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進軍
中關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產業先發優勢和人才基礎優勢,不斷探索模式創新、機制創新,建好人才生態體系,助力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筑牢根基、守好命脈。
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拓展與深入,網絡信息安全已逐步成為國家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的網絡信息安全人才基礎與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國家需求之間卻存在較大差距,基于此,筆者嘗試從人才生態建設的角度出發,剖析問題和策略,助力網絡信息安全的發展。
從網絡信息安全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來看,我國現有的人才基礎面臨著如下幾個關鍵問題:一是頂尖人才的缺乏。在信息時代,網絡戰逐漸成為現代化戰爭的延伸。面臨著復雜動蕩的國際形勢,網絡信息安全肩負著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要使命。疫情以來,各地健康寶就成為境外網絡攻擊的重要對象,而攻擊者與防護者之間呈現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相互較量。面對這一情況,我們不僅需要體系性的防護,更需要那些黑客、極客等一批在數學、計算機領域的天才、怪才來應對未知的緊急狀況;二是人才數量上的較大缺口。在互聯網普及的相當長時間內,更廣泛的應用于信息搜索、視聽娛樂、聊天交友等非敏感操作,對網絡安全天然缺乏重視。這使得大量IT人才涌入應用開發。然而隨著政府、企業等對安全重視程度提高,安全方面的專業人才卻捉襟見肘,據教育部數據顯示,到2027年,我國網絡安全人員缺口將達327萬;三是人才結構上的失衡。安全行業的發展最初起步于殺毒軟件,主要針對民用市場。直到近幾年,安全行業才逐步擴展到金融安全、武器裝備等,原有民用市場的人才積累需要經過轉化才能夠為新需求所用。另一方面,網絡安全的攻防與實際戰爭并無二至,相較于其他行業,安全行業更需要有經驗、有實戰能力的人才隊伍。然而高校在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卻存在短板,應屆畢業生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鍛煉才能夠真正滿足企業和國家需求。
結合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可考慮從以下兩方面著手,推動建立安全人才生態體系,實現網絡信息安全發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一方面,創新“兩彈一星”模式,建立“不為我所有亦能為我所用”的人才生態。“兩彈一星”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遴選優秀人才參與國家創新創造奇跡,為短時間內解決頂尖人才缺乏和人才數量缺口的問題提供了思路。然而在現有情況下,不可能把所有人才都納入體制內,“歸我所有”。因此,可考慮通過聯盟、共建網絡安全實驗室等方式,將國外的以及企業中的頂級安全人才納入國家安全人才生態體系,在突然狀況發生時,通過合理的利益分配使頂尖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與此同時,可考慮由政府引導,成立組織性較強且相對中立的行業協會、工會等,建立網絡安全動員機制,通過相關文件和制度安排、各項基礎建設、動員演練等方式,將散落各地的安全人才納入國家后備力量,為緊急狀態下迅速有效地集結戰力做好準備。
另一方面,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推動產學研用協同育人。高校、科研院所始終是人才培養的源頭活水,要補齊人才結構上的短板,應當探索模式創新,搭建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平臺。可考慮校企共建安全實驗室,實現學校安全教學、學生實踐實訓、企業社會化服務能力的共同提升。對學生而言,企業提供真實系統和應用場景,為學生提供演練、對抗真實環境,快速提升學生實戰能力。同時為學生提供人才認證、實習就業等服務,使學生能夠迅速融入市場需求中。對高校而言,企業提供網絡安全實際需求,與學校聯合設計網絡安全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提升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對企業而言,學校提供高水平科研服務和先進技術成果,為其產品和服務創新奠定基礎。
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網絡信息安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人才作為打贏網絡信息安全大戰的先手棋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中關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產業先發優勢和人才基礎優勢,不斷探索模式創新、機制創新,建好人才生態體系,助力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筑牢根基、守好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