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 王 璟 袁一婷
2021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這表明我們對黨史的學習與研究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認識到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內涵,并探索其實現路徑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新時代企業的黨建工作已經不再局限于國有企業,而是所有企業。因此,在企業的思想教育中要積極滲透建黨精神,促進其深刻認識建黨精神,在先輩的不朽旗幟下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感。
偉大建黨精神彰顯了共產黨人在建黨實踐活動中鮮明的政治品質、卓越的價值追求和崇高的精神風范;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與擔當也得到了展現。“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歷史起點,具有開篇和奠基的歷史作用,其內涵豐富,影響深遠。建黨精神對于走好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趕考之路具有重要的精神指引作用,也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有重要作用。
1.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活水源頭。在一百年前的7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浙江嘉興的一艘船上舉行,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這便是紅船精神。紅船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建黨精神的最早表述,但是當時并沒有概括出建黨精神這一偉大理論。隨后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概括以后,紅船精神和建黨精神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思想之源。自此以來,中國共產黨便開始對中國發展道路的不斷探索。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從城市中心論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爭取政權、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黨在革命和建設中不斷探索后總結出的寶貴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國情相結合的成果。除此之外還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紅巖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等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從社會發展邏輯來看,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深深根植于近代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艱辛探索之中。這個過程也正是建黨精神的衍生和展開,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活水源泉。
2.偉大建黨精神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在這一百年里,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目標,并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這一目標使建黨精神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華民族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從而逐步走向繁榮富強,已經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創造了無數輝煌,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民族,繼承了勤勞互助,艱苦奮斗,愛國主義等中華傳統美德,這些作為精神力量,對人有催人奮進的作用,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精神。中國精神以此為底蘊使得偉大建黨精神得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黨百年奮斗的一個鮮明主題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不忘初心也是中國共產黨奮斗的動力,在我們黨百年發展的每個階段均有不同程度體現。偉大建黨精神是努力奮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經之路,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
3.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事業進步與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人口的世界第一執政大黨,即中國共產黨。而這個世界第一執政大黨在建黨精神的精神指導下,已然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這一偉大目標。隨著這一目標的實現,迅速發展的國民經濟,逐漸完善的各項制度,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幸福感不斷增強。而這些也讓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工作方針深刻體現出來。作為共產黨員的精神食糧,黨的偉大建黨精神具有鮮明的政治品格,同時也反映了共產黨員的堅定理想和信念。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還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一窮二白的貧困狀況也發生了變化。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軍事、農業、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水平不斷提高。百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偉大建黨精神的鼓舞下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民族復興為己任,開拓出一條又一條全新的道路。也是偉大建黨精神讓我們黨堅持屹立不倒,使得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偉大的建黨精神是完成這一切成就的精神支柱和中國共產黨事業進步與發展的強大動力。
企業想要弘揚和發展偉大建黨精神,首先就是要理解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本質、根本宗旨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中國共產黨保持純潔性、先進性的精神支柱,也值得我們進行深入剖析。
1.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我們要堅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入實踐。1978年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根本理論上對“兩個凡是”進行否定,由此引發了學術界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隨后我們黨提出了三個代表主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系列理論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延伸,也表明我們黨對于馬克思主義這一真理是從未拋棄的,并且以此為基,謀求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一系列成果是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是不斷克服前行困難的真理力量。
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在現階段我們要實現的理想有三種:一是最高理想——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二是共同理想——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三是個人理想——實現共產黨員在學習生活中的具體目標。在現實生活中要將這三個層面的理想相結合,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腳踏實地逐步實現。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因此我們要堅守理想,堅定信仰,既相信最高理想的可實現性,也不忘實現個人理想。
2.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提出的讓全黨學習的主題教育,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初心讓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便與各種勢力進行斗爭,在每個中華民族的危機之時挺身而出,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重任自覺承擔。無論是在軍事方面進行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武昌起義、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還是在理論方面論述我國的主要矛盾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都是以發展作為導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擔當使命是要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黨員干部要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干、壯筋骨、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 表明中共黨員更是這一過程的先驅者,要勇于擔當、不畏挑戰,在各種困難面前要善于化解。在一代又一代的推進建設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質、高紀律性的領導隊伍。中國共產黨在過去是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為中國的革命事業而奮斗;在現在是積極開展改革開放,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來提高自身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以此來實現我們黨在現階段乃至未來發展的初心和使命。
3.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不怕犧牲”是指中國共產黨員從來都是深明大義,死而后已。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有許多共產黨人為了黨和人民的安全,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為國犧牲的精神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頑強意志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在和平年代既有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鄧稼先等人加強了新中國的國防力量,讓核武器的威脅變成一只“紙老虎”,也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解決了這個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也正是他們這種拼命向前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
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產生,也在斗爭中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的。”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反對派作斗爭,反對劃江而治,堅持民主共和。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與封建地主階級作斗爭,推翻了壓迫人民的三座大山,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改革開放時期,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全盤西化之間做斗爭。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始終與一切反對和平的勢力作斗爭,并不是為了一己私欲,而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4.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一名黨員的基本個人修養是“對黨忠誠”,我們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黨性教育。在入黨時我們莊嚴宣誓:“隨時準備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永不叛黨。”黨是我們思想的指引,跟隨黨的方向就要求我們要保持對黨的絕對忠誠。只有每一名共產黨人都對黨忠誠,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心往一處走,力往一處使,提高全黨的凝聚力,發揮集體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中國夢而不懈奮斗,這便是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最好詮釋。
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主體,我們要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作用,讓人民群眾對我們的熱切期望不被辜負。我們國家自古便十分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戰國時期荀子提出“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論。保護人民的切身利益,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走群眾路線堅持群眾觀點,是我們黨勝利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自從建黨以來,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著力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將偉大的建黨精神創造性繼承、創造性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重視建黨精神的教育在企業黨建中的重要性和價值,將建黨精神作為企業教育的又一切入點。由建黨精神展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篇章,把握建黨精神的生成邏輯和理論內涵,形成全面理解和豐富發展建黨精神的多維度視野。在此基礎上,探索弘揚黨的建設精神的路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發揮教學的積極作用。 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始終把學習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1.學習紅色經典,鞏固信仰之基。首先,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企業黨建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就從學習紅色經典開始。開展紅色教育,堅定理想信念。一是要讀黨史,在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習中,重點理解“三個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進行黨史教育,明白我們黨從何而來,為何而來,確定了怎樣的方向,如何向著這個方向奮斗。二是要看影片。深刻領會先輩革命家的偉大事跡,加深我們對革命的理解。把革命先烈作為思想上的榜樣,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不忘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珍惜先烈們為我們帶來的和平生活,在革命先烈的旗幟下砥礪前行。其次,要樹立遠大理想,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偉大建黨精神在學習紅色經典的過程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再其次,要不斷鞏固理想信念之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對中國共產黨有強烈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學習建黨精神,認識到建黨精神在新時代對我們的重大意義。重視建黨精神對我們的發展提供精神指引的偉大作用,從而提高國家軟實力和文化認同。
2.加強教育引導,注重實踐培養。教育是傳播文化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正確發揮教育的作用。首先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開展以黨性建設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比如黨日主題活動等。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相關資料的收集,重溫黨史,重走當年路。在實踐中增強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入理解,將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探究帶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去,在研究中加強自身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其次在教學環節中,要結合自身經驗,提出綱要課課堂專題教學、網絡教學平臺、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從國家、社會、公民這三個層面培養實踐能力,國家制定有利于實踐和發展的政策環境,鼓勵社會實踐;社會要形成一個重視實踐培養的氛圍;自身要在日常工作與學習中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由此抓住黨的偉大建黨精神的精髓,加強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實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提供持續的動力,體現了偉大建黨精神的當代價值,對培養新時代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3.豐富傳播方式,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在現今的傳播中我們要善于利用多種媒體載體:APP、微信公眾號、慕課和短視頻等。如制作網頁、拍攝短視頻和發布公眾號文章等更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方式,讓偉大建黨精神進入我們的生活,愈發大眾化。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發揮線上的資源優勢,并且在線下的課程中明確其地位,線上線下相結合,達到效用最大化。這將有利于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徹到支部,落實到基層員工,用通俗的語言把黨的創新理論講清楚、講透徹、講生動。避免了單一課程的枯燥性,讓學習內容更加生動。也有利于豐富各項傳播方式,以多種形式、多樣的內容將偉大建黨精神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最后加強宣傳力度,使黨的聲音占據輿論陣地,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黨中央通過堅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做好正面宣傳工作。對于企業來說堅持黨要領導一切的方針,弘揚主旋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涵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將偉大建黨精神代代相傳,永不泯滅,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