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是中國重要食物及藥材,探討紅棗生產地區氣候特點對紅棗生長的影響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對中國主要紅棗產區溫度、濕度及土壤類型等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利于紅棗健康生長的環境條件,最后提出合理的種植措施。
紅棗可以在大部分環境中生存,適應能力較強,在缺少水分、土壤貧瘠的環境條件下同樣可以生長,即使在-30℃嚴寒情況下,也可以頑強存活,在鹽堿度較高的區域,存活率也超過大部分農作物。紅棗適合在濕潤度正常、太陽照射時間較長的環境下生長,白天和晚上溫度差異較大,有助于紅棗糖分積累。棗樹自10月末~第二年3月末正處在休眠期,生長期為4~6月,7~8月是果實成熟期,9~10月便可以開始采摘。在不考慮外部條件下,棗樹壽命基本上在60~80年。紅棗根據果形大小可分為大果、中果、小果。
棗樹根系生長發育期相較于其他草本植物更長,土壤溫度也是影響根部生長發育的重要基礎因素。當根部在地下平均深度為30 cm、土壤溫度9℃時,紅棗開始從土壤中汲取礦物質元素;當根系在地下平均深度為30 cm、土壤溫度在15℃時,紅棗生長速度開始加快;當根系在地下平均深度為30 cm、土壤溫度在15℃時,紅棗生長速度達到最高峰;當根系在地下平均深度為30 cm左右、土壤溫度在25℃時,紅棗根系停止發育,并且為休眠做準備。
4月中下旬棗樹上半部分開始發芽,當4月下旬溫度大約在13℃時,棗樹枝干漸漸冒出嫩芽,嫩葉開始伸展并形成大致輪廓。15 d后,當平均溫度達到15℃時,棗樹多數葉子完全舒展,則每個棗頭產生約2~5個棗吊,棗頭基部部分和2次枝葉部分都可產生1個棗吊,對摘除較長的棗吊,以限制其生長發育,當溫度超過19℃時,基本上紅棗全部葉子都會張開。
當枝抽出大約1 cm時,棗樹就會開始萌芽開花。當大氣溫度在24~29℃時,棗樹此時會開花。花序期在5月中旬開始,溫度達到20℃上下;始花期基本在5月下旬,此時平均溫度達到23℃;盛花期基本在6月上旬,此時平均溫度達到25℃,若在盛花期進行授粉,那么結果量會增加,若選擇在室內進行培養,在沒有外界環境的干擾下,可以采取人工授粉,保證結果率。末花期基本在7月中旬,此時平均溫度在29℃左右,處于棗樹花期內,持續大約45 d。不同區域的棗樹花期基本上不會有較大差異。在棗樹花期,一定要確保空氣溫度和濕度適宜,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棗花授粉、受精及結果率最高。當棗樹處于休眠期時,可在-30℃溫度下生存,但是研究表明,在-36℃環境條件下,棗樹也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培育成功,由于棗樹種植地區不同,棗樹品種也不同,對成長階段過程中的累積溫度要求不同,大部分棗樹從萌芽期到果實成熟期累積溫度應達到3 210℃~3 760℃。
紅棗萌芽期在春天,由于春天出現大風和沙塵暴概率較高,因此,影響了紅棗的種植進度。第一,棗樹嫩芽剛剛開始發育時,生長環境必須符合棗樹生長條件,但是大風與沙塵會直接影響空氣濕度,導致空氣濕度大幅度降低,破壞棗樹剛剛冒出的嫩芽胚表層,不利于棗樹后期開花、展葉與結果。第二,若在紅棗樹授粉關鍵時期遇到大風揚塵天氣,將會直接降低棗花授粉機會,降低紅棗結果率。第三,若在紅棗結果期出現大風揚塵天氣,由于果實已經成熟,果實與樹干之間結合并不牢固,極其容易吹落,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對棗樹種植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紅棗樹喜歡較高溫度,可以承受的最高溫達到43℃。若紅棗開花期連續遇到高溫天氣,會減少樹葉或枝干水分,因水分蒸騰作用,干熱風直接將花粉吹散和風干,影響授粉成果。高溫氣候同樣會加速空氣中水汽分解,降低空氣相對濕度,使紅棗果實因為缺少水分而變得干癟。當出現40℃極端高溫天氣時,紅棗果實累積的糖分和水分將會被強烈光照蒸發,最終導致紅棗質量、產量大幅度下降。
紅棗樹越冬凍害是影響其產量的氣象災害之一。若棗樹越冬休眠期溫度低于紅棗樹能承受的溫度,會直接影響棗樹休眠質量。當冬季極端氣溫處于-24~-26℃時,則3年以下的幼齡棗樹會直接遭受凍害而死亡。
棗樹是喜歡較強光照的植物種類,光線強烈程度和光照時間長短會影響棗樹光合效果,進而影響棗樹正常成長和出果率。據觀測資料分析,紅棗在全年日照時數超過2 000 h、從芽鼓至成熟期總時間超過1 450 h的地區,特別是在脆熟至完熟期間,日均光照時間超過或不低于9 h且晴朗無霧的天氣才可以確保品質優良。
無霜期長短對于紅棗果實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無霜期指一年內霜凍結束時間至第二年初霜凍區間總共結凍的天數,紅棗最佳無霜期是206 d,紅棗所能承受的極限無霜期天數是259 d,時間周期最短的無霜期是103 d。近幾年來,溫度漸漸回升,導致無霜期周期快速增長。
改進傳統天氣監測服務模式,通知相關單位利用廣播、城市氣象網絡、農村電子顯示屏、微博等信息手段為傳播媒介,在固定時段內對天氣詳細情況進行預警,拓展天氣信息渠道,與此同時進行紅棗精細化栽培服務,合理把控栽培過程,實現特色農產品種植。
隨著時代變遷、技術進步,氣象應急服務系統應進行改革升級,符合社會需求與種植戶標準,氣象局要重點建設氣象災害防范系統,打造優秀的氣象防災隊伍。鄉鎮氣象業務人員必須加強對農產品的監督管理能力,運用先進的科技方法,收集并整理相關地理信息定位系統,快速獲得受災地區的具體情況,統計和分析紅棗種植戶損失,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搶救。健全的氣象防治技術管理體系可以為紅棗種植戶創造機會,提高經濟效益。
大風、冰雹等惡劣天氣頻繁發生,而且往往帶有不可預測性,氣象職能部門能夠及時在第一時間播報氣象災害預警相關消息,減輕對紅棗種植農戶造成的不良影響。由此可見,相關氣象部門應改善極端天氣監測和預警系統,保證紅棗種植農戶及時了解并預測天氣變化相關信息,明確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預警消息,做好充分準備應對災害性天氣,降低極端天氣帶來的不良影響。
由于棗樹種類各異,其生長所需的溫差、相對濕度和土壤條件也不同,氣候溫度、風和沙塵、雨水、光照時間等各種因素都會對紅棗發芽、抽枝、展葉、開花、結果、成熟期等造成影響,要切實提高紅棗生產能力,保證紅棗種植收益,利用現代化科技,進行多元化氣象環境信息技術服務,對天氣自然災害做出預警,提高政府對天氣自然災害的預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