部都有陣地,每名黨員都能找到精神家園。
——以支部聯建“塑形”,打通全身經脈。一是根據黨員分布、網點地理區域位置和網點規模等實際情況,將12 個基層黨支部劃分為4 個片區進行支部聯建,簽訂聯建協議,明確聯建時間、目標、內容和方式。成立支部聯建領導小組,黨委班子為各聯建片區組長,前臺部門負責人下沉至各聯建片區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黨委組織部,負責支部聯建工作的推動實施,形成領導有力、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渠道共用、人才共育”的良好工作機制,制定支部聯建活動方案和一系列考核細則,推進支部聯建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
二是建立“1+N”黨員聯系制度,1個支部書記為“領頭雁”,帶領支部內N個黨員“一對多”的學習幫扶機制,按月通報學習情況,對學習活躍度低、連續性差、積分少的“后進黨員”建立幫扶臺賬,定期督促,以先進帶后進實現臺賬內名單銷號。同時推行“手拉手”模式,實行本支部黨員之間、聯建支部黨員之間結對互助,全員參與。聯建支部定期和不定期開展學習交流活動,互學互幫,互補優勢,攜手共進,實現支部建設共同提升。
三是以各聯建片區為單位進行業務經營PK,開展季度考核PK、專項考核PK、年度考核PK,將業務與黨建融合考核到片區、考核到支部、考核到支行、考核到支部書記,以“支部+聯建片區”的模式形成合力。機關支部掛聯每季度業務經營考核末位的聯建片區,對其黨建工作及業務經營進行幫扶與督導。同時,為全面提高員工主觀能動性,由聯建小組指導轄內各支行細化二次分配方案,考核到人,激發全員工作干勁,為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以機制考核“聚能”,激發原生動力。一是持續做深做實黨建工作考核,對照黨建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圍繞支部陣地建設、組織建設、組織生活、黨建與業務融合等方面,按季開展交叉檢查與巡查,以季度交叉檢查平均得分、支部業務經營考核得分、總行黨建工作考核領導小組綜合考評打分三個維度對黨支部進行綜合考核考評。
二是對支部書記實行支部業務經營考核與支部黨建工作雙向考核,業務經營與黨建工作得分各占50%,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基層支部建設及支部書記履職成效的重要依據,結果運用納入“兩優一先”評比。實行貢獻度積分制考核,分業務類別制定貢獻度積分標準,對支部黨員群眾完成網點經營目標情況進行積分管理,按年兌換積分,并對業績突出的進行評優表彰。
三是堅持抓點示范與整體推進相統籌,著力打造1—2 個形神兼備、作用發揮有效的精品支部,在全行推廣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基層黨支部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以“黨建+”模式“提效”,注入發展活力。一是推動“黨建+中心工作”相結合。強化黨建引領,堅持把黨建工作與業務經營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促進黨建與業務經營同頻共振。黨委班子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在基層落地。運用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以黨建引領指標爭先,實現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二是推動“黨建+家園文化”相結合。引導干部員工樹立“全省一盤棋”的思想,努力培植共同的話語、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追求,持續更新內刊《荔好》,展示干部員工良好風貌,對內凝聚人心,對外傳遞農信聲音,樹立“四川農信,四川人民自己的銀行”品牌形象。持續打造“幸福家園工程”,改善員工工作生活環境,開展“七一”、春節、“夏季送清涼”等慰問活動,有效提升員工歸屬感和幸福感。以支部為單位開展“農家一日”、營銷競賽等活動,踐行服務“三農”初心,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員工隊伍,營造“在農信、愛農信、干農信”良好氛圍,進一步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熱情。
三是推動“黨建+產業振興”相結合。積極融入荔枝、真龍柚、彩稻、花椒等地方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同農業產業園區攜手成立聯合黨委,聯合黨委下設金融黨支部,派出前臺部門負責人出任聯合黨委委員和下設的金融支部書記。推出“產業先鋒貸”“致富引領貸”等創新貸款產品,加大對地方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的信貸投放力度。與縣域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協作,以黨建為引領開展地方特產直播帶貨活動,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四是推動“黨建+金融服務”相結合。進一步加大與地方政務合作力度,積極與縣、鎮、村各級黨委對接,探索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與銀政共建的發展路徑。與縣農業農村局、行政審批局、街道辦事處、社區等簽訂“政務+金融”“支部共建”等綜合服務戰略合作協議,依托鎮村便民服務點、黨群服務中心,以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為載體,將金融宣傳、金融服務送進村送入戶,有效縮短“最后一公里”距離。積極對接15 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通過與村支部共建、建立標準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打造信用村等方式深耕“三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