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蓉
(宣城日報社,安徽 宣城 242000)
新聞報道的作用在于向受眾傳遞最新的信息,新聞傳播力是評價新聞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一則新聞只有在引起受眾關注的情況下,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長時間以來,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新聞報道的傳播力,是眾多新聞從業者關注的重要話題。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的方法、途徑等都已經發生變化。因此,新聞從業者需要結合融媒體信息傳播的規律,從新聞報道的形式、內容、渠道等方面著手,積極地尋求改進,才能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力。
在傳統媒體背景下,新聞信息主要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渠道進行傳播,傳播的范圍較為狹窄,具有突出的單向性特征。進入融媒體時代后,除傳統渠道之外,新聞信息還可以通過網絡、數字電視、數字報等多種途徑進行傳播,傳播渠道變得更加多樣化。許多新聞媒體在發布新聞的同時,還會通過公眾號、視頻平臺等不同的渠道向受眾傳遞信息,從而進一步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
傳統新聞報道的呈現方式以圖文結合為主。但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媒體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新聞報道呈現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除最基本的圖片信息、文字內容之外,還產生了許多新的形式,比如動畫、短視頻、H5、特殊音效等。這些新的呈現形式很好地迎合了當代受眾,尤其是年輕受眾在新聞信息方面的需求,有效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在傳統媒體背景下,新聞報道從采集,到制作,再到最終播出,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通常新聞信息傳遞到受眾處用時較長,有時當受眾真正了解到事件時,“新聞”已經變成“舊聞”,其價值也被嚴重削弱。在融媒體背景下,許多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都采用了“365天+24小時”的模式,全天候不間斷地滾動播出。部分媒體甚至會采用現場報道的方式,極大地縮短了新聞傳播的時間,使得新聞傳播實時化成為可能。當某一新聞事件發生后,借助網絡的力量,通常只需要幾分鐘,或者更短的時間,就能傳遞給受眾,讓受眾享受到“足不出戶,即可知曉天下之事”的優質新聞服務,使新聞報道的價值達到最大化。
首先,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隨著不同媒體融合的加快,新聞數量也因此激增。部分媒體為了搶奪獨家報道權、首發權,在未經嚴格審核和加工處理的情況下,將新聞信息上傳至平臺上,導致新聞的內容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聞信息傳播的效果。新聞內容的質量不僅會影響受眾的閱讀體驗,還會影響媒體在受眾心目中的印象,進而影響整個新聞行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眾多媒體關注的重要問題。
其次,表現形式缺乏創新。媒體融合之后,新聞報道的表現形式變得更加豐富,但是由于媒體新聞數量眾多,而且表現的形式過于相似,大都以短視頻、動畫、音頻、數據等為主,很少有媒體積極地尋求創新。部分媒體在生產制作新聞時,一味地模仿當前熱量較高的新聞作品,并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報道的需求,在借鑒他人優點的同時積極創新,導致作品表現形式缺乏新意,無法吸引受眾的關注。
最后,過于娛樂化和商業化。為了維持行業的穩定發展,新聞媒體除了將信息傳遞給受眾外,也需要通過報道強化自身的影響力,進而獲取相應的經濟收益。但是目前而言,部分媒體一味地追求報道的流量,追求經濟效益,在進行新聞報道時背棄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使得新聞內容娛樂化現象嚴重,削弱了新聞本身的價值。還有部分媒體在新聞當中加入了大量的商業元素,比如廣告、購物鏈接等等,導致新聞的商業化痕跡過重,進而引發了受眾的抵制和不滿情緒,弱化了新聞報道的傳播力。
從傳媒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傳統媒體在受眾基礎、權威性方面仍然占有極大的優勢。但傳播效果和傳播速度方面,與新媒體相比卻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要想增強新聞的傳播力,就必須要充分利用各類型媒體的不同優勢,將其進行有效結合,才能不斷地擴大新聞傳播的范圍,有效地促進新聞傳播。首先,可以通過大屏為主、小屏為輔的方式,增強新聞傳播力。在融媒體背景下,很多媒體仍然選擇通過大屏報道的方式來進行新聞傳播,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小屏的作用,在大屏報道的基礎之上,可以通過“大小屏同步播出”的方式,來增強新聞傳播的效力。其次,可以通過多種智能終端,增強新聞傳播力。進入融媒體時代后,各種智能設備在人們生活當中開始得到廣泛應用,受眾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當中,通過不同的智能終端,點擊觀看自己關注的新聞信息。因此,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還可以通過不同的智能終端來促進新聞的傳輸。以電視新聞媒體為例,除專門的新聞節目之外,還可以推出專屬的新聞APP,受眾只需要通過手機下載專門的軟件,就可以自由地收看電視臺發布的新聞信息。最后,可以借助數字報、戶外廣告等多種形式,增強新聞傳播力。在融媒體背景下,許多新的信息傳播渠道悄然興起,比如數字報、戶外廣告等。新聞媒體可以充分地利用不同的形式,提升新聞傳播的效率。總而言之,在開展新聞報道時,可以通過不同媒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形成全方位的傳播矩陣,從而達到“一次生產,多渠道傳播”的效果,使新聞傳播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由于不同媒體之間的融合,傳播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一些事件在發生之后,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傳遍整個網絡,引發現象級圍觀。媒體在開展新聞報道時,為增強新聞傳播力,還可以采用“蹭熱點”的策略,即以當前的熱點事件為由,引出相關的新聞內容,從而達到通過熱點為新聞引流的效果。首先,可以借助當前的熱點事件,為新聞造勢。比如,每年6月,高考都會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可以先以“高考”為由,引出相關的話題,然后再抓住契機,導入新聞正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受眾的關注。其次,可以借力“網紅”人物,吸引受眾主動閱讀和觀看。近些年來,隨著直播行業的快速發展,誕生了大批的“網紅”,比如具有較高人氣的美食博主、旅游博主等。在開展新聞報道時,可以適當地借力當下的著名網紅,通過他們的一段話,或者是比較經典的視頻片段,巧妙地轉入報道的正題,成功地引起受眾的關注。最后,可以抓住當前人們比較關注的某一現象,引導受眾展開討論,為新聞凝聚大量的人氣。比如“裸辭”“雞娃”“內卷”“中年焦慮”等,都是頗受現代人關注的話題,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可以先以此類現象為切入點,引起受眾的注意之后,再切入報道的正題。新聞工作的功能在于將最新的信息傳遞給受眾,但是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的作用變得更多元化。除傳播信息之外,還具有維護社會秩序、促進民眾交流、引導公眾輿論等多個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開展新聞實踐工作時,要敏銳地把握新聞內容與當前各種熱點現象之間的密切關聯,通過巧妙地運用熱點,來引起更多受眾的關注,從而有效地增強新聞的傳播力,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為理想的傳播效果。
新聞不僅具有傳播信息的功能,還具有藝術性和人文性,是時代精神以及當前人們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所以,要想提升新聞的傳播力,還需要不斷融入新的元素,豐富報道的內容。首先,需要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新聞媒體所面對的受眾群體極其廣泛,而不同的受眾群體,其成長經歷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所認可的文化不同,自身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新聞報道要想獲得不同受眾的認同,就需要融入各類文化元素。具體包括傳統文化元素、現代文化元素、西方文化元素,甚至是一些非主流的文化元素。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更多受眾的認同,進而強化新聞信息的傳播力。其次,需要融入相應的地域元素。新聞報道要想成功地引起受眾的關注,還需要加入一定的地域元素。尤其是地方性媒體,為突出自身特色,更要注重合理地借鑒當地的特色元素。具體包括地方美食、地方傳統、地方重要節日慶典、地方衣飾、地方民居等等。類似的地域元素可以增強新聞本身的感染力,讓新聞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最后,需要融入特定的時代元素。社會發展加快,時代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科技、人文、經濟等方面的影響,現代社會幾乎每過數年,就會產生許多具有時代特征的事物,比如20世紀80年代的“下海經商”、90年代的“大學生擴招”、21世紀初期的“互聯網大潮”,以及近些年來的“網紅經濟”“熱門直播”“人工智能”等等。幾乎每一個年代,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印記”。媒體在開展新聞報道時,還要留意當前的流行元素,要通過新聞報道反映社會的變化、時代的變遷,才能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新聞敘事也是影響新聞傳播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融媒體背景下,很多新聞在敘事方面過于雷同,創新力不足,難以吸引受眾。所以,媒體在開展新聞報道時,還需要不斷創新敘事的方式,才能顯著地增強新聞傳播的效力。首先,可以通過“故事化”策略來增強新聞傳播力。“故事化策略”即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報道新聞的內容,增強新聞的親和力。以關于“建筑工人”的報道為例,如果在報道時只是簡單地講述“建筑工人”為城市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很難引起人們共鳴,但是如果以“建筑工人”的口吻,來講述自身的經歷,將“社會發展”與“個人命運”結合起來,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可以通過“情感化”敘事策略來增強新聞傳播力。“情感化”策略即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情感,通過抒情的方式,引起廣大受眾的共情,從而顯著地增強新聞傳播的效力。以關于“春節”的新聞報道為例,在報道新聞為受眾提供資訊的同時,可以通過一些具有豐富情感的詞句來表現“歸心似箭”的感受,體現人們內心深處對“家”的渴望,從而成功地觸動受眾的情懷,在精神層面引起受眾的共鳴。再次,可以通過“細節化”敘事策略來增強新聞傳播力。在融媒體背景下,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聞出現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受眾對此早已司空見慣。所以,要想讓新聞報道“脫穎而出”,媒體在報道時可以從“細節”著手,通過關于人物、場景、情感等方面的細節描寫,來打動受眾。以關于“中秋佳節”的新聞報道為例,各大媒體所推出的報道大致相同,以走親會友、合家團圓、歡慶活動、購物消費等為主,吸引力明顯不足,但是如果在報道時,聚焦于“父親頭上的白發”“母親腮邊的淚水”“小時候自己親手種下的橘樹”,或者是“街道轉角邊懸掛的花燈”,報道瞬間就會煥發出異彩,給人一種“走心”的感覺。可見,媒體在開展新聞報道時,采取不同的敘事策略所取得的報道效果會完全不同。在新聞工作實踐當中,媒體工作者可以結合具體的需求,恰當地運用不同的敘事策略,來增強報道的傳播效果。
在媒體融合速度加快的同時,媒體技術也在不斷升級,新的媒體技術為新聞傳播提供了強勁的助力。在新聞報道實踐當中,媒體可以借力各類新媒體技術,創新新聞報道的形式,借以增強新聞的傳播力。首先,可以借助現代移動互聯技術,通過移動直播增強新聞傳播效力。隨著移動網絡的廣泛運用,媒體工作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借助移動互聯技術開展新聞報道工作。比如,在新聞現場與節目組進行語音連線、視頻連線,或者通過直播的方式,及時向受眾傳遞新聞信息,幫助受眾更好地了解新聞事件的進展情況。其次,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通過沉浸式報道,增強新聞傳播效力。在新聞實踐當中,媒體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媒體技術,在直播間中還原新聞事件的真實場景,或者將真實場景與直播間的場景進行無縫拼接,增強觀眾的沉浸感,通過感官方面的巨大沖擊,在受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再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報道的形式。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可以嘗試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比如虛擬主播等,由AI主持人向受眾播報相關的新聞信息,讓受眾充分地感受到現代技術支持下新聞行業的巨大變化,進一步提升新聞的傳播力。
基于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整個新聞行業的格局已經發生極大變化。由于各個媒體平臺數量激增,各種新聞作品層出不窮,受眾視線被分流,傳播力難以凸顯。如何才能牢牢地吸引受眾的眼球,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理想的傳播效果,開始成為各大媒體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為了增強新聞的傳播力,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需要從內容、形式、渠道、技術等不同方面著手,不斷地進行優化和創新,才能通過更為生動的形式、更加先進的技術、更為豐富的渠道,將新聞信息傳遞給受眾,進而獲得受眾的認可與支持,有效促進整個新聞行業的發展。