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農業大國,蔬菜種植一直是中國農業的研究重點,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蔬菜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蔬菜種植模式研究重點也逐漸轉移到了有機蔬菜種植中。此外,生態農業為農業發展指明新的方向,能夠節約有限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有機蔬菜種植及生態農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現代農業科技的進步,并且,這兩種不同的技術模式都是由于傳統的農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正常需求而得到了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來看,生態農業可以提高有機蔬菜種植水平,而有機蔬菜種植模式也帶動了生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有機蔬菜種植模式是出于人們對蔬菜品質的追求,而生態農業技術的發展則是因為傳統農業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不良影響。從本質上而言,生態農業技術內容更廣泛。
有機蔬菜產業健康發展離不開優質的蔬菜品種。優良的蔬菜品種不僅在抗藥性、抗病蟲害等方面具備優勢,并且口感更好[1]。因此,在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選擇優良的蔬菜品種是十分重要的。
在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土壤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土壤成分決定了有機蔬菜生長情況。在選擇有機蔬菜種植土壤時,應選擇遠離工廠的地區,以免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等物質,從而污染有機蔬菜,影響消費者生命健康。
施加有機肥也是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有機肥可以促進有機蔬菜生長,減短蔬菜生長周期。工作人員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及有機蔬菜種類選擇有機肥,促進有機蔬菜生長[2]。在實踐操作期間,需要明確有機肥類型,包括生物肥、鉀礦肥、磷礦肥等,為了保證施肥整體效果,需合理控制有機肥施用比例,保證施肥效果。
在有機蔬菜生長過程中,對病蟲害防治要求較高。病蟲害不僅會影響有機蔬菜的生長情況,降低其產量,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也會影響有機蔬菜的口感。在有機蔬菜生長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當地常見病蟲害做好相關預案,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解決,防止病蟲害蔓延。為了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在種植有機蔬菜時,相同土地上不可以連續種植同種類型的蔬菜,在收獲蔬菜后也需對土地進行處理,以此提升土壤質量。
有機蔬菜田間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若缺乏周密的田間管理計劃,很容易影響有機蔬菜生長。因此,工作人員應結合實際情況,在有機蔬菜栽種前,做好初步的田間管理計劃,包括栽種時間、栽種菜苗間隔及施肥澆水等。此外,工作人員也當定時觀測有機蔬菜生長情況,根據有機蔬菜實際生長情況來調整種植計劃,及時解決有機蔬菜在生長中所遇到的問題。
生態農業技術雖然對農業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但目前生態農業的發展都是基于農業實驗研究[3]。而廣大農民由于不了解生態農業技術及受到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在進行農業活動時,還是以傳統的農業耕種模式為主,這對生態農業發展和推廣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生態農業技術的宣傳,讓農民能更了解生態技術,從而促進生態農業技術的應用。對于有機蔬菜種植產業發展而言,大力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是其基礎措施,同時也是提高有機蔬菜質量與產量的主要方式。
在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時,工作人員應注重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段,將其同生態農業結合起來,幫助當地農民更好認識到生態農業優勢,促進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
在生態農業推廣工作中,需注重提高工作人員的素養。首先,盡量選聘具備一定學科背景的工作人員,為農民講述生態農業原理和優勢,從而起到推廣生態農業技術的作用;其次,工作人員應做到細致耐心,耐心講述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問題,以此提升民眾對生態農業技術的接受程度。
目前,生態農業推廣難以落實的問題十分普遍。雖然生態農業技術獲得了顯著進展,但技術落實仍然沒有到位,使得農民對生態農業技術產生不信任的態度,阻礙了生態農業技術的進一步推廣。
在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根據蔬菜生長情況,定期調整蔬菜種植計劃,在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工作人員則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推廣具體舉措,確保推廣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