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是林業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林業病蟲害已經成為了威脅林業健康的重大問題,為保護林業資源,必須因地制宜應用科學合理的林業栽培技術,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促進林木健康生長,提高林業效益。
雖然中國整體森林面積位于世界前列,但是人均資源占有量較少。在當前生態環境建設形勢下,大力發展林業成為一項迫切任務。吉林省雙遼市作為中國重點林木產品的生產基地,在林業資源管理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對林業經濟效益造成了不良影響,必須引入先進的林業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保護林木健康生長。目前,要想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就要科學防治林業病蟲害[1]。
第一,必須引進先進的林業栽培技術。為了保證林業栽培質量,必須持續進行林業栽培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只有依靠先進的技術,才能提高林業種植與管理水平;第二,必須立足于長遠規劃。在林業栽培中,既要考慮林業經濟價值,還要考慮其生態價值,生態價值包括森林含蓄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凈化空氣,防風固沙等多種作用,而經濟價值體現在為社會各行業提供優質木材資源等方面。切不可為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林業栽培必須做出長遠規劃,優化整體布局,考慮林木生長特性與周期,遵循間種間收原則;第三,林木栽培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各地自然環境差異較大,而不同林木品種生長特性也有較大區別,應結合當地土壤及氣候等條件進行綜合考慮,確保樹木健康生長;第四,確保栽種結構適宜。雙遼市林業產業整體管理水平還較為滯后,主要以粗放管理模式為主,信息化水平較低,林業資源優勢沒能有效發揮。
林木育苗是林業栽種第一步,需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建設苗圃時,必須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苗木品種。最好選在造林地附近建設人工育苗苗圃,苗圃必須灌溉方便、水電充足。第二,在育苗前,若土壤不適合該品種苗木種植,那么必須要進行土壤改良工作,保證土壤情況良好,滿足苗木健康生長的土壤需求;第三,加強苗圃土壤管理。土壤是影響苗木健康生長的重要因素,其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林木生長質量,在培育林木幼苗時,需對土壤酸堿度及有機質、氮、磷等元素含量進行測定,若缺乏則需要及時添加,若發現土壤污染超標,那么必須更換育苗地。
在種植前,必須對種植地環境進行充分調研,對當地土質、水源、光照等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將各種雜物清除干凈,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與施肥,修建排水溝[2]。準備工作就緒后栽植林木,栽植時要保證造林密度在合理范圍內。林木幼苗一定要做到隨起隨栽,栽植前需對其根莖進行科學處理,處理完畢后,再將苗木根系放置于定植穴中,然后填土,回填大概2/3左右則輕提苗木,保證苗木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
化學防治是中國林業病蟲害防治主要措施,主要指使用殺蟲劑及殺菌劑防治病蟲害,見效較快,愛福丁、呲蟲啉、多菌靈、粉銹寧等是較為常見的殺蟲及殺菌劑。但是殺蟲劑也可能給生態環境造成較大污染,應謹慎使用。
生物防治同樣是林業病蟲害的重要防治手段,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第一,天敵防治法。可以通過引進病蟲天敵,減少林木病害蟲數量;第二,微生物防治。許多昆蟲體帶有的抗生菌等微生物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而相關的變種制劑也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第三,益鳥防治法。在大自然中,許多鳥類都以昆蟲為食,可以通過啄木鳥、山雀等益鳥來防治林木蟲害。生物防治法有益于保護生態平衡,并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值得推廣。
造林防治法主要指通過培育能夠有效對抗病蟲害樹種或營造混交林、加強林木撫育管理來提高病蟲害防治能力。定期對受到病蟲侵害的林木枝葉及落地病葉病枝等進行清除處理,防止病蟲害進一步蔓延[3]。若林區內存在受害嚴重的樹木,那么需及時清除,改善林內衛生狀況與通氣條件,為其他健康林木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林木病蟲害綜合治理手段中,物理防治是一種簡單實用、成本低廉、效果明顯及無環境污染等優勢的防治方式,應用范圍普遍。人工捕殺是一種常見的病蟲害物理防治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個體較大、捕捉容易的害蟲,例如銀杏大蠶蛾、美國白蛾等。人工捕殺是一種經濟高效的病蟲捕殺方法,例如常見的燈誘法,就是利用許多昆蟲趨光性特點開展捕殺,實施簡單,見效較快。在實際應用中,單一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很難在短期內見效,在病蟲害嚴重的情況下,可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利用多種防治法,以達到最優防治效果。
林業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林業資源的有利措施,符合當下生態環境保護需求,對于維護生態平衡有重要意義。林業栽培必須遵循因地制宜、長遠規劃、合理選種等原則,采取先進可靠的栽種技術,有效提高林木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