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林業工程是最重要的基礎工程之一,林業工程一方面能保護生態環境穩定,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城市化建設進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重視林木育苗技術,選擇更科學、有效的林業技術辦法,引進更適合環境生長的林木,同時加強林木育苗技術的研發。
林業工程發展與城市化進程是相輔相成的,林業部門要高度重視,不斷加強林業管理和育苗技術研究,在擴大林業工程建設規模的同時,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促進城市化進程[1]。但是在以往林業工程建設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雖然人們環境意識逐漸增強,但林業工程管理還十分欠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機制,缺乏科學的林業育苗技術管理措施。在這種環境下,就必須要加強林業建設,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改善林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發揮森林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林業工程建設中,必須要根據當地土壤情況與氣候情況,選擇更科學有效的育苗方案和手段,這也是林業工程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在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下,必須要保證林木生長所需要的基礎條件,包含水源、光照等,在種植過程中也需要使用更科學的手段,保證林木種苗健康生長,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林木,從而更好提升林木存活率。
在林業工程建設前,需要根據工程體量大小選擇合適的育苗基地,確保林木苗在生長過程中獲得較好的生長條件。在發展過程中,林木工程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完善,針對林木苗生長環境需求,選擇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方便管理的育苗地,方便林木管理與養護。
育苗是林木工程建設中最基礎的內容,技術人員需對育苗土壤進行研究,確保林木育苗效果[2]。要掌握林木種苗生長習性和土壤要求及正確的移植技術,從更科學的手段和養護條件入手,提高林木種苗成活率,選擇更健康的林木種苗進行培育。
施肥是林木育苗中最關鍵、基礎的工作,也是林木育苗技術中最重要的一步。在種植前期,控制幼苗數量和種植間距,保證施肥空間和施肥量,做好肥料配比,幫助林木種苗能夠正常生長。在林木種苗生長過程中,需根據不同生長階段控制施肥量,在林業幼苗生長過程中,土壤養分和有機物不斷減少,若沒有及時補充土壤養分,林木種苗就容易出現營養缺乏的現象,從而導致林木種苗存活率下降。目前,最常用的育苗方式是容器育苗,能夠從根本上把控施肥量,高效控制育苗成活率,在不同生長階段不定期進行施肥。
播種育苗也是林業工程中最常見的方式,技術含量較高,要想提高育苗成活率,就必須要對育苗進行充分了解,對種子進行科學管理[3]。播種育苗主要分為4個階段,分別為播種、出苗、生長、速生長階段,要求在育苗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并完善以下工作內容:第一,科學灌溉,確保種子和林苗水分充足。第二,加強林苗側根養護,林木根系越茂盛,林木才會更健康生長,在根系培養時對根系進行結根處理,為根部木質化打下基礎,完成后,也需要進行施肥和養護增強側根生長。
對林木生長來說,水資源尤為重要,通常林木水源來自灌溉、降水及地下水,地下水和降水無法滿足林木生長所需水源,這就需要結合灌溉方式,為林木提供所需要的水分。灌溉還能平衡林木所需要的溫度和土壤濕度,不同林木所需要的水量也不同,一般情況下灌溉分為播種前、催苗期、及生長期灌溉。不同植被類型吸水性不同,灌溉方式也不同,在灌溉前就需了解林木需水要求,一般情況下,林木出苗階段和幼苗階段對水分需求較少,此時應減少灌溉,只要滿足林木生長需求即可;林木生長期需要大量水源,就需加大灌溉水量。灌溉也需要考慮氣候條件和氣候周期,在霜凍前后要停止灌溉,減少氣候條件對林木苗生長的不良影響。灌溉也要考慮土壤條件,若土壤存水效果好,就需要減少灌溉量,對存水效果差的土壤就需要加強灌溉管理,保證土壤濕潤,滿足林木生長。同時選擇最佳的灌溉時間,在早晨和傍晚灌溉,減少水分蒸發,避免土壤悶熱、氣溫升高對林木生長造成不良影響。
林木能否有效生長,林木種苗質量至關重要,在培育過程中,需詳細記錄林木生長過程,通過一定技術手段科學控制林木品質,在林木工程初始階段,技術人員就要全方位考慮林木和當地種植條件,選擇最適合生長的林木進行栽培,保證苗木存活率,要對比每年林木生長情況,分析不同林木生長率、成本及經濟效益,記錄詳細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對林木進行科學養護,從根本上改善林木培育問題,為林木后續生長提供依據。
育苗階段是林木工程中工程量最大的環節,目前,林業育苗用地較為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林木工程發展也受到了一定影響。目前,需對林木工程進行評估,全方面管理用地和用人工作,應用信息化管理方式,科學控制林木工程項目,提高種植效率。嚴格管理從選種到育苗的各個過程,不斷監測環境和土壤,改良土壤,確保土壤水分,防止土壤中存在病蟲害,為林木種苗提供最好的生長環境,在管理過程中要落實每個環節,對出現的問題和林木病狀及時處理,保證林木種苗存活率。
在林木工程中,分殖技術也是常用手段之一,通過利用林木枝干和根部進行直接種植,減少育苗時間和成本,存活率較高。在育苗前期,保證林木優良品質,培育出更適合的林木,通過扦插、插稈、分根等方式進行繁殖。不同植被適合造林方式也不相同,需根據植被不同需求采用分殖技術。
育苗田間管理主要從2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土地水肥管理,夏季是育苗生長關鍵時期,此時不僅要觀察土壤是否缺水,在降水量滿足的同時,也要通過灌溉保障林木需水要求;另一方面,也要重視樹苗生長的穩定性,保證林木種苗正常生長,特別在病蟲害高發階段,一定要及時關注林木種苗穩定性。
機械移栽育苗是目前最常見的使用技術,能夠提高幼苗成活率,快速發現幼苗爛芽和死芽情況[4]。優化種植土壤環境,使其更適合林木生長,并且在這種方式下,幼苗也能夠快速發芽生根,加速成苗速度。
林木工程發展能促進中國現代化城市進程的穩步發展,在此進程中育苗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證明中國林業基礎建設工作不斷完善,豐富了自然資源和森林覆蓋面,也緩解了在發展過程中對森林植被的破壞,與此同時,對人們生存環境也起到了優化作用,因此,加強育苗技術,提高林木質量和林木成活率也是林木工程發展的首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