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宇
(1.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北京,100860)
一
2022年,在國際海洋領域的大事之一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開放簽署40周年。1982年,歷時近十年談判才產生的《公約》在牙買加開放簽署時,中國是較早簽字的國家之一。中國于1996年批準《公約》,也是較早批準《公約》國家之一。中國積極踐行《公約》,對于《公約》在確立現代國際海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在維護全球和地區海洋秩序等方面的作用,包括有效促進海洋及其資源養護和可持續利用,予以積極評價。
首先,《公約》兼容其他國際法規則。《公約》在大部分章節中通過諸多“關聯條款”吸納國際海事組織、糧農組織等的規則、標準,與相關條約、機構形成良性互動,協同發展。《公約》還在序言中確認,“本公約未予規定的事項,應繼續以一般國際法的規則和原則為準據”。這說明《公約》開放包容,為應對海洋可持續發展新問題、新挑戰提供了足夠的韌性和空間。
其次,《公約》確認和豐富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念。《公約》在序言部分的第一條就對“海洋環境污染”及導致污染或與污染相關的行為做了界定;繼而從陸地、海底、船只、大氣層等多源頭防止海洋污染;《公約》還設置專章,專門就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做出制度性安排,規定了各國加強全球和區域性合作的義務。1995年《魚類種群協定》、一些后續司法和準司法實踐進一步明確了預防性原則、生態系統方法、擔保國對于海底污染防治的責任等。這說明《公約》與時俱進,主動適應保護海洋的現實需要。
最后,《公約》有效兼顧各種利益訴求。《公約》“在妥為顧及所有國家主權的情形下”,用較多的篇幅,對各國開發利用海洋資源、進行海洋科學研究、便利國際交通等和平利用海洋的合法利益予以規定和保障,同時規定各國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兼顧保護與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由之路。《公約》還較好地平衡了沿海國、船旗國之間有關環境事項的管轄權,為有效防止海上污染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
二
中方始終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呼吁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海洋挑戰,切實落實《公約》關于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及其資源的制度框架。
第一,中方注意加強海洋污染的源頭治理,提高國家自主貢獻目標。2020年8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對國際社會作出莊嚴承諾,為預防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環境退化貢獻中國力量。
第二,作為負責任的遠洋漁業大國,中方積極參加主要區域漁業組織的運作和管理,包括8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和2個區域漁業管理安排,嚴格認真履行相關組織的養護措施。中國積極履行勤勉義務,加強公海漁業資源養護,采取漁業管理創新舉措,自2020年開始,在西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部分公海區域實施為期3個月的公海自主休漁,開展魷魚資源動態監測,促進全球公海魷魚漁業可持續發展。
第三,中國高度重視國家管轄范圍外海域海洋生物多樣性(BBNJ)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深入參與作為《公約》第三份執行協定的BBNJ的談判和制定,就海洋遺傳資源及惠益分享、包括公海保護區在內的劃區管理工具、環境影響評價、能力建設和技術轉讓等核心問題提出意見建議。中國主張新國際文書應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在國家管轄范圍外海域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方面保持合理平衡,有關制度安排應有充分的法律依據和堅實的科學基礎,符合《公約》的目的和宗旨,促進與現有相關國際機構的協調與合作。
第四,中國高度重視國際海底區域活動中的環境保護,注重國際海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平衡。中國積極支持和深入參與“區域”資源開發規章的制定,就開發規章涉及的包括區域環境管理計劃、標準和指南的制定等重大事項表達立場。主張開發規章應當以鼓勵和促進“區域”內礦產資源開發為導向,同時切實保護海洋環境不受“區域”內開發活動可能產生的有害影響,采取包括預防性辦法、最佳環保做法、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等在內的積極措施,合理平衡“區域”資源開發與海洋環境保護及海洋的可持續性和健康。
第五,中國積極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大陸架科學調查。從2012-2021年,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先后動用多條5000噸級左右的科考船,通過5個航次,幫助塞舌爾等國進行大陸架科學調查,為這些國家的200海里外大陸架劃界案提供了重要幫助。
第六,中國積極評估《公約》40年的實踐。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正在研究撰寫中國與《公約》藍皮書。我們認為,應該繼續秉持《公約》精神,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海洋秩序,善意、準確、完整地解釋和適用《公約》。
三
提升海洋及其資源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平衡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持續加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保護修復海洋生態系統,深化各層級的國際合作。總結有益經驗,繼續促進《公約》與其他國際機制、框架的協同增效,凝聚海洋治理共識,堅持好、利用好現有全球海洋治理機制,推動相關平臺形成合力。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14所涉各領域工作。不斷完善全球海洋治理,共建海洋生態文明,共同維護好藍色星球這個共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